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96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包括直流输入电源、第一至四逆变桥开关管、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变压器、可变电容元件及第一至四整流桥二极管和输出电容;直流输入电源分别与第一、三开关管漏极及第二、四开关管源极连接;谐振电感分别与第一开关管源极和第二开关管漏极及变压器原边同名端连接;谐振电容分别与第三开关管源极和第四开关管漏极及变压器原边异名端连接;变压器副边同名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和第二二极管阴极连接;可变电容元件分别与变压器副边异名端及第三二极管阳极和第四二极管阴极连接;输出电容分别与第一、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二、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靠,性能优越,整体工作效率更高。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谐振变换器的
,尤其是指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业内习知,在中等功率应用中,谐振变换器具备全负载范围内易于实现的软开关特性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工作在最优的谐振模态时。然而,传统的LC、LLC等谐振变换器的谐振模态具有单位归一化电压增益,因而电压调节一般通过调频控制实现,从而工作模态偏离谐振模态进入过谐振或欠谐振模态,这样不仅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且对负载变化更加敏感,对调频控制的动态响应要求较高。同时,可变谐振元件的应用为谐振网络的参数调节提供了实现途径。若能合理结合可变谐振元件和谐振模态的归一化电压增益可变的谐振拓扑,构造新的谐振变换器,就可同时实现电压调节和锁定最优谐振模态的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可靠、性能优越、整体工作效率更高的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输入电源(V
H
)、第一至四逆变桥开关管(S1~S4)、谐振电感(L
r
)、谐振电容(C
r1
)、变压器(T
r
)、可变电容元件(C
r2
)及第一至四整流桥二极管(D1~D4)和输出电容(C
out
);所述直流输入电源(V
H
)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连接;所述谐振电感(L
r
)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其另一端与变压器(T
r
)原边的同名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
r1
)的一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连接,其另一端与变压器(T
r
)原边的异名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
r
)副边的同名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可变电容元件(C
r2
)的一端与变压器(T
r
)副边的异名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
out
)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
out
)并联于负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容型CLLC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容元件(C
r2
)由第一压控可变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贵平王雪毅朱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