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控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465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一种控制具有第一和第二蓄电池模块的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热散逸事件;以及响应于检测所述热散逸事件来确定电流是否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电流没有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则响应于检测所述热散逸事件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此外,所述方法包括如果确定所述电流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或者在解耦所述第一模块之后,则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电负载以通过所述负载使所述第二模块放电。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旨在控制所述热散逸事件通过所述第二模块的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控制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蓄电池系统或阵列可以包括彼此相对紧密接近的多个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可以大致分类成一次蓄电池和二次蓄电池。一次蓄电池(也称为一次性蓄电池)旨在用完直到耗尽,然后简单地用新蓄电池将其替换。二次蓄电池(更通常称为可再充电蓄电池)采用准许此类蓄电池被重复再充电和重新使用的特定化学成分,因此与一次性蓄电池相比,提供经济、环境和易于使用的益处。可再充电蓄电池可以用于给例如玩具、消费者电子产品和机动车辆等各种物品供电。可再充电蓄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的特定化学成分以及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生成大量热能的内部反应速率。此类化学反应可能导致蓄电池生成的热量多于被有效吸收的热量。蓄电池单元在延长的周期内至升高温度的暴露可能导致所述单元经历热散逸事件。因此,在单独的单元内开始的热散逸事件可能导致热量散布到相邻单元,并且导致热散逸事件影响整个蓄电池阵列。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控制包括第一蓄电池模块和第二蓄电池模块的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由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热散逸事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指示所检测到的热散逸事件的信号通信到电子控制器。所述方法另外包括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确定电流是否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电流没有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则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此外,所述方法包括如果确定所述电流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或者在解耦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之后,则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电负载以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因此,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旨在控制所述热散逸事件通过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的传播。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可以包括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闭合第一电路。闭合所述第一电路可以包括闭合第一开关。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所述电负载可以包括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闭合第二电路。闭合所述第二电路可以包括断开第二开关。第一蓄电池模块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蓄电池单元,并且第二蓄电池模块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蓄电池单元。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至50%的电荷。所述负载可以是高压加热器或预充电电阻器。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电压降的电压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压力增加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以检测气体在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存在的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电负载可以包括第一电阻设备和第二电阻设备。第一蓄电池模块可以经由第一电路连接到第一电阻设备,并且第二蓄电池模块可以经由第二电路连接到第二电阻设备。还公开一种采用电子控制器来实施上文公开的方法的蓄电池系统。当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考虑时,根据实施例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用于执行所描述公开的最佳模式,本公开的以上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容易显而易见。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一种控制具有第一蓄电池模块和第二蓄电池模块的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由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热散逸事件;将指示所检测到的热散逸事件的信号通信到电子控制器;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确定电流是否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如果所述电流没有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则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以及如果确定所述电流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或者在解耦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之后,则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电负载以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并且从而控制所述热散逸事件通过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的传播。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包括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闭合第一电路。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闭合所述第一电路包括闭合第一开关。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所述电负载包括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闭合第二电路。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中,闭合所述第二电路包括断开第二开关。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第一蓄电池单元,并且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第二蓄电池单元。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包括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至50%的电荷。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是高压加热器或预充电电阻。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电压降的电压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压力增加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以检测气体在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存在的气体检测传感器。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负载包括第一电阻设备和第二电阻设备,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经由第一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设备,并且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经由第二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设备。技术方案11.一种蓄电池系统,其包括:第一蓄电池模块和第二蓄电池模块;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热散逸事件并且生成指示所检测到的热散逸事件的信号;以及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被编程为:从所述传感器接收所述信号;响应于所述信号确定电流是否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如果所述电流没有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则响应于所述信号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以及如果确定所述电流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或者在解耦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之后,则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电负载以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并且从而控制所述热散逸事件通过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的传播。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蓄电池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被配置成经由闭合第一电路来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蓄电池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被配置成经由闭合第一开关来闭合所述第一电路。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蓄电池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被配置成经由闭合第二电路来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所述电负载。技术方案15.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蓄电池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被配置成经由断开第二开关来闭合所述第二电路。技术方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具有第一蓄电池模块和第二蓄电池模块的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经由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热散逸事件;/n将指示所检测到的热散逸事件的信号通信到电子控制器;/n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确定电流是否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n如果所述电流没有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则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以及/n如果确定所述电流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或者在解耦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之后,则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电负载以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并且从而控制所述热散逸事件通过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的传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7 US 16/6770561.一种控制具有第一蓄电池模块和第二蓄电池模块的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中的热散逸事件;
将指示所检测到的热散逸事件的信号通信到电子控制器;
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确定电流是否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
如果所述电流没有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则响应于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电流正在流过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或者在解耦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之后,则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电负载以通过所述电负载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放电,并且从而控制所述热散逸事件通过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的传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解耦包括经由所述电子控制器闭合第一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闭合所述第一电路包括闭合第一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电连接到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E·雷斯勒C·古德曼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