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 testosteroni GX-A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00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 testosteroni GX‑A1及其应用。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 testosteroni GX‑A1,其分类学名为Comamonas testosteroni,于2020年12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1357。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硒菌株Comamonas testosteroni GX‑A1于2000μg/mL硒浓度下,对土壤中硒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37.44%。该结果可为硒污染地区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为硒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学
,具体涉及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缺乏会导致克山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的增加,硒摄入量过高,则会引起脱发与中毒的现象。硒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四种形态存在,分别是硒化物(Se2-)、单质硒(Se0)、亚硒酸盐(SeO32-)和硒酸盐(SeO42-),而各种形态之间的价态的转化都与微生物息息相关。高硒环境是耐硒微生物菌种的潜在来源,研究表明高硒环境胁迫下细菌产生应激反应,将毒性较高的无机硒转化为毒性较低的硒单质[4]。彭祚全等[5]与王明义等曾经从湖北恩施富硒土壤中筛选出耐硒菌株,并能在含硒培养基中将无机硒还原为红色单质硒,在治理环境硒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硒安全值范围为0.1-3.0μg/g,小于或大于此值都会导致动物出现明显的缺硒病和硒中毒病。近年来,硒污染问题全球屡见不鲜,在我国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地区曾出现过因硒污染中毒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是恩施鱼塘坝人群硒中毒事件。紫阳地区的硒污染来源于富硒的硫化铁碳酸岩和火山岩岩床、开采和风化侵蚀导致含硒岩层露出地表,导致闹热村土壤的平均硒含量达到15.74mg/kg,最高达26mg/kg,远远高于土壤硒平均值含量。国外同样也出现硒污染问题,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利亚凯斯特森水库硒污染,高剂量的硒污染导致水中的水禽和鱼类死亡和畸变,同样,墨西哥瓦瓦地区、加拿大安大略湖以及波兰托伦市也因硒污染造成土壤、地表水洗含量严重超标现象。因此硒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利用化学方法进行修复,则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微生物生物修复方面。目前国内对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硒在土壤中的行为、植物富硒以及纳米硒材料,而对富硒土壤中的微生物研究较少,为此专利技术人从广西富硒地区采集土壤样品,对耐硒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耐硒菌株对硒的去除率测定,以期从微生物方向为硒资源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硒菌株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是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的土壤中分离得来,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Comamonastestosteroni,于2020年12月10日保藏于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GDMCC,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号为GDMCCNo.6135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耐硒菌株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在去除土壤中硒的用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稀释平板法进行耐硒菌株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16SrRNA序列测序对耐硒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耐硒菌株对硒的去除率测定。获得的A1鉴定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对硒的去除率研究中,A1菌株于2000μg/mL硒浓度下,对土壤中硒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37.44%。该结果可为硒污染地区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为硒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保藏信息说明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保藏编号为GDMCCNo.61357,保藏日期为2020年12月10日,保藏单位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离出的部分菌落PCR产物凝胶电泳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四株耐硒菌株形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四株耐硒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图4为本专利技术四株耐硒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图5为本专利技术四株耐硒菌株生长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四株耐硒菌株在不同硒浓度下对硒的去除率;有关附图标记的说明:图1中,Marker:1kbDNAMarker;1-9:部分菌株的PCR产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筛菌土壤筛菌土壤采自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四个不同硒含量水稻土壤样品,将四个土壤分别命名为A、B、C、D。供试土壤采用五点混合法采集0-20cm地表土,去除表面杂质后放入无菌自封袋中置于冰盒保存,当天带回实验室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土壤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表1土壤理化性质和硒含量1.1.2培养基细菌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蒸馏水1L,pH7.4-7.6。细菌固体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蒸馏水1L,琼脂15g,pH7.4-7.6。1.1.3硒溶液的配置称取22.35g亚硒酸钠,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即得到的溶液硒浓度为100mg/mL,使用0.22μm的无菌滤头进行过滤备用。1.2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称取1g土壤放入装有10颗玻璃珠以及9mL的无菌水的指形瓶中。30℃,200r/min,震荡20min,静置5min收集土壤悬液于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1mL加入到100mL含硒浓度为100μg/mL的液体培养基中,30℃,200r/min震荡培养2天,将摇好的菌液进行浓度稀释,制备成10-2-10-6的稀释液,取100μL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中,于30℃进行培养,细菌培养1天。挑取颜色、形态、大小、光泽不同的单个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3次重复分离纯化,获得菌株纯培养物并用甘油进行保藏。1.3细菌的16SrRNA鉴定将初筛得到的细菌菌株纯培养物进行16SrRNA鉴定:挑取单菌落于1.5mL的离心管中进行菌落PCR,选择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引物序列如表2;PCR反应体系如表3;表216SrRNA引物表3PCR反应体系PCR程序为:94℃,7min;94℃30s,54℃30s,72℃1min30,循环25次;72℃,2min。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利用DNAPurificationKit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具体步骤参考说明书。将纯化后的PCR产物送至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进行16SrRNA测序,测序序列通过登录NCBI数据库上的BLAST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种属信息。1.4耐硒菌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 testosteroni GX-A1,其分类学名为Comamonastestosteroni,于2020年12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No.61357,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testosteroniGX-A1,其分类学名为Comamonastestosteroni,于2020年12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梦玲刘永贤申佩弘黄婵婵兰秀梁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