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974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包括放置腔,所述放置腔顶部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顶部连接有安装盘,所述放置腔内腔固定设置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两端均连接有散热翅,所述放置腔一端固定设置有氢气进口、出气口以及封盖,所述放置腔底部固定设置有U型支架,所述放置腔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圆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室效应。度地减弱温室效应。度地减弱温室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是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正在积极开发的一种二次能源。氢气在氧气中易燃烧释放热量,然后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相结合便构成了一个水分子。由于这个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同时与太阳能、风能相,氢能又具有很强的可储存性,因此氢能被看作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从全球氢能源产业的利用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环保性能佳、转化效率高、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是氢能利用领域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在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示范、运营等工作,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DC/DC变换器、驱动电机、供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百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气水换热器是氢能源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障了能源车安全、平稳、长期运行。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在有限狭窄的空间内无法实现最大的换热性能,从而综合实用性较差。
[0004]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通过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室效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包括放置腔,所述放置腔顶部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顶部连接有安装盘,所述放置腔内腔固定设置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两端均连接有散热翅,所述放置腔一端固定设置有氢气进口、出气口以及封盖,所述放置腔底部固定设置有U型支架,所述放置腔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圆孔。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散热翅关于放置腔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盘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0009]优选的,所述U型支架的长度为128mm。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的长度为223mm,所述安装盘的宽度为179mm。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长度为230mm,所述安装盘到U型支架底部的距离为283mm。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圆孔关于放置腔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设计温度范围在

1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之间。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通过此产品在有限空间内将气冷却水的换热器要既能容纳下又同时能达到性能要求,又能和车体完全连接密封,从而实现了新能源车要求重量轻,外形体积小的观念,散热翅片结构的设计在足够小的空间内实现对换热器本体充分散热,换热器本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将封盖打开,更换冷却液,防止冷却液使用时间长对换热器有腐蚀作用,从而实现对内部做特殊防护处理,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室效应。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左侧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后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放置腔;2、固定圈;3、安装盘;4、换热器本体;5、散热翅片;6、氢气进口;7、出气口;8、封盖;9、U型支架;10、连接板;11、圆孔;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23]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包括放置腔1,所述放置腔1顶部连接有固定圈2,所述固定圈2顶部连接有安装盘3,所述放置腔1内腔固定设置有换热器本体4,所述换热器本体4两端均连接有散热翅,所述放置腔1一端固定设置有氢气进口6、出气口7以及封盖8,所述放置腔1底部固定设置有U型支架9,所述放置腔1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圆孔11。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散热翅关于放置腔1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00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盘3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
[00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支架9的长度为128mm。
[00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盘3的长度为223mm,所述安装盘3的宽度为179mm。
[00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10的长度为230mm,所述安装盘3到U型支架9底部的距离为283mm。
[00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圆孔11关于放置腔1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00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本体4设计温度范围在

1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之间。
[0032]实施方式具体为:实际使用时,此产品在有限空间内将气冷却水的换热器要既能容纳下又同时能达到性能要求,又能和车体完全连接密封,从而实现了新能源车要求重量轻,外形体积小的观念,散热翅片5结构的设计在足够小的空间内实现对换热器本体4充分散热,换热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包括放置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1)顶部连接有固定圈(2),所述固定圈(2)顶部连接有安装盘(3),所述放置腔(1)内腔固定设置有换热器本体(4),所述换热器本体(4)两端均连接有散热翅,所述放置腔(1)一端固定设置有氢气进口(6)、出气口(7)以及封盖(8),所述放置腔(1)底部固定设置有U型支架(9),所述放置腔(1)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圆孔(11);两个所述散热翅关于放置腔(1)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安装盘(3)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复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龙王兆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方盛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