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51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其包括:PVC薄膜;数个压延轮;数个引出轮;还包括以下部件,降温机构,其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具有上开口且用于容纳流动水的水槽,压延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一侧,引出轮置于水槽上开口的上方另一侧,容纳于水槽的流动水从水槽的入水口进入且从水槽的出水口流出,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相间的与水槽的容纳流动水接触配合,PVC薄膜依次成型于压延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并朝向引出轮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降温机构,确保PVC薄膜具有较高的品质,无需对现有技术结构的PVC薄膜所形成的油斑进行清理或更换引出轮,从而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PVC薄膜加工装置,其包括:PVC薄膜,其包括制作时添加增塑剂制成的膜体;数个压延轮,其用于压延成型PVC薄膜;数个引出轮,其用于输送从所述压延轮压延成型后的PVC薄膜。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前述结构生产PVC薄膜,通常是从压延轮成型出来后,首先经过引出轮再到下一步骤;由于PVC薄膜属于高油份产品,其配方中增塑剂含量较高,增塑剂含量一般都在35%-50%之间,且PVC薄膜的压延成型的温度也比较高,该温度在200-210摄氏度之间。在这种增塑剂高含量且高温成型的情况下,增塑剂的挥发性较常规PVC薄膜产品更大,于此同时,引出轮的温度一般只有20-40摄氏度,在压延轮和引出轮之间存在巨大的温差,这时在压延轮处的高温下使PVC薄膜所挥发的增塑剂往往容易在引出轮冷凝聚集起来,冷凝聚集增塑剂的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致使最终冷凝在引出轮上的增塑剂就会在该产品PVC薄膜表面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油斑,为了保持产品的品质,需不定时的清理甚至更换引出轮,生产效率低下。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确保较高的品质,同时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其包括:PVC薄膜,其包括制作时添加增塑剂制成的膜体;数个压延轮,其用于压延成型PVC薄膜;数个引出轮,其用于输送从所述压延轮压延成型后的PVC薄膜;还包括以下部件,降温机构,其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具有上开口且用于容纳流动水的水槽,所述压延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一侧,所述引出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另一侧,容纳于所述水槽的流动水从所述水槽的入水口进入且从所述水槽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相间的与所述水槽的容纳流动水接触配合,所述PVC薄膜依次成型于所述压延轮、并从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朝向所述引出轮的方向移动。所述的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压延轮为四个,两个所述压延轮的中心线沿同一水平面设置,沿同一水平面设置的两个所述压延轮侧壁线贴合在一起,其中另两个所述压延轮沿纵向方向设置,沿纵向方向设置的顶部的所述压延轮侧壁线与水平面设置的一个所述压延轮侧壁线贴合在一起;所述引出轮为三个,其中三个所述引出轮与位于靠近水槽的所述压延轮具有同一条轴向线,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出轮之间相间布设;所述第一导轮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槽的所述压延轮的下方处,所述第二导轮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槽的所述引出轮的下方处。所述的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导轮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导轮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上述的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降温机构,能够利用设置于水槽内的流动水,对从压延轮输送出的较高温度的PVC薄膜降温,并将降温后的PVC薄膜朝向引出轮的方向输送,如此解决了因温差所导致PVC薄膜表面易形成的油斑问题,确保PVC薄膜具有较高的品质,无需对现有技术结构的PVC薄膜所形成的油斑进行清理或更换引出轮,从而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请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PVC薄膜1,其包括制作时添加增塑剂制成的膜体10;数个压延轮2,其用于压延成型PVC薄膜1;数个引出轮3,其用于输送从所述压延轮2压延成型后的PVC薄膜1;还包括以下部件,降温机构4A,其包括第一导轮4、第二导轮5、具有上开口60且用于容纳流动水的水槽6,所述压延轮2置于所述水槽6上开口60的上方一侧,所述引出轮3置于所述水槽6上开口60的上方另一侧,容纳于所述水槽6的流动水从所述水槽6的入水口61进入且从所述水槽6的出水口62流出,所述第一导轮4和所述第二导轮5相间的与所述水槽6的容纳流动水接触配合,所述PVC薄膜1依次成型于所述压延轮2、并从第一导轮4、第二导轮5朝向所述引出轮3的方向移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降温机构,能够利用设置于水槽6内的流动水,对从压延轮2输送出的较高温度的PVC薄膜1降温,并将降温后的PVC薄膜1朝向引出轮3的方向输送,如此解决了因温差所导致PVC薄膜1表面易形成的油斑问题,确保PVC薄膜1具有较高的品质,无需对现有技术结构的PVC薄膜1所形成的油斑进行清理或更换引出轮,从而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防止PVC薄膜1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所生产的PVC薄膜1为高油份超透明的PVC压延薄膜1。对于前述的高油份超透明的PVC压延薄膜1,通常在制作PVC薄膜1时其配方中的防寒油或者阻燃剂,由于防寒油或者阻燃剂的挥发性比增塑剂的挥发性更强,采用本技术申请的防止PVC薄膜1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亦能防止此类PVC薄膜1表面形成油斑,确保较高品质的同时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延轮2为四个,两个所述压延轮2的中心线沿同一水平面设置,沿同一水平面设置的两个所述压延轮2侧壁线贴合在一起,其中另两个所述压延轮2沿纵向方向设置,沿纵向方向设置的顶部的所述压延轮2侧壁线与水平面设置的一个所述压延轮2侧壁线贴合在一起;所述引出轮3为三个,其中三个所述引出轮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其包括:/nPVC薄膜,其包括制作时添加增塑剂制成的膜体;/n数个压延轮,其用于压延成型PVC薄膜;/n数个引出轮,其用于输送从所述压延轮压延成型后的PVC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n降温机构,其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具有上开口且用于容纳流动水的水槽,所述压延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一侧,所述引出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另一侧,容纳于所述水槽的流动水从所述水槽的入水口进入且从所述水槽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相间的与所述水槽的容纳流动水接触配合,所述PVC薄膜依次成型于所述压延轮、并从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朝向所述引出轮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PVC薄膜表面形成油斑的加工装置,其包括:
PVC薄膜,其包括制作时添加增塑剂制成的膜体;
数个压延轮,其用于压延成型PVC薄膜;
数个引出轮,其用于输送从所述压延轮压延成型后的PVC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
降温机构,其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具有上开口且用于容纳流动水的水槽,所述压延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一侧,所述引出轮置于所述水槽上开口的上方另一侧,容纳于所述水槽的流动水从所述水槽的入水口进入且从所述水槽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相间的与所述水槽的容纳流动水接触配合,所述PVC薄膜依次成型于所述压延轮、并从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朝向所述引出轮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雷诺丽特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