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工程由于跨度大以及承受动态和疲劳荷载的特点,对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要求较高,而桥面构件盖梁往往承受较大的拉力。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做桥梁,由于材料的强度特性限制,不能承受大的受力,为了提高桥梁的性能,采用预应力来弥补这个不足。目前主要采用施工预应力的方法制作桥面梁,采用预应力桥梁既可利用高强钢筋性能,又可利用预应力结构主动受力的特性平衡桥面的车辆荷载,避免结构因拉应力较大而产生裂缝影响正常使用。预应力的主要施工方法又包括两种,先张法和后张法。其中后张法施工是需要先浇筑构件,再在构件中穿插预应力钢筋。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手持角磨机进行工作,劳动强度较高,且在穿插预应力钢筋的过程中,钢筋若发生翘起,则安全隐患很大。在使用手持式钢管穿插钢筋时,位置难以固定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及方法,目的在于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支架(21)、角磨机(4)、套筒(5)、可移动定位件(6)、起吊机构和电机(8);所述可移动定位件(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可移动支架(21)的上部,可移动定位件(6)上可移动的连接有起吊机构(7),起吊机构(7)的下部与电机(8)连接;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与套筒(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套筒(5)上套接有固定件;所述的角磨机(4)可移动的挂接在套筒(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支架(21)、角磨机(4)、套筒(5)、可移动定位件(6)、起吊机构和电机(8);所述可移动定位件(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可移动支架(21)的上部,可移动定位件(6)上可移动的连接有起吊机构(7),起吊机构(7)的下部与电机(8)连接;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与套筒(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套筒(5)上套接有固定件;所述的角磨机(4)可移动的挂接在套筒(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定位件(6)采用的是钢筋棍;钢筋棍的一端与可移动支架(21)顶面的一边铰接,钢筋棍的另一端与铰接的一边的相对边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吊机构(7)采用的是电葫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可旋转卡具(2)和拉环(1);所述的可旋转卡具(2)套接在套筒(5)上;所述的拉环(1)可拆卸的连接在可旋转卡具(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环(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折弯段,折弯段的长度为7-9cm,且两折弯段异向设置;拉环(1)的一端用于伸进灌浆孔(18),另一端与旋转卡具(2)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5)的另一端为锥形;且所述的套筒(5)在与电机(8)连接的一端的上部敞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5)的敞开处远离电机(8)的一端端部连接有一弧形防护板(3);所述的弧形防护板(3)向着可移动支架(21)方向翘起28-32度。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长洪,马小龙,杨毅,高世品,袁海蛟,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