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71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平台、导轨、液压缸组件、试验光杆、试验井口、外筒、试验井筒组件、旁管、混砂加砂系统、换向系统;所述试验井口固定在外筒上端口;所述试验井筒组件包括试验套管、试验有杆泵、底部接头,所述试验有杆泵位于实验套管内部,所述底部接头连接在实验套管的下端口,所述试验井筒组件位于外筒内,且试验井筒组件的试验套管上端与试验井口连接;所述试验光杆穿过试验井口内腔,且试验光杆下端连接试验井筒组件的试验有杆泵柱塞,而试验光杆上端连接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采用现有试验装置不能有效的模拟不同泵间隙条件下油井出砂粒径、砂比对抽油泵泵效的影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杆泵性能试验装置
,具体地说是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疏松砂岩油藏储量丰富,生产井虽采取了防砂工艺,但仍会有少量粉细砂经过挡砂屏障进入生产管柱,抽油泵需经受携砂生产的考验。抽油泵携砂生产过程中,存在砂卡泵和抽油泵磨损等问题,同时,砂粒对抽油泵的磨损也会加大泵的漏失量,造成采油效率的下降,甚至造成泵漏失躺井。在出砂油井中,如何防止砂粒卡泵和减轻砂粒对抽油泵柱塞-泵筒摩擦副表面的磨损,以提高泵效和延长检泵周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研究表明:合理地选择抽油泵的配合间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根据不同区块出砂情况和不同生产阶段出砂特征,合理选择抽油泵配合间隙,优选出热采携砂生产条件下的高效抽油泵,进一步提高泵效和延长检泵周期,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生产难题。研究人员对有杆泵举升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倾角变化、含气等条件下对有杆泵排量系数及载荷的影响,对有杆泵携砂性能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缺少有杆泵种类和间隙与出砂油藏适配优选研究。公开(公告)号:CN1067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平台、导轨、液压缸组件、试验光杆、试验井口、外筒、试验井筒组件、旁管、混砂加砂系统、换向系统;/n所述试验井口固定在外筒上端口;/n所述试验井筒组件包括试验套管、试验有杆泵、底部接头,所述试验有杆泵位于实验套管内部,所述底部接头连接在实验套管的下端口,所述试验井筒组件位于外筒内,且试验井筒组件的试验套管上端与试验井口连接;/n所述试验光杆穿过试验井口内腔,且试验光杆下端连接试验井筒组件的试验有杆泵的柱塞,而试验光杆上端连接拉压力传感器;/n所述旁管下端与底部接头的径向口连通,旁管的上端穿过试验井口后与混砂加砂系统连通;/n所述驱动平台底部滑行在导...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平台、导轨、液压缸组件、试验光杆、试验井口、外筒、试验井筒组件、旁管、混砂加砂系统、换向系统;
所述试验井口固定在外筒上端口;
所述试验井筒组件包括试验套管、试验有杆泵、底部接头,所述试验有杆泵位于实验套管内部,所述底部接头连接在实验套管的下端口,所述试验井筒组件位于外筒内,且试验井筒组件的试验套管上端与试验井口连接;
所述试验光杆穿过试验井口内腔,且试验光杆下端连接试验井筒组件的试验有杆泵的柱塞,而试验光杆上端连接拉压力传感器;
所述旁管下端与底部接头的径向口连通,旁管的上端穿过试验井口后与混砂加砂系统连通;
所述驱动平台底部滑行在导轨上,所述液压缸组件固定在驱动平台上;
所述液压缸组件包括液压缸及液压缸内部的活塞杆,所述液压缸组件的活塞杆下端与拉压力传感器上端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液压换向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光杆上端通过光杆卡子与拉压力传感器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系统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比例换向阀和平衡阀构成,所述液压缸通过自身的上进液管线、下进液接口与平衡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杆泵携砂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平台包括框架、轮组、导轨锁紧机构;
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框架上,框架上开设用于露出活塞杆的通孔;
所述轮组固定在框架底部,轮组运行在导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信周承诗叶金胜姜国良孙骞曹雪梅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