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PTA-AM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533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BAP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APTA

AM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APTA

AM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0002]疼痛是机体受外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在炎症、局部神经受压、外伤等伤害性刺激消除后,疼痛症状并不一定会消除,甚至会加重。神经病理性疼痛被公认是慢性痛之王,是临床最顽固的且对现有镇痛药几乎都不敏感的一类痛,无论周围或中枢起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都会对个体和社会持续造成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在残疾率的增加、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持续增长的医疗卫生投入等方面。因此深入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维持的机制,可为该病痛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的研发寻找新的靶点。
[0003]临床和基础神经影像学证实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参与了疼痛调节过程。无论是伤害性刺激还是被告知可能会有伤害性刺激,均能激活ACC脑区。ACC参与处理疼痛的不愉快感受并促进疼痛相关情感、认知和反应的抉择,参与痛觉情绪信息的编码,将痛的感觉和认知信息与情绪信息联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痛觉体验。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ACC区EPSCs频率和振幅均增高,申请人所在课题组研究表明,ACC神经元突触后膜的支架蛋白小窝蛋白1(Cav

1)介导的NMDA受体2B亚基转位(Trafficking)及其相关胞内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ACC神经元高兴奋性和调节痛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Yang JX,et.al.,JNeurosci.2015)。从以上研究显示前扣带回在疼痛的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4]研究显示在机体处于疼痛状态时前扣带回谷氨酸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实现突触小泡的胞吐以及神经递质释放。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在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BAPTA

AM是一种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目前研究显示荷载BAPTA

AM的脂质体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内钙超载缓解肝衰竭症状,BAPTA

AM的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BAPTA

AM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BAPTA

AM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镇痛药物是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0008]作为改进,所述的药物是以BAPTA

AM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0009]作为改进,所述的药剂是注射制剂。
[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注射制剂含有BAPTA

AM溶液,用于注射给药。
[0011]作为改进,所述的BAPTA

AM溶液的浓度为1mM。
[0012]作为改进,采用的辅料为DMAO。
[0013]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神经病理性疼痛时,机体前扣带回谷氨酸释放增多,而谷氨酸的释放需要胞内钙离子的增多来触发和维持,通过在前扣带回给与钙离子螯合剂BAPTA

AM减少谷氨酸的释放,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BAPTA

AM定位注射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可明显缓解疼痛。本专利技术采用行为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证明BAPTA

AM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BAPTA

AM对CCI小鼠热痛觉行为学的影响(用热缩爪潜伏期表示);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BAPTA

AM定位注射于CCI小鼠前扣带回后谷氨酸释放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9]实施例1
[0020]1.1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试剂:
[0021]BAPTA

AM;二甲基亚砜(DMSO);平衡盐溶液:sigma公司。
[0022]谷氨酸检测试剂盒:上海起发实验试剂有限公司。
[0023]无特别注明外,其它化学试剂均购自sigma公司。
[0024]实验动物:雄性昆明种小鼠,清洁级,20~25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0025]1.2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的制备:
[0026]根据Bennett和Xie描述的方法实施CCI手术:小鼠用戊巴比妥那麻醉(40mg/kg,i.p.),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中上段(本研究均是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分叉处用5

0号丝线结扎三道(间距1mm)。对照组(sham)只暴露不结扎。逐层缝合切口,伤口用抗生素处理。以往的研究显示CCI引起的疼痛至少可持续数月。
[0027]1.3小鼠ACC区立体定位注射:
[0028]小鼠用戊巴比妥那麻醉(40mg/kg,i.p.),固定在小鼠专用电子立体定位仪上,注意耳杆位置,固定两边耳杆深度为刚好听见清脆的咔嚓声,调整耳杆高度和两门牙高度在同一平面。剪毛,碘伏消毒头部皮肤,在两眼连线后正中0.5cm处剪开皮肤,用棉签蘸3%H2O2反复擦拭切口处,以破坏筋膜暴露颅骨,找到前囟点,调整针的位置在bregma前1.11mm,旁开0.25mm处,将0.5μl准备好的0.1%DMAO和含1mM BAPTA

AM的0.1%DMAO溶液用微量进样针缓慢注入到深2.10mm的位置(注射持续时间30秒),留针10分钟,缓慢将针拔出,缝合皮肤,碘伏消毒,并在切口处涂上抗生素液体。整个过程至动物苏醒,室温保持在26℃左右。
[0029]1.4热痛觉过敏测定:
[0030]在sham及CCI组7天小鼠ACC区分别定位注射0.1%DMAO和含1mM BAPTA

AM的0.1%DMAO溶液,在注射前(0h)、注射后15min、0.5h、1h、2h、4h进行行为学检测,方法如下:将有机玻璃箱置于3mm厚的玻璃板上,按Hargreaves法用热辐射刺激仪照射大鼠足底紧贴玻璃板部位。记录照射开始至小鼠出现抬足时间(截止时间为20s),即缩爪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缩爪潜伏期越长说明疼痛缓解作用越好。每只动物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测定间隔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APTA

AM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镇痛药物是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以BAPTA

AM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药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君利杨俊霞丁海雷张红星姜彦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