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558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陶瓷上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包括上釉池,所述上釉池内壁的底部固定镶嵌有钢管,所述钢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放置有陶瓷,所述圆盘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陶瓷开口的内侧,所述上釉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本陶瓷上釉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将陶瓷开口向下放置在圆盘上,正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圆盘向下运动,将陶瓷浸入釉液中,在圆盘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处浸入陶瓷的内部,同时陶瓷内部的空气从钢管处排出,使得陶瓷可以向下运动浸入釉液中,解决了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较为困难的问题。较为困难的问题。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上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上釉
,具体为一种陶瓷上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
[0003]浸釉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陶瓷上釉方式,通常是将陶瓷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但是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因为陶瓷体积较大,将陶瓷开口向上放入上釉池中,需要向下按压,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难以操作,若将陶瓷开口向下放入上釉池中,陶瓷内部的空气无法排出,也难以浸入,给陶瓷上釉工作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上釉装置,解决了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包括上釉池,所述上釉池内壁的底部固定镶嵌有钢管,所述钢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放置有陶瓷,所述圆盘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陶瓷开口的内侧,所述上釉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放置有收集箱,且收集箱位于钢管出液口的正下方。
[0008]所述上釉池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圆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Z形连接架,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Z形连接架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中。
[0009]优选的,所述圆盘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圆盘两两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Z形连接架由横板、竖板和底板组成,所述横板的右端与竖板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左端与竖板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竖板的左侧面与上釉池的内壁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通孔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圆盘上。
[0012]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脱块。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陶瓷上釉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将陶瓷开口向下放置在圆盘上,正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圆盘向下运动,将陶瓷浸入釉液中,在圆盘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处浸入陶瓷的内部,同时陶瓷内部的空气从钢管处排出,使得陶瓷可以向下运动浸入釉液中,解决了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剖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圆盘的俯视图。
[0020]图中:1上釉池、2钢管、3圆盘、4陶瓷、5通孔、6支撑腿、7第一固定板、8收集箱、9第二固定板、10轴承、11螺纹杆、12第一锥齿轮、13正反电机、14第二锥齿轮、15Z形连接架、1501横板、1502竖板、1503底板、16连接杆、17防脱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包括上釉池1,上釉池1内壁的底部固定镶嵌有钢管2,钢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圆盘3,圆盘3的上表面放置有陶瓷4,圆盘3的表面开设有通孔5,且通孔5位于陶瓷4开口的内侧,上釉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支撑腿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的上表面放置有收集箱8,且收集箱8位于钢管2出液口的正下方,在圆盘4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5处浸入陶瓷4的内部,从而起到对陶瓷4的内壁采用浸釉法的方式上釉,陶瓷4也浸入釉液的内部,液面上涨,此时釉液从钢管2处流出,并被收集箱8收集起来。
[0023]上釉池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轴承10,轴承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第二固定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13,正反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且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4啮合,圆盘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Z形连接架15,螺纹杆11螺纹连接在Z形连接架15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中。
[0024]其中,圆盘3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圆盘3两两之间通过连接杆16固定连接,连接杆16将五个圆盘3连接起来,可同时对五个陶瓷4进行上釉,同时由于陶瓷4开口向下浸入釉中,排开液体的提交较小,同时对多个陶瓷4进行上釉也不会造成釉液大量溢出上釉池1的现象发生。
[0025]其中,Z形连接架15由横板1501、竖板1502和底板1503组成,横板1501的右端与竖板1502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1503的左端与竖板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竖板1502的左侧面与上釉池1的内壁接触,竖板1502的存在对整个Z形连接架15的上下运动起到
了一个导向的作用,使得螺纹杆11转动是,Z形连接架15不会跟随螺纹杆11转动,同时只能沿着上釉池1的内壁上下运动。
[0026]其中,通孔5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通孔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圆盘3上,在圆盘4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5处浸入陶瓷4的内部,从而起到对陶瓷4的内壁采用浸釉法的方式上釉。
[0027]其中,螺纹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脱块17,防脱块17是为了防止螺纹杆11与Z形连接架15脱离。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釉液加入上釉池1中,直至液面与钢管3的顶部平齐,将陶瓷4开口向下放置在圆盘3上,正反电机13带动螺纹杆11转动,从而带动圆盘4向下运动,将陶瓷4浸入釉液中,在圆盘4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5处浸入陶瓷4的内部,同时陶瓷4内部的空气从钢管2处排出,使得陶瓷4可以向下运动浸入釉液中,停留2

3秒后,正反电机13带动螺纹杆11转动,从而带动圆盘4向上运动,将陶瓷4从釉液中取出,完成上釉工作。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包括上釉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釉池(1)内壁的底部固定镶嵌有钢管(2),所述钢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上表面放置有陶瓷(4),所述圆盘(3)的表面开设有通孔(5),且通孔(5)位于陶瓷(4)开口的内侧,所述上釉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所述支撑腿(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上表面放置有收集箱(8),且收集箱(8)位于钢管(2)出液口的正下方;所述上釉池(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轴承(10),所述轴承(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13),所述正反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且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4)啮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