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收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41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尘收集车。包括:粉尘仓、车厢本体、行驶轮和车盖,所述车盖包括一盖板和一尾挡板,所述尾挡板设置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粉尘仓的一侧边缘,并可作用于所述车厢本体;所述车盖还包括一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所述粉尘仓出入口上方设置有一悬梁组件,所述悬梁组件可插置于所述悬挂组件内;所述悬梁组件上设置有一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可作用于所述悬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粉尘收集车的车盖可以自动开合,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方便快捷,且省事省力,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尘收集车


[0001]本技术属于日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粉尘收集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化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需要运离粉尘仓,一般使用粉尘收集车进行粉尘的收集和运输,然而现有的粉尘收集车进入粉尘仓内时需要手动打开车盖,收集完成车子驶出后再手动盖上车盖,很不方便快捷,尤其对于较为高大的粉尘收集车,人工很难进行车盖的开合,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粉尘收集车,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粉尘收集车,包括粉尘仓、车厢本体、行驶轮和车盖,所述车盖包括一盖板和一尾挡板,所述尾挡板设置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粉尘仓的一侧边缘,并可作用于所述车厢本体;
[0006]所述车盖还包括一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
[0007]所述粉尘仓出入口上方设置有一悬梁组件,所述悬梁组件可插置于所述悬挂组件内;
[0008]所述悬梁组件上设置有一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可作用于所述悬挂组件。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粉尘收集车的车盖上设置有尾挡板,车盖上表面设置有悬挂组件,对应粉尘仓出入口上方设置有悬梁组件,其中悬梁组件可插置于悬挂组件内,并设置有限位部件,对相互靠近的悬挂组件和悬梁组件进行限位。粉尘收集车在推入粉尘仓内时,悬梁组件插置于悬挂组件内,待悬挂组件到达限位部件上时被其阻挡限位,因而悬挂组件连同其下的车盖一同悬挂在悬梁组件上,并留在粉尘仓外,待粉尘收集车装好粉尘后,将其拉出,车厢本体接触并作用于尾挡板,随着车厢本体的拉出,带动尾挡板一起拉出,进而带动悬挂组件脱离悬梁组件,最后车盖重新盖在车厢本体上,从而实现车盖的自动开合。本技术粉尘收集车的车盖可以自动开合,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方便快捷,且省事省力,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0]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第一门型杆件和一第二门型杆件,其门型所在的平面均与所述粉尘仓的中纵面垂直;
[0011]所述第一门型杆件位于靠近所述粉尘仓的一侧;所述第一门型杆件的顶杆与所述第二门型杆件的顶杆所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成一第一锐角,且所述第一门型杆件顶杆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门型杆件顶杆的高度;
[0012]所述悬梁组件可插置于所述第一门型杆件和所述第二门型杆件的开口内。
[0013]设置一高一低的第一门型杆件和第二门型杆件,方便悬梁组件插置入该第一门型
杆件和第二门型杆件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悬梁组件包括两个悬臂梁,其相互平行,且关于所述粉尘仓的中纵面对称;
[0015]所述悬臂梁一端固定在所述粉尘仓出入口的上方,另一端倾斜朝下与所述水平面成一第二锐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一锐角相等。
[0016]设置第一锐角与第二锐角相等,方便两个悬臂梁插置入该第一门型杆件和第二门型杆件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悬臂梁上的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关于所述粉尘仓的中纵面对称;
[0018]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悬臂梁的连接处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门型杆件的顶杆所在的高度;
[0019]所述悬臂梁端部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盖板的所在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二门型杆件的顶杆所在的高度。
[0020]设置悬臂梁端部所在的高度高于盖板的所在的高度,且低于第二门型杆件的顶杆所在的高度,使得悬臂梁可以更好地插置入第一门型杆件和第二门型杆件内;同时,限位杆与悬臂梁的连接处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一门型杆件的顶杆所在的高度,使得车盖在惯性作用下可以在高于原来水平位置的地方停下,防止在粉尘收集车拉出时,车厢本体端侧触碰到盖板,进而无法将车盖盖到车厢本体上。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锐角为6
°
,对应地,所述第二锐角也为6
°

[0022]设置6
°
的第一锐角和第二锐角,在保证悬臂梁端部不会触碰到第一门型杆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证车盖在惯性作用下停在高于原来水平位置的地方。
[002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限位杆通过一第一连接杆连接。
[0024]设置第一连接杆,可以增强悬梁组件的强度。
[002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悬臂梁的端部通过一第二连接杆连接。
[0026]设置第二连接杆,亦可以增强悬梁组件的强度。
[0027]进一步地,所述车盖还包括两个侧挡板,两个所述侧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行驶方向上的的两侧边缘。
[0028]设置侧挡板,可防止车盖从侧面滑出车厢本体。
[0029]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上。
[0030]设置推拉把手,方便更好地推拉粉尘收集车。
[0031]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粉尘仓出入口外的行驶限位轨道,所述行驶限位轨道与所述行驶轮匹配,可方便粉尘收集车进出所述粉尘仓内。
[0032]设置行驶限位轨道,可以防止粉尘收集车跑偏。
[0033]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阐述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6]图3为悬挂组件和悬梁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一
[0038]图5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二;
[0039]图6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三。
[0040]其中,附图标记为:
[0041]10、粉尘仓;20、车厢本体;30、行驶轮;40、车盖;41、盖板;42、尾挡板;43、侧挡板;50、悬挂组件;51、第一门型杆件;52、第二门型杆件;60、悬梁组件;61、悬臂梁;62、限位杆;63、第一连接杆;64、第二连接杆;70、推拉把手;80、行驶限位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粉尘收集车,车盖可以自动开合,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方便快捷,且省事省力。
[0043]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悬挂组件和悬梁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三。
[0044]一种粉尘收集车,包括粉尘仓10、车厢本体20、行驶轮30和车盖40,如图1和图2所示。
[0045]其中,所述车盖40包括一盖板41、一尾挡板42和两个位于两侧的侧挡板43,所述尾挡板42设置在所述盖板41远离所述粉尘仓10的一侧边缘,所述盖板41靠近所述粉尘仓10的一侧边缘未设置挡板,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尘收集车,包括粉尘仓(10)、车厢本体(20)、行驶轮(30)和车盖(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盖(40)包括一盖板(41)和一尾挡板(42),所述尾挡板(42)设置在所述盖板(41)远离所述粉尘仓(10)的一侧边缘,并可作用于所述车厢本体(20);所述车盖(40)还包括一悬挂组件(50),所述悬挂组件(50)设置在所述盖板(41)的上表面;所述粉尘仓(10)出入口上方设置有一悬梁组件(60),所述悬梁组件(60)可插置于所述悬挂组件(50)内;所述悬梁组件(60)上设置有一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可作用于所述悬挂组件(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收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50)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第一门型杆件(51)和一第二门型杆件(52),其门型所在的平面均与所述粉尘仓(10)的中纵面垂直;所述第一门型杆件(51)位于靠近所述粉尘仓(10)的一侧;所述第一门型杆件(51)的顶杆与所述第二门型杆件(52)的顶杆所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成一第一锐角,且所述第一门型杆件(51)顶杆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门型杆件(52)顶杆的高度;所述悬梁组件(60)可插置于所述第一门型杆件(51)和所述第二门型杆件(52)的开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尘收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梁组件(60)包括两个悬臂梁(61),其相互平行,且关于所述粉尘仓(10)的中纵面对称;所述悬臂梁(61)一端固定在所述粉尘仓(10)出入口的上方,另一端倾斜朝下与所述水平面成一第二锐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一锐角相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苏净宁何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浪奇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