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92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包括皮下隧道段,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具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管体挤压时的支撑,防止挤压引起的引流阻塞,通过脑脊液引流导管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的支撑结构使管体防止挤压的状态下对引流的影响。管体防止挤压的状态下对引流的影响。管体防止挤压的状态下对引流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脑室穿刺引流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救治,将脑室内残留的血液、血性脑脊液引流出,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血红蛋白对脑室壁的刺激,减轻脑水肿。脑室脑脊液引流技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有数个侧孔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前端置于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引流收集装置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为了防止颅内感染,通常在引流过程中经皮下隧道放置外脑脊液引流导管,目前用于引流脑脊液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基本整体采用圆形管体,在建立皮下隧道时,圆管容易挤压造成引流不通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容易挤压造成引流不通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下方案的脑脊液引流导管:
[0004]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包括皮下隧道段,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具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管体挤压时的支撑,防止挤压引起的引流阻塞。
[0005]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凸起。
[0006]可选的,所述皮下隧道段横截面的外轮廓线中的至少部分段上的点到所述外轮廓线形成的截面的形心的距离是变化的。
[0007]可选的,所述变化为渐变。
[0008]可选的,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外轮廓线形成的截面形状为椭圆状或近椭圆状。
[0009]可选的,所述椭圆的短轴与长轴的比在1/3-2/3之间。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个沿所述短轴方向的凸起。
[0011]可选的,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的材质为医用弹性高分子材料。
[0012]可选的,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外表面涂覆亲水抗菌涂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脑脊液引流导管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具有支撑结构使管体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挤压引起的对正常的引流的影响;进一步,设置皮下隧道段横截面的外轮廓线中的至少部分段上的点到所述外轮廓线形成的截面的形心的距离是变化的,使管体不易转动,增加留置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皮下隧道段部分增加亲水抗菌涂层,可以有效防止抑菌沿管体爬生造成侵入性感染。
附图说明
[0014]图1现有技术的脑脊液引流导管示意图;
[0015]图2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脑脊液引流导管示意图;
[0016]图3本专利技术图2具体实施方式脑脊液引流导管皮下隧道段横截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8]如附图1,现有技术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包括皮下隧道段在内的脑脊液引流导管整体为一圆形管体,在建立皮下隧道时,一方面圆管容易挤压造成引流不通畅,另一方面,圆形管道容易转动,影响留置过程的安全性。
[0019]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具体方案以下参考图2图3作进一步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1包括皮下隧道段10,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内表面102具有支撑结构103,所述支撑结构103用于管体挤压时的支撑,防止挤压引起的引流阻塞,具体的,所述支撑结构103可以为设置于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内表面102的一个或多个凸起。
[0021]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凸起的数量、凸起的宽度及高度、凸起的位置可以根据具体脑脊液引流导管的材质,引流状况等实际进行设置,以即能保证防止挤压,又少占用引流通道为宜。
[0022]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外轮廓线101形成的截面形状为椭圆状或近椭圆状。在其它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外轮廓线101形成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状,半圆形状,异形状等所述皮下隧道段10横截面的外轮廓线101中的至少部分段上的点到所述外轮廓线101形成的截面的形心的距离是变化的,所述形状的皮下隧道段10的外轮廓线101,可以保证所述皮下隧道段10管体不易转动,增加留置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考虑到有利于脑脊液引流导管1的过后拔除,所述皮下隧道段10横截面的外轮廓线101中的点到所述外轮廓线101形成的截面的形心的距离的变化为渐变。
[0023]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外轮廓线101形成的截面形状为椭圆状或近椭圆状,所述椭圆的短轴与长轴的比在1/3-2/3之间,所述凸起支撑结构为一个沿所述短轴方向的凸起,该结构设计即能保证皮下隧道段10的管体不容易转动,又能有效的防止挤压引起的引流阻塞,还能防止凸起对引流通道的占用。
[0024]在另外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外轮廓线101形成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状,所述凸起支撑结构为沿半径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凸起。
[0025]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1还包括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及过渡段部分20,所述皮下隧道段10与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及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通过过渡段部分20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连接成型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具体可以采用粘接成型或者一体挤出成型。对于粘结成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皮下隧道段10的两端分别插入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和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后,然后进行粘接成型过渡段部分20;对于一体挤出成型,先挤出成型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或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然后转换模具挤出成型过渡段部分20和皮下隧道段10,然后转换模具再挤出成型过渡段部分20和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或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
[0026]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和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采用圆管的形式,所述圆管的外径为2-6mm,圆管的厚度为0.4-1mm,皮下隧道
段10的最大外径为圆管的外径的1.5-2倍,皮下隧道段10除凸起以外的厚度与圆管厚度一致,在其它具体实施方式中,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以及皮下隧道段1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调整。
[0027]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1的其它部分采取现有技术的方案,比如颅内引流导管部分30的末端封闭并开有数个引流孔,颅外引流导管部分40设置有控制阀等等。
[0028]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1的材质为医用硅橡胶,在另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医用聚氨酯、医用乳胶等其它医用高分子弹性材料。
[0029]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为了有效防止抑菌沿管体爬生造成侵入性感染,所述皮下隧道段10的外表面涂覆亲水抗菌涂层,所述亲水抗菌涂层没有限定,可以采用现有的亲水抗菌涂层。
[0030]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脑脊液引流导管1,对于皮下隧道段10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脊液引流导管,所述脑脊液引流导管包括皮下隧道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具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管体挤压时的支撑,防止挤压引起的引流阻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皮下隧道段的内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隧道段横截面的外轮廓线中的至少部分段上的点到所述外轮廓线形成的截面的形心的距离是变化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脊液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为渐变。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仁伟郝兆煜乜雷
申请(专利权)人:众之峰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