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20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计算机后盖加固结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安装部(32);设置有连接孔(34′)的导电性后板(30),该连接孔的作用是使安装空间设置部(34)依靠折起部(33)来形成折起支架并将其两端与后盖(20)相连;与上述后板(30)的两端相连并负责接收及发送无线网络信号的天线(40);被设置在上述后板(30)上并且能够在上述安装空间设置部(34)和后盖(20)之间的相对空间内进行移动的碰锁(50)。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后盖前端的配件可以以一个装配整体的状态被提供给主装配线,这不仅能提高装配的操作性,而且能相对加固后盖前端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涉及加固显示部后盖前端的强度的后盖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图1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的便携式计算机主要结构的局部斜视图。依图所示,在便携式计算机主体部1的上表面后端安装有键盘3。在上述主体部1的上表面前端安装有触摸板5。在上述主体部1的内部设置有包括主机板在内的构成便携式计算机的各种配件。图中的1′是供下面将会讲到的碰锁12上挂钩13卡入的卡槽。在上述主体部1的后端,通过铰链部6连接着能够进行开合的显示部7。上述显示部7可以完全叠合在上述主体部1的上面或者与主体部成一定角度地打开。上述显示部7的外观是由后盖8和前盖9构成的。上述后盖8构成了显示部7的背面外观,而上述前盖9构成了前面边缘的外观。在上述显示部7上设置有液晶嵌板10。上述液晶嵌板10是显示各种信息的部件,它被设置在上述显示部7的内部并作为显示部的前表面露在外面。上述液晶嵌板10的边缘被上述前盖9所包裹着。在上述后盖8和前盖9之间相当于显示部7前端的空间上设置有碰锁12。上述碰锁12的两端设置有挂钩13,碰锁可以通过挂钩有选择地卡入上述主体部1的卡槽1′中,从而使显示部7叠合在主体部1上并相互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挂钩13卡入上述卡槽1′的方向上,上述碰锁12通常是利用弹簧来做支撑的。上述碰锁12被安装在上述显示部7的前端中央部分,在上述碰锁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天线14。上述天线14是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网络信号的。上述天线14以直角四边形的板状通过螺丝钉被连接在后盖8上。在上述后盖8的内表面,即上述液晶嵌板和后盖8之间设置有后板16。上述后板16是通过焊接被固定在后盖8上的金属板,它的面积比后盖8略小。上述后板16的上端向前延伸至与上述天线14和碰锁12相邻的位置上。上述后板16的作用是接地和加固。但是,以上述现有技术为基础的便携式计算机存在着以下缺点。首先,在上述后盖8上安装着各自独立的碰锁12和后板16。所以就存在着在主装配线上需要将上述配件分别安装到后盖8上,进而降低装配操作性的缺点。而且,上述碰锁12、天线14和后板16是分别另行安装在上述后板8上的,但是在设置有上述碰锁12和天线14的后盖8的前端并没有特别的加固结构。从这种结构来看,上述后盖8前端部分的强度就相对较弱了。因此,当显示部7叠合到上述主体部1上时,上述显示部7的两端就会与主体部1的上表面之间产生若干小裂缝。它又被称作“微笑间隙”,是外观不良的一种表现。上述碰锁12只是被安装在后盖8和后板9之间的位置上,其安装状态相对而言是不稳定的。所以,当装配出现一点点的错误或被施加外力时,就会出现碰锁12工作不顺畅的情况。这种现象尤其与弹簧的安装状态有关。另外,上述后板16只是延伸到与上述天线14相邻的位置,并没有与之进行电路连接。因此,上述天线14和后板16具有各自不同的接地结构。所以存在着电磁波辐射较严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设置在后盖前端的配件设计成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后盖前端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使碰锁的设置状态更加稳固。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善与后盖整体相关的电磁波辐射特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组成部分①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安装部32;②设置有连接孔34′的导电性后板30,该连接孔的作用是使安装空间设置部34依靠折起部33来形成折起支架并将其两端与后盖20相连;③与上述后板30的两端相连并负责接收及发送无线网络信号的天线40;④被设置在上述后板30上并且能够在上述安装空间设置部34和后盖20之间的相对空间内进行移动的碰锁50。上述后板30的长度被设计成与上述后盖20前端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上述安装部32被安装在后盖20的内侧面上,在上述安装部32上安装着液晶嵌板24的一端。在上述后板上设置有负责引导上述碰锁移动的引导肋,在引导肋的引导下,碰锁可以在后板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在上述后板的“安装空间设置部”上设置有挂钩通孔,在设置于上述后板上并且能够移动的碰锁的两端设置有贯穿上述挂钩通孔之后卡入便携式计算机主体部一侧的挂钩部。上述碰锁的挂钩向主体部上所设卡槽方向移动进而卡入卡槽的力量是由弹簧提供的,上述弹簧的一端挂在设置于上述后板一侧的弹簧钩上,而另一端挂在设置于上述碰锁锁体一侧的弹簧钩上。利用本专利技术以上述构成为基础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可以将后盖前端的配件以一个装配体的状态提供给主装配线,从而提高装配操作性,并相对加强后盖前端的强度。而且,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碰锁的安装状态相对稳固,从而提高它的工作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电磁波辐射降至最低。正如上面所详细说明的那样,使用以本专利技术为基础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可望达到如下效果。首先,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在后盖前端的后板、天线和碰锁被装配成一个整体。因此可以将这些配件预先装配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投入主装配线,能够大大地提高便携式计算机的装配操作性。并且,由于后板、天线和碰锁以一个装配整体的状态作为后板被安装在后盖上,所以能够相对地提高后盖前端的强度。因此,当显示部和主体部叠合在一起时就不会产生微笑间隙了。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碰锁被安装在后板上,处在后板的“空间设置部”和后盖的内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使得碰锁的安装状态相对稳固,不会因为外力使碰锁或向碰锁提供弹力的弹簧的装配状态有所改变。因此,提高了碰锁的工作可靠性。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后板具有使天线和液晶嵌板接地的作用,因此能够将后盖整体的电磁波辐射降到最低,能够很好地改善电磁波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的便携式计算机构成的局部斜视图;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中“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理想实施例的局部斜视图;图3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板、碰锁和天线的装配状态斜视图;图4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板结构斜视图;图5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碰锁结构斜视图;图6是安装用于支持碰锁工作的弹簧的结构斜视图。附图主要部分符号说明20后盖22侧壁24液晶嵌板30后板30′螺丝钉32安装部33折起部 34安装空间设置部36引导肋 38弹簧钩40天线42螺丝钉50碰锁51碰锁锁体53把手54挂钩56弹簧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理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板、碰锁和天线的装配状态斜视图。图4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板的结构斜视图。图5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碰锁的结构斜视图。图6是安装用于支持碰锁工作的弹簧的结构斜视图。依据这些图中所示,后盖20构成了便携式计算机的显示部外观。即上述后盖20形成了显示部的背面、侧面和部分上、下面。上述后盖20大致呈直四角边形结构,设置在具备一定高度并且包裹其边缘的侧壁22上。在上述后盖20的内部安装有液晶嵌板24。这种液晶嵌板24的作用是显示各种信息。上述液晶嵌板24被安装在后盖20的内表面,它的面积比上述后盖20的面积要小。在上述后盖20和侧壁22之间形成了若干空间并且安装有必需的配件。在上述后盖20的前端方向(设置有与主体部相连的铰链部的相反方向)上,在侧壁22和上述液晶嵌板24之间安装着呈一个装配体形态的后板30、天线40和碰锁50。上述后板30是由导电性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①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安装部(32);②设置有连接孔(34′)的导电性后板(30),其使安装空间设置部(34)依靠“折起部”(33)来形成折起支架并将其两端与后盖(20)相 连;③与上述后板(30)的两端相连并负责接收及发送无线网络信号的天线(40);④被设置在上述后板(30)上并且能够在上述安装空间设置部(34)和后盖(20)之间的相对空间内进行移动的碰锁(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后盖加固结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①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安装部(32);②设置有连接孔(34′)的导电性后板(30),其使安装空间设置部(34)依靠“折起部”(33)来形成折起支架并将其两端与后盖(20)相连;③与上述后板(30)的两端相连并负责接收及发送无线网络信号的天线(40);④被设置在上述后板(30)上并且能够在上述安装空间设置部(34)和后盖(20)之间的相对空间内进行移动的碰锁(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30)的长度与所述后盖(20)前端的宽度相对应;所述安装部(32)被安装在后盖(20)的内表面上,在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学轮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