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志伟专利>正文

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28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设有套柱,两组所述套柱的外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导套,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内部的两侧设有导管,所述下模座内部顶部靠近导管的一侧设有齿轮A,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有伸缩杆,两组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注塑模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模座与注塑模座的相互对应,可随着上模座的活动下降带动套杆、齿条A、导管、齿轮A和齿条B产生联动配合,促使下降过程中的上模座与部件联动抬升的注塑模座相互对应接触,使该合膜结构通过上下两组连动式的拼接进行合膜工作,极大的提升合膜的精度和效率。膜的精度和效率。膜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注塑模具在合膜时,一般通过活动的上模对固定的下模进行压合接触,形成注塑腔,现有的上膜在压合活动时,尽管已经具有了导向结构,但根据模具的注塑种类和型号不同,还是可能在合膜后出现位置偏移,出现渗漏现象,并且随着长时间上膜施加下膜的压合力,导致下模结构产生损耗,降低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合膜注塑的精度;当注塑熔融料在进料期间,很容易在通道产生大量的热源,对包裹密封的壁面产生极大的高温,若是此处的耐热结构不足,会导致管壁裂开,导致熔融料溢出,增加注塑的工作难度和不便,并且装置的注塑口由于必要的排气结构的产生,导致此处的热源容易快速流失,使熔融料的导流管内出现熔料凝固,无法正常流通,进一步增加熔料的注塑难度,降低模具的注塑成效及合格率;在装置带动部件活动时,容易对活动的结构产生晃动,导致上膜与下模结合的震动加大,进而使受到的损伤增大,并且注塑熔料在输送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噪音,降低注塑结构的保护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设有套柱,两组所述套柱的外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导套,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内部的两侧设有导管,所述下模座内部顶部靠近导管的一侧设有齿轮A,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有伸缩杆,两组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注塑模座,所述注塑模座的两侧设有与齿轮A相互啮合的齿条B,两组所述导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连接架,两组所述连接架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的两侧设有与导管相互适配的套杆,两组所述套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与齿轮A相互啮合的齿条A,所述上模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的外侧设有温度监测器,所述隔热腔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注塑口,所述隔热腔外侧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岩棉套管,所述隔热腔顶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导流通槽,所述岩棉套管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注塑通管,且注塑通管与注塑口相互连通,所述隔热腔两侧的底部设有排气阀,所述岩棉套管外侧的顶部设有导热控温组件,两组所述连接架的顶部设有贴合缓冲组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设有控制台;所述导热控温组件外侧的顶部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侧对称设有相互
配合的滑块,所述岩棉套管顶部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齿轮B,两组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与齿轮B相互啮合的外齿圈,所述岩棉套管顶部的边缘处设有内齿圈,两组所述滑块的底部套设有转杆,两组所述转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内齿圈相互啮合的齿轮C,两组所述转杆的底部设有扇叶;所述贴合缓冲组件的顶部设有安装架,两组所述安装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电动气缸和外套管,两组所述外套管的内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管,两组所述内套管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相互连接的安装板,且安装板与电动气缸的输出端相互连接,两组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吸音板,两组所述吸音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与岩棉套管相互适配的半弧形夹持壁,两组所述吸音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匀排设有消音孔,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气缸和驱动电机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下模座顶部的两侧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侧分别套设有插杆和与插杆相互配合的弹簧,两组所述套杆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设有与插杆相互适配的插孔,所述下模座两侧的顶部设有与插杆相互配合的固定扣。
[0007]优选的,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导槽,且导槽的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块,而导块的顶部设有铰接杆,所述注塑模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部设有与铰接杆相互铰接的铰接座。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导管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通口,且通口与齿条A和齿轮A相互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注塑通管的外侧均匀设有散热渗透孔,且散热渗透孔与岩棉套管相互连通,所述注塑通管的顶部设有加料口。
[0010]优选的,两组所述排气阀的顶部设有导气管,且导气管的内侧设有螺旋纹。
[0011]优选的,所述岩棉套管的一侧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与驱动电机相互连接,所述岩棉套管呈圆台结构与隔热腔相互连接。
[0012]优选的,两组所述半弧形夹持壁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耐高温隔热片。
[0013]优选的,所述内齿圈的外侧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岩棉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两组所述吸音板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渗透层,且渗透层与半弧形夹持壁和消音孔相互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模座与注塑模座的相互对应,可随着上模座的活动下降带动套杆、齿条A、导管、齿轮A和齿条B产生联动配合,促使下降过程中的上模座与部件联动抬升的注塑模座相互对应接触,使该合膜结构通过上下两组连动式的拼接进行合膜工作,极大的提升合膜的精度和效率,并降低上膜单一活动的输出力对下膜长时间压合造成的损耗,在加大注塑成效的同时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0016]2、本专利技术利用导热控温组件的相互配合,促使注塑通管散热的热量溢出岩棉套管内进行隔热保温,同时配合扇叶在环形结构的旋转散热下,将岩棉套管内积攒的热源皆向下导流,并通过环形导流通槽的渗透进入隔热腔内,提供注塑口处的加热控温效果,预防注塑口注塑的热源快速流失,期间利用温度监测器的检测以及排气阀的安装配合,可以对该注塑的温度进行把控,大大的增加装置的散热特性和耐高温成效,确保注塑模具的精度和
合格率直线上升。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贴合缓冲组件的相互配合,可通过两组半弧形夹持壁对岩棉套管的辅助夹持,不仅提高上模座和岩棉套管整体活动的稳定性,并利用吸音板对溢出岩棉套管外侧噪音吸收,通过消音孔进行分散缓解,增加装置的功能性和保护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A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夹持壁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热腔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俯视图。
[0019]图中:1、底座;2、下模座;3、套柱;4、控制台;5、导套;6、连接架;7、上模座;8、套杆;9、齿条A;10、排气阀;11、注塑口;12、注塑通管;13、隔热腔;14、温度监测器;15、岩棉套管;16、安装架;161、电动气缸;162、外套管;163、内套管;164、安装板;165、吸音板;166、半弧形夹持壁;167、消音孔;17、导管;18、齿轮A;19、齿条B;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快速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设有套柱(3),两组所述套柱(3)的外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导套(5),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内部的两侧设有导管(17),所述下模座(2)内部顶部靠近导管(17)的一侧设有齿轮A(18),所述下模座(2)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有伸缩杆(20),两组所述伸缩杆(20)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注塑模座(21),所述注塑模座(21)的两侧设有与齿轮A(18)相互啮合的齿条B(19),两组所述导套(5)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连接架(6),两组所述连接架(6)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上模座(7),所述上模座(7)底部的两侧设有与导管(17)相互适配的套杆(8),两组所述套杆(8)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与齿轮A(18)相互啮合的齿条A(9),所述上模座(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隔热腔(13),所述隔热腔(13)的外侧设有温度监测器(14),所述隔热腔(1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注塑口(11),所述隔热腔(13)外侧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岩棉套管(15),所述隔热腔(13)顶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导流通槽(23),所述岩棉套管(15)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注塑通管(12),且注塑通管(12)与注塑口(11)相互连通,所述隔热腔(13)两侧的底部设有排气阀(10),所述岩棉套管(15)外侧的顶部设有导热控温组件,两组所述连接架(6)的顶部设有贴合缓冲组件,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设有控制台(4);所述导热控温组件外侧的顶部设有环形滑槽(22),所述环形滑槽(22)的内侧对称设有相互配合的滑块(222),所述岩棉套管(15)顶部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221),所述驱动电机(221)的输出端设有齿轮B(223),两组所述滑块(222)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与齿轮B(223)相互啮合的外齿圈(224),所述岩棉套管(15)顶部的边缘处设有内齿圈(225),两组所述滑块(222)的底部套设有转杆(227),两组所述转杆(227)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内齿圈(225)相互啮合的齿轮C(226),两组所述转杆(227)的底部设有扇叶(228);所述贴合缓冲组件的顶部设有安装架(16),两组所述安装架(16)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电动气缸(161)和外套管(162),两组所述外套管(162)的内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管(163),两组所述内套管(163)相互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朱志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