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78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至少包括固定套体、连接固定部、导管限位部以及防回流组件,所述固定套体由弹性透气材料和防水表层组成,所述防水表层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的导管限位部,所述导管限位部还连接有防回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平行移动的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与所述导管限位部内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连接时,可以防止置管导管内血液回流,同时设置有导管限位部的固定套体可以有效地将置管固定在指定位置,避免导管在日常活动中松脱,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

技术介绍

[0002]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是经上肢肘部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下1/3段到上腔静脉至右心房交界处的深静脉植入术。其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等特点,对患者的外周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长期需要静脉滴注患者、化疗患者或外周血管差的患者。临床研究发现,PICC应用于肿瘤化疗及进行静脉支持治疗有明显优势,但由于PICC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当其在体内留置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脱出、血栓形成、穿刺点感染等。目前现有的PICC置管固定套主要是通过保证置管导管与肢体之间位置不变,采用连接固定部将置管导管贴附在肢体表面,虽然能够满足置管固定的需求,但是,常常存在置管管口无法进行放置或需对管口进行多次拆装用于进行药液输入操作,尤其是不涉及放置血液回流的结构,可能会存在血液回流到置管中,导致血液凝结堵塞置管。
[0003]中国专利CN205515917U公开了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用的固定套,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用的固定套。它包括由弹力布制成的套体,所述套体的壁面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条状的观察口,且观察口上设置有拉链;所述套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PICC导管穿出的孔口,且套体的外壁上接近孔口处设置有与孔口数量相应的收纳袋。该技术有效地避免PICC导管在日常活动中拔脱,极大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但是,该专利没有针对性导管限位固定结构,仅是通过固定套与肢体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置管导管的位置固定,尤其该专利没有设置单独的放置血液回流装置,在为进行药液输入时,可能会发生置管导管内出现回流血液,长时间的血液回流可能会导致血液凝结在导管中,致使导管堵塞,增加了装置对患者的危害和风险。
[000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至少包括与导管限位部连接的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外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的相互连通的连接头和防逆流接头,所述连接头和所述防逆流接头按照两部件的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内部连通的L型部件,所述连接头远离所述防逆流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导管限位部内的导管头连接,所述防逆流接头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体的表
面。
[000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逆流接头包括上盖和下盖,其中,所述上盖的型腔内设置有硅胶单向阀,所述下盖的型腔内设置有硅胶阀,所述硅胶单向阀与硅胶阀之间还设置有导向芯。
[000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内部构件滑动的滑动槽,所述防逆流接头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包裹接头管口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动槽相契合,使得相互连接呈L型的所述连接头和所述防逆流接头可以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进行滑动。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限位部设置在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的固定套体的表面,所述导管限位部内形成有供导管穿过的夹层孔,所述夹层孔贯穿所述导管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体相互连通的构成容纳置管导管的通道。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限位部还包括导管过滤网固定腔,所述导管过滤网固定腔与所述夹层孔内部连通,通过将置管导管穿过所述夹层孔后的导管滤网卡入到所述导管过滤网固定腔中,从而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固定。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限位部靠近置管导管管口的表面还连接有防回流组件,其中,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导管限位部按照所述连接头的轴线与所述导管限位部内置管导管的轴线完全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头还固定套设有与置管导管口大小契合的硅胶套。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套体由内至外依次由弹性透气材料层、中空气囊层和防水表层组成,所述中空气囊层的两个表面分别于所述弹性透气材料层和防水表层连接。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套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按照贯穿所述固定套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体的中部位置。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套体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还设置有连接固定部,所述固定套体按照形成环形套的方式套在患者肢体上,再通过所述连接固定部保证固定套与肢体的固定套接。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空气囊层由网状气囊组成,所述中空气囊层的表面还设置有气囊充放气阀。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逆流组件,可以根据需求对置管导管的端口进行封堵并能够防止静脉与外部空间发生连通,尤其是能够通过设置的具有导向芯的防逆流接头避免置管导管内发生血液回流,具有更好的防回血效果,极大的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连接头的使用还能够保证防逆流组件与置管导管稳定的密封连接,保证不会存在空气通过导管进入人体,对静脉血液造成污染。
[0017]2、本技术将固定套的置管导管的固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得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固定套保证置管导管在肢体上位置不变、防止置管脱落的基础上,通过将置管导管固定在固定套上,使得置管导管在肢体和固定套上更加稳定的相对固定,降低了置管脱落或移动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的固定套体的剖面示意图;和
[0020]图3是本技术的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的部分防回流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列表
[0022]1:导管限位部
ꢀꢀꢀꢀꢀꢀꢀꢀ
2:防回流组件
ꢀꢀꢀꢀꢀꢀꢀꢀ
3:固定套体
[0023]4:观察窗
ꢀꢀꢀꢀꢀꢀꢀꢀꢀꢀꢀꢀ
5:连接固定部
ꢀꢀꢀꢀꢀꢀꢀꢀ
11:夹层孔
[0024]12:导管过滤网固定腔 21:外壳体
ꢀꢀꢀꢀꢀꢀꢀꢀꢀꢀꢀ
22:连接头
[0025]23:防逆流接头
ꢀꢀꢀꢀꢀꢀꢀ
31:弹性透气材料层
ꢀꢀꢀ
32:中空气囊层
[0026]33:防水表层
ꢀꢀꢀꢀꢀꢀꢀꢀꢀ
211:滑动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至少包括与导管限位部(1)连接的防回流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组件(2)包括外壳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1)内部的相互连通的连接头(22)和防逆流接头(23),所述连接头(22)和所述防逆流接头(23)按照两部件的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内部连通的L型部件,所述连接头(22)远离所述防逆流接头(23)的一端与所述导管限位部(1)内的导管头连接,所述防逆流接头(23)远离所述连接头(22)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体(21)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接头(23)包括上盖(231)和下盖(232),其中,所述上盖(231)的型腔内设置有硅胶单向阀(233),所述下盖(232)的型腔内设置有硅胶阀(234),所述硅胶单向阀(233)与硅胶阀(234)之间还设置有导向芯(23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内部构件滑动的滑动槽(211),所述防逆流接头(23)远离所述连接头(22)的一端设置有包裹接头管口的滑动块(236),所述滑动块(236)与所述滑动槽(211)相契合,使得相互连接呈L型的所述连接头(22)和所述防逆流接头(23)在所述外壳体(21)的内部进行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回血的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限位部(1)设置在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套的固定套体(3)的表面,所述导管限位部(1)内形成有供导管穿过的夹层孔(11),所述夹层孔(11)贯穿所述导管限位部(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体(3)相互连通的构成容纳置管导管的通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联琼范郭双张颖粤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