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25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管体部分,所述管体部分包括管壁和由所述管壁形成的输液或回抽通道;增强丝,所述增强丝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所述管壁设置有与所述增强丝粘接的粘接部;粘接层,介于增强丝与所述粘接部之间,用于粘接增强丝与管体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通过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设置增强丝,从而可增加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抗拉强度,降低植入后断管的概率。管的概率。管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近年来逐渐在术后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壁比较薄,在临床使用中容易会出现断管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容易断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如下方案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0004]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包括:
[0005]管体部分,所述管体部分包括管壁和由所述管壁形成的输液或回抽通道;
[0006]增强丝,所述增强丝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
[0007]所述管壁设置有与所述增强丝粘接的粘接部;
[0008]粘接层,介于增强丝与所述粘接部之间,用于粘接增强丝与管体部分。
[0009]可选的,所述管壁内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空腔,所述粘接部为所述空腔的内壁。
[0010]可选的,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1]可选的,所述管壁的外壁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侧槽,所述粘接部为所述侧槽内壁。
[0012]可选的,所述槽的横截面为弧形。
[0013]可选的,所述弧形的弧度为180~300度。
[0014]可选的,所述管壁的厚度为0.1~1.0mm。
[0015]可选的,所述增强丝直径为0.02~0.4mm。
[0016]可选的,所述增强丝为金属丝。
[0017]可选的,所述金属丝为镍钛合金丝。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设置增强丝,从而可增加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抗拉强度,降低植入后断管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管体部分示意图;
[0020]图2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截面示意图;
[0021]图3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和图3分别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管体部分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为表示更为清楚,图2对图1中的截面进行了放大处理,图3为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截面示意图。
[0023]参考图1

3,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包括:
[0024]管体部分,所述管体部分包括管壁1和由所述管壁1形成的输液或回抽通道2;
[0025]增强丝4,所述增强丝4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
[0026]所述管壁1设置有与所述增强丝4粘接的粘接部3;
[0027]粘接层5,介于增强丝4与所述粘接部3之间,用于粘接增强丝4与管体部分。
[0028]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通过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设置增强丝4,从而可增加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抗拉强度,降低植入后断管的概率。
[0029]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所述增强丝4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丝为高强度有机或无机高强纤维丝,例如玻璃纤维丝、碳纤维丝或芳纶纤维丝等等,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丝4为金属丝,考虑到既能具有超细尺寸,又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超弹性,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丝为镍钛合金丝。
[0030]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为提高所述增强丝4与粘接层5的结合力,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丝4为经过表面处理,例如表面粗糙化处理或者利用硅烷偶联剂等表面活性处理等的高强度有机或无机高强纤维丝、或金属丝。
[0031]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层5为介于增强丝4与所述粘接部3之间连续层,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保证一定粘接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粘接层5在增强丝4与所述粘接部3之间是非连续的,例如为具有间隔的点状或带状层。
[0032]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参考图1和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壁1的外壁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侧槽6,所述粘接部为所述侧槽6内壁,所述侧槽6的横截面形状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是三角形、梯形等等,为了减少内应力以及与增强丝4具有更好接触粘接,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槽6的横截面为弧形。
[0033]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继续参考图1和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壁1的外壁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侧槽6,所述粘接部为所述侧槽6内壁,所述增强丝4为金属丝,这样的设计,作为增强丝4的金属丝部分裸露于管壁1外,可与体外设备直接连接起到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植入辅助定位的作用,为保证金属丝与侧槽6内壁的粘接强度的同时,具有足够金属表面裸露于管壁1外,并且不影响所述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顺利植入,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槽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弧度为180~300度,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的弧度为240~270度。
[003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如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壁1内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空腔,所述粘接部3为所述空腔的内壁,
所述空腔的横截面形状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是三角形、梯形等等,为了减少内应力以及与增强丝4具有更好接触粘接,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0035]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

3,所述增强丝4设置为一根,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丝4设置为2根或以上。
[0036]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的厚度为0.1~1.0mm,具体例如可以是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或1.0mm等等。
[0037]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丝直径为0.02~0.4mm,具体例如可以是0.02mm、0.03mm、0.04mm、0.05mm、0.1mm、0.15mm、0.2mm、0.25mm、0.3mm、0.35mm或0.4mm等等。
[0038]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经外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部分,所述管体部分包括管壁和由所述管壁形成的输液或回抽通道;增强丝,所述增强丝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从管头端沿伸至管尾端;所述管壁设置有与所述增强丝粘接的粘接部;粘接层,介于增强丝与所述粘接部之间,用于粘接增强丝与管体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内沿所述管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空腔,所述粘接部为所述空腔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的外壁沿所述管体部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伟郝兆煜
申请(专利权)人:众之峰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