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37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2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得:水泥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料,如建筑物拆迁后产生的混凝土废料。这些废料现在通常是直接丢弃,因此容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且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再生骨料混凝土,使用建筑废料作为部分骨料,使建筑废料可被充分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0003]如申请号为CN200910070564.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原料为水泥、再生骨料、掺合料、水及根据性能确定的混凝土用泵送剂,按混凝土重量%所述的成分分别是水泥4

20%、再生细骨料0

35%、再生粗骨料0

46%、掺合料1

8%,混凝土用泵送剂为水泥与掺合料之和重量的1.5~2.5%,其余为水。
[0004]但是由于再生骨料是由混凝土废料破碎而成的,在破碎过程中,容易使再生骨料表面产生损坏和裂痕,因此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得:水泥20

25份;改性再生粗骨料30
r/>40份;改性再生细骨料20

30份;改性铝酸钙5

7份;外加剂0.3

0.5份;水8

12份;改性再生粗骨料和改性再生细骨料由分别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经环氧乳液改性而得,改性铝酸钙由铝酸钙微粉经聚醚胺改性而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中处理常规的水泥、外加剂和水之外,还含有经过聚醚胺改性的铝酸钙,并且使用环氧乳液对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改性后,在混合过程中,由于聚醚胺会与环氧乳液产生交联,因此铝酸盐会逐渐附着于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表面,并且进入到再生粗骨料以及再生细骨料的破损处,在环氧乳液和聚醚胺交联固化后,铝酸钙就会固结于再生骨料表面的破损处,对破损部位起到修补和加强作用,从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
[0008]优选的,原料中还包括质量份数为2

3份硅藻土。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硅藻土自身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轻质软内磨性好,因此在原料中添加硅藻土可调高混凝土的强度。另一方面,硅藻土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耐磨等优点,在混合过程中添加硅藻土,在改性再生粗骨料以及改性再生细骨料表面的环氧乳液在与改性铝酸钙表面的聚醚胺交联固结时,硅藻土可进一步附着于骨料表面,从而防止改性再生骨料之间相互产生固结,使骨料在混凝土中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用于对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的环氧乳液的环氧值为0.4

0.45。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0.4

0.45较高环氧值的环氧乳液,有助于细小的铝酸钙附着于再生骨料表面的破损处,并且有助有与铝酸钙表面的聚醚胺产生交联固结。
[0012]优选的,用于对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的环氧乳液中分散相的粒径为3

5μ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分散相粒径更小的环氧乳液,有助于使环氧乳液进入到再生骨料表面更加细小的破损处,有助于对更细小的破损进行加固,从而使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强度。
[0014]优选的,用于对铝酸钙进行改性的聚醚胺的胺值为450

500。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450

500胺值的聚醚胺,具有较高的流动度,有助于充分和铝酸钙进行结合。
[0016]优选的,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25

35mm,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2.5

2.8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25

35mm的再生粗骨料和2.5

2.8mm的再生细骨料可起到更好的改性效果,在改性后可具有更好的强度。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骨料改性:将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分别浸泡于环氧乳液中,控制温度为3

5℃,搅拌混合10

15min后过筛,分别得到改性再生粗骨料和改性再生细骨料;S2:铝酸钙改性:将铝酸钙浸泡于聚醚胺中,混合搅拌25

30min,过滤后离心甩去表面多余的聚醚胺,得改性铝酸钙;S3:将步骤S1中新制得的改性再生粗骨料和改性再生细骨料进行混合均匀,再在150

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分6

8次添加步骤S2中新制得的改性铝酸钙,每次添加的间隔为5

8min,改性铝酸钙完全添加后,再添加硅藻土并使混合物在45

50℃的温度下以80

100r/min的搅拌速度继续混合1.5

2h,得骨料混合物;S4:将骨料混合物、水泥、水和外加剂混合均匀,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和步骤S2为再生骨料和铝酸钙的改性步骤,步骤S1中在低温下进行改性,可减少在改性过程中环氧乳液产生固结,而在步骤S2中在过滤之后进行离心,仅在铝酸钙表面附着作用量的聚醚胺,这可防止在后续的混合过程中,由于聚醚胺参入量过多而使铝酸钙在再生骨料表面过度聚集。在完成改性后,通过步骤S3的工艺进行混合,铝酸钙分多次添加,可使其在再生骨料表面更加均匀的分散附着,添加完成后,在高温下继续混合,并且保持搅拌,此过程中就可使铝酸钙固结于再生骨料的表面,并对其表面的破损处进行修补,而保持低速的搅拌可防止再生骨料之间产生粘结。最后通过步骤
S4将骨料混合物制成再生骨料混凝土既得成品。
[0020]优选的,步骤S2中,在使用聚醚胺浸泡的过程中对铝酸钙进行超声处理,超声过程中控制超声波的频率为20

23kHz。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超声处理,可使铝酸钙与聚醚胺更加充分的结合,使聚醚胺更有效全面附着于铝酸钙表面,提高改性效果,从而提高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对使用环氧乳液对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并且添加由聚醚胺改性的铝酸钙,可对再生骨料表面的破损进行修补,提高再生骨料的强度,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得:水泥20

25份;改性再生粗骨料30

40份;改性再生细骨料20

30份;改性铝酸钙5

7份;外加剂0.3

0.5份;水8

12份;改性再生粗骨料和改性再生细骨料由分别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经环氧乳液改性而得,改性铝酸钙由铝酸钙微粉经聚醚胺改性而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原料中还包括质量份数为2

3份硅藻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的环氧乳液的环氧值为0.4

0.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的环氧乳液中分散相的粒径为3

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铝酸钙进行改性的聚醚胺的胺值为450

5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25

35mm,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2.5

2.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钱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