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64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包括前车总成、后车总成、前车架、后车架、货箱、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悬架机构、前车驱动单元、后车驱动单元、驱动桥组、储能单元和驾驶室,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货箱安装于所述后车架上,悬架机构分别安装于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用于提高前车架和后车架的承载力,前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前车总成上,后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后车总成上,驱动桥组的数量为两组,前车驱动单元和后车驱动单元分别驱动一组驱动桥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公路用宽体自卸车驱动力小、载重少和转向灵活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非公路用宽体自卸车
,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
技术介绍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土方、矿石的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而造成车辆大型化需求日趋明显。而目前常规的集中驱动的发动机功率已经无法满足大吨位宽体自卸车的动力性需求,若选用进口大马力发动机,则无论在空间和成本上都限制了大吨位宽体自卸车承载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车辆承载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常规6×4结构钢板弹簧悬架、车桥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车俩承载要求。为了解决承载不足的问题,目前有的厂家采用开发8×4结构宽体自卸车。这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车的承载能力,但是由于该结构存在转弯半径大、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只适合在一些路况较好,坡度不大,场地宽阔的工况运行,无法大范围进行推广;同时市场上也有一种带驱动的半挂汽车列车产品(如,申请号为CN201510285991.7的技术方案),可以做到多轴驱动,但是该产品是只是解决了增加驱动轮的问题,没有解决增加驱动力的问题,仍然采用的是单一动力源,受限于发动机的动力上限,仍然无法根本解决大吨位宽体自卸车的驱动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公路用宽体自卸车驱动力小、载重少和转向灵活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包括前车总成、后车总成、前车架、后车架、货箱、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悬架机构、前车驱动单元、后车驱动单元、驱动桥组、储能单元和驾驶室,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货箱安装于所述后车架上,悬架机构分别安装于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用于提高前车架和后车架的承载力,前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前车总成上,后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后车总成上,驱动桥组的数量为两组,前车驱动单元和后车驱动单元分别驱动一组驱动桥组,驾驶室安装于前车架远离后车架的一端,储能单元安装于前车架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压举升机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固定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液压举升机构远离后车架的伸出端与货箱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前车架包括左右纵梁、连接横梁、平衡悬架和前端梁,连接横梁设置于左右纵梁的中间位置,平衡悬架设置于左右纵梁下部,所述前端梁设置于所述连接横梁远离后车架的一端;所述后车架包括左右纵梁、连接横梁、平衡悬架、翻转轴和后端梁,所述连接横梁设置于左右纵梁的中间位置,平衡悬架设置于左右纵梁下部,前端梁设置于所述连接横梁远离后车架的一端,后车架通过翻转轴与货箱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采用高强度碳钢,所述后车架的左右纵梁与货箱底部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单元选用增程式储能单元或纯电式储能单元,所述增程式储能单元包括增程器和磷酸铁锂电池组,所述纯电式储能单元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组,增程器和磷酸铁锂电池组均安装于前车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包括向油泵、转向阀组、回转支承、两个转向油缸、杠杆机构以及拉索,回转支承安装于前车架上且位于平衡悬架的正上方,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回转支承实现转动铰接,油泵通过转向阀组控制两个转向油缸伸缩,两个转向油缸伸缩的伸出端分别连接于杠杆机构的两个端点,杠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索与回转支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半悬浮式悬置于在整车前方,驾驶室下端与前车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货箱整体位于后车架上,所述货箱采用变截面结构,所述货箱靠近前车架的一端浅远离前车架的一端深,所述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位于货箱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前车驱动单元采用柴油机加变速箱驱动或者电机加变速箱驱动,后车驱动单元采用电机加变速箱驱动。进一步地,悬架机构包括两个平衡悬架,两个平衡悬架分别焊接于前车架和后车架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前车驱动单元和后车驱动单元相互配合分布式驱动系统,使得驱动力远超现有产品的动力性,整体额定功率能达到1000hp以上,峰值功率接近2000hp,使得该车能够有充足的动力运载更多的物料;通过采用双平衡悬架,使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在承载能力上双倍于市面常规车辆,承载能力强;通过采用四驱动轴分布式驱动,在提高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有更好的驱动能力;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大大增加转向角度,降低整车转弯半径,提高转向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的轴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箱的最大转角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包括前车总成1、后车总成2、前车架3、后车架4、货箱8、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13、悬架机构、前车驱动单元10、后车驱动单元11、驱动桥组、储能单元和驾驶室12,所述前车架3和所述后车架4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13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货箱8安装于所述后车架4上,悬架机构分别安装于前车架3和后车架4上用于提高前车架3和后车架4的承载力,前车驱动单元10安装于前车总成1上,后车驱动单元11安装于后车总成2上,驱动桥组的数量为两组,每组驱动桥组包括一个中驱动桥6和一个后驱动桥7,前车驱动单元10和后车驱动单元11分别驱动一组驱动桥组,驾驶室12安装于前车架3远离后车架4的一端,储能单元安装于前车架3上。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前车驱动单元10和后车驱动单元11相互配合分布式驱动系统,使得驱动力远超现有产品的动力性,整体额定功率能达到1000hp以上,峰值功率接近2000hp,使得该车能够有充足的动力运载更多的物料,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13大大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总成、后车总成、前车架、后车架、货箱、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悬架机构、前车驱动单元、后车驱动单元、驱动桥组、储能单元和驾驶室,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货箱安装于所述后车架上,悬架机构分别安装于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用于提高前车架和后车架的承载力,前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前车总成上,后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后车总成上,驱动桥组的数量为两组,前车驱动单元和后车驱动单元分别驱动一组驱动桥组,驾驶室安装于前车架远离后车架的一端,储能单元安装于前车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总成、后车总成、前车架、后车架、货箱、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悬架机构、前车驱动单元、后车驱动单元、驱动桥组、储能单元和驾驶室,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通过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货箱安装于所述后车架上,悬架机构分别安装于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用于提高前车架和后车架的承载力,前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前车总成上,后车驱动单元安装于后车总成上,驱动桥组的数量为两组,前车驱动单元和后车驱动单元分别驱动一组驱动桥组,驾驶室安装于前车架远离后车架的一端,储能单元安装于前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举升机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固定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液压举升机构远离后车架的伸出端与货箱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包括左右纵梁、连接横梁、平衡悬架和前端梁,连接横梁设置于左右纵梁的中间位置,平衡悬架设置于左右纵梁下部,所述前端梁设置于所述连接横梁远离后车架的一端;所述后车架包括左右纵梁、连接横梁、平衡悬架、翻转轴和后端梁,所述连接横梁设置于左右纵梁的中间位置,平衡悬架设置于左右纵梁下部,前端梁设置于所述连接横梁远离后车架的一端,后车架通过翻转轴与货箱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采用高强度碳钢,所述后车架的左右纵梁与货箱底部相焊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作乾王同龙李英才吴家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安邦博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