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一种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2849279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一种试剂盒。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芴甲氧羰酰氯对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进行衍生化,并使用二氯甲烷进行富集净化,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待测液进行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芴甲氧羰酰氯对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进行衍生化,衍生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效率远高于现有检测方法,并且衍生化产物的色谱峰峰形及分离度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明显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衍生物进行富集净化,能够减少样品的基质效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试剂盒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一种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一种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因误食野生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在我国呈蔓延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食品安全领域极为突出的问题。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基于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数据统计发现,2003~2017年间31.8%的食源性中毒事件由毒蘑菇中毒引起,位居各类食源性中毒诱发因素之首。目前已鉴定出的蘑菇毒素有100多种,涉及环肽类及小分子类化合物等。其中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是一种小分子氨基酸类蘑菇毒素,毒蝇母(Muscimol)为其脱羧基的化合物。这两种毒素的主要产毒菌为毒蝇鹅膏菌(Amanita muscaria)和豹斑鹅膏菌(Amanita pantherina)。摄入该类毒蘑菇后呈现出神经精神类症状,表现为头晕、紧张、兴奋、知觉改变、肌肉抽搐等。在体内鹅膏蕈氨酸可迅速以母体形式排泄至尿液,部分会转化为毒蝇母。另外日本学者Yamaura等从球基鹅膏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测样本用提取溶剂进行提取,将所得提取液离心,得到上清液;(2)将所述上清液、四硼酸钠缓冲液和芴甲氧羰酰氯溶液混合进行衍生化反应,将所得衍生化反应液用有机溶剂进行第一萃取,得到下层溶液;所述有机溶剂包括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3)将所述下层溶液的pH值调节至酸性,然后用二氯甲烷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二氯甲烷萃取液;(4)将所述二氯甲烷萃取液用氮气吹干后复溶,得到待测液;(5)将所述待测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谱图,根据谱图峰面积和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待测样本中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的含量;所述标准曲线为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浓度和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衍生化产物峰面积的关系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氨基小分子蘑菇毒素为鹅膏蕈氨酸、毒蝇母、2

氨基
‑5‑
己炔酸、2

氨基
‑4‑
戊炔酸和2

氨基

4,5

己二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样本为蘑菇、尿液或血浆,当所述待测样本为蘑菇时,所述提取溶剂为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当所述待测样本为尿液或血浆时,所述提取溶剂为乙腈;所述提取为超声提取或振荡提取,所述提取的时间为5~1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四硼酸钠缓冲液和芴甲氧羰酰氯溶液的体积比为1~5:1:1~2;所述四硼酸钠缓冲液的浓度为0.1~0.5mol/L,所述四硼酸钠缓冲液的pH值为8~9;所述芴甲氧羰酰氯溶液的浓度为0.5~5mg/mL;所述衍生化反应的温度为25~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勇赵晓燕张艳梅鄂恒超范婷婷周昌艳李晓贝陈磊董慧杨宪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