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35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所述耐低温钢筋采用镍铬钼钢,所述镍铬钼钢成分包括Ni0.7‑3.0%、Cr0.4‑2.0%、Mo0.2‑0.6%、C≤0.25%,所述轧制工艺分为轧制控制、轧制温度控制、变形过程控制和冷却控制,所述钢筋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粗轧制、精轧制、冷却,所述镍铬钼钢经过炼钢厂融合制成钢坯后,进入轧钢厂,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所述轧制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加热炉内部温度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耐低温钢筋轧制过程进行精准控制,提高耐低温钢筋的轧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低温钢筋
,具体为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
技术介绍
耐低温钢筋主要应用于低温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目前国内用于低温环境的钢筋主要依赖于进口,成本较高。目前市面上的低温钢分为两种,铁素体低温钢和奥氏体低温钢,铁素体低温钢一般存在明显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当温度降低至某个临界值会出现韧性的突然下降。含碳0.2%碳钢冲击值转变温度在-20℃左右。因此,铁素体钢不宜在其转变温度以下使用,一般需加入Mn、Ni等合金元素,降低间隙杂质,细化晶粒,控制钢中第二相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等,使铁素体钢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降低;奥氏体低温钢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一般没有韧性-脆性转变温度。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3952625A,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控轧控冷低温钢筋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轧钢
该低温钢筋化学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C≤0.12%、Si≤0.50%、Mn≤1.60%、P≤0.015%、S≤0.010%、Ni≤0.50%、Mo≤0.30%、Nb≤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低温钢筋的制备,包括在转炉、电弧炉或其它冶炼炉中进行冶炼,然后进行炉外精炼,连铸成方坯(或经开坯轧机轧制成方坯),再在连续棒材轧机上进行轧制成型;其轧制工艺参数为:钢坯加热温度为1000~1200℃,开轧温度为950~1100℃,终轧温度为800~950℃,轧后进行穿水冷却,上冷床温度为500~700℃。本专利技术产品能满足LNG等储罐建设混凝土结构耐-165℃低温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产品低温钢筋综合性能好,合金元素含量少,并且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等特点。综上所述,现有的低温钢筋轧制过程中,加热以及冷却温度不能欧得到精确控制,会影响低温钢的强度以及性能,影响后续的使用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所述耐低温钢筋采用镍铬钼钢,所述镍铬钼钢成分包括Ni0.7-3.0%、Cr0.4-2.0%、Mo0.2-0.6%、C≤0.25%,所述轧制工艺分为轧制控制、轧制温度控制、变形过程控制和冷却控制;所述钢筋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粗轧制、精轧制、冷却。优选的,所述镍铬钼钢经过炼钢厂融合制成钢坯后,进入轧钢厂,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所述轧制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加热炉内部温度进行控制。优选的,所述钢坯进过经过加热后,进行粗轧制,所述钢坯经过粗轧机反复轧制,将钢坯轧制呈坯板,轧坯进过加热后变软,进行连续不间断轧制;经过粗轧制的轧坯经过精轧制后形成线性形状,并经过水冷冷却进行冷却定型。优选的,所述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预热温度控制在600-700℃,加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均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第二阶段的预热温度控制在630-750℃,加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200-1230℃,均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第三阶段的预热温度控制在650-800℃,加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220-1250℃,均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30℃;在开始轧制前25分钟进行升温,空气蝶阀保持1/5的开度,控制钢坯温度温度差不超过50℃。优选的,所述钢筋轧制后冷却工艺采用水冷和自然冷却结合的方式;轧制后的高温钢筋在散热辊道表面进行移动,辊道上方设置散热风扇,增加钢筋表面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进行自然风冷降温;散热辊道末端设置沉浸式降温水池,钢筋经过散热辊道后,进入水池中进行水冷降温,将800℃的钢筋降温冷却至100-1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加热以及冷却工艺进行精确控制,通过独特的控制控冷工艺方案,保证了生产关键工艺指标的精确控制,轧制后的TLB-500耐低温钢筋常温屈服强度、最大力总伸长,伸长率、弯曲等工艺性能均满足行业标准YB/T4641-2018液化天然气储罐用低温钢筋常温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耐低温钢筋采用镍铬钼钢,镍铬钼钢成分包括Ni0.7-3.0%、Cr0.4-2.0%、Mo0.2-0.6%、C≤0.25%,轧制工艺分为轧制控制、轧制温度控制、变形过程控制和冷却控制;钢筋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粗轧制、精轧制、冷却。镍铬钼钢经过炼钢厂融合制成钢坯后,进入轧钢厂,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轧制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加热炉内部温度进行控制。钢坯进过经过加热后,进行粗轧制,钢坯经过粗轧机反复轧制,将钢坯轧制呈坯板,轧坯进过加热后变软,进行连续不间断轧制;经过粗轧制的轧坯经过精轧制后形成线性形状,并经过水冷冷却进行冷却定型。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预热温度控制在600-700℃,加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均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第二阶段的预热温度控制在630-750℃,加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200-1230℃,均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00℃;第三阶段的预热温度控制在650-800℃,加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220-1250℃,均热阶段温度控制在1180-1230℃;在开始轧制前25分钟进行升温,空气蝶阀保持1/5的开度,控制钢坯温度温度差不超过50℃。钢筋轧制后冷却工艺采用水冷和自然冷却结合的方式;轧制后的高温钢筋在散热辊道表面进行移动,辊道上方设置散热风扇,增加钢筋表面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进行自然风冷降温;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钢筋采用镍铬钼钢,所述镍铬钼钢成分包括Ni0.7-3.0%、Cr0.4-2.0%、Mo0.2-0.6%、C≤0.25%,所述轧制工艺分为轧制控制、轧制温度控制、变形过程控制和冷却控制;/n所述钢筋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粗轧制、精轧制、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钢筋采用镍铬钼钢,所述镍铬钼钢成分包括Ni0.7-3.0%、Cr0.4-2.0%、Mo0.2-0.6%、C≤0.25%,所述轧制工艺分为轧制控制、轧制温度控制、变形过程控制和冷却控制;
所述钢筋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粗轧制、精轧制、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铬钼钢经过炼钢厂融合制成钢坯后,进入轧钢厂,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
所述轧制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加热炉内部温度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坯进过经过加热后,进行粗轧制,所述钢坯经过粗轧机反复轧制,将钢坯轧制呈坯板,轧坯进过加热后变软,进行连续不间断轧制;
经过粗轧制的轧坯经过精轧制后形成线性形状,并经过水冷冷却进行冷却定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钢筋轧制工艺方案,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勤张智应任斌应魏建宏王朝辉龙艳兵薛建康高海龙闫志勇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