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728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包括工作液压系统和回油系统;工作液压系统包括油泵电机、三联油路块和举升油路;三联油路块包括支腿油路、摆线马达油路和应急油路;支腿油路包括支腿换向阀、双向液压锁和支腿油缸;摆线马达油路包括摆线马达换向阀、马达平衡阀和摆线马达;举升油路包括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回油系统包括回油过滤器和连通三联油路块与回油过滤器、连通举升油路和回油过滤器间的回油管路;油泵电机将液压油沿工作液压油路,输送至三联油路块的支腿油路、摆线马达油路和应急油路以及举升油路;控制支腿油缸顶出、前、后举升油缸顶出以及摆线马达运动;液压油沿回油管路,经回油过滤器流回液压油箱。器流回液压油箱。器流回液压油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散装货物装载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散装货物装载机,适用于机场的底面保障车辆,主要适用于货舱舱门高度在 1100

4200mm之间的飞机的货物装卸作业使用。因此,该车辆需要具备整车稳定性好,设备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传送架传送准确,承载能力大,易于调整的特点。由于该车辆承载大、车距长,因此无法采用电机、齿轮或传动杆传动完成升降,多采用电液动力来进行功能作业。
[0003]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10996110.0,专利名称为:一种散装货物装载机,两个传送架之间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辊,输送带可与支撑辊的外侧壁相抵;输送带远离转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抵接条,抵接条的长度方向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抵接条的顶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抵接槽,抵接槽内插设有抵接板,抵接板的外侧壁与抵接槽的内侧壁相互贴合,输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对抵接板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
[0004]在该设备中,设计有前支腿一个,在装载重物时,无法保障装载机机身稳定,在现时操作中,传送架的升降。利用电液控制的升举油缸,完成对前后传送架的升降是装载机操作的基础,但是在该申请中,未涉及具体的解决方式。同时,当电液控设备出现故障时,如何及时解除故障,需要设置一个手动应急方案。
[000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安全稳定,操作容易,维修简便的针对散装货物装载机的液压设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稳定、操作容易,维修简便的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包括工作液压系统和回油系统;所述工作液压系统包括油泵电机、三联油路块和举升油路;所述三联油路块包括支腿油路、摆线马达油路和建压油路;所述支腿油路包括支腿换向阀、双向液压锁和支腿油缸;所述摆线马达油路包括摆线马达换向阀、马达平衡阀和摆线马达;所述举升油路包括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所述回油系统包括回油过滤器和连通所述三联油路块与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举升油路和回油过滤器间的回油管路;所述建压油路包括建压电磁阀。
[0008]所述油泵电机将液压油沿工作液压油路,输送至三联油路块的支腿油路、摆线马达油路和和建压油路以及举升油路;控制所述支腿油缸顶出、所述前举升油缸、后举升油缸顶出以及摆线马达运动;所述液压油沿回油管路,经所述回油过滤器流回液压油箱。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腿换向阀、摆线马达换向阀为O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与所述油泵电机间设有节流阀,用于控制前后举升油缸的油流通断和升降速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油泵电机与所述液压油箱间设有吸油过滤器。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手动应急系统,所述手动应急系统包括连通所述进油管路的应急油路和应急手摇泵。
[0013]进一步的,所述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进油口设有电磁球阀,控制举升油缸的升降切换方向。
[0014]进一步的,所述油泵电机前设有主溢流阀,通过主溢流阀来调定工作油压为10

12MPA。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6]1、结构简单稳定,液压油经油泵电机输送至支腿换向阀及摆线马达换向阀,其中支腿换向阀控制支腿油缸升降,摆线马达换向阀支持摆线马达正反转工作。
[0017]2、设有手动应急系统,当油泵电机失效时,可采用手动应急泵进行支腿油缸收放作业;同时,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可通过顶针对应电磁球阀芯顶开,进行油缸卸油,使得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实现泄荷放下作业,使装载机实现手动应急撤离。
[0018]3、在油泵电机前设有主溢流阀,保护整体工作油路,防止过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液压系统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举升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三联油路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本技术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如图1

图3示出了本技术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包括工作液压系统和回油系统;工作液压系统包括油泵电机1、三联油路块2、举升油路3和手动应急系统。其中手动应急系统包括连通进油管路的应急油路4和应急手摇泵41。油泵电机1与液压油箱间设有吸油过滤器11。油泵电机1 前设有主溢流阀。三联油路块2包括支腿油路21、摆线马达油路22和应急油路23;支腿油路21包括支腿换向阀211、双向液压锁212和支腿油缸213;摆线马达油路22包括摆线马达换向阀221、马达平衡阀222和摆线马达223;支腿换向阀211、摆线马达换向阀221为O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举升油路3包括前举升油缸31和后举升油缸32;前举升油缸31和后举升油缸32与油泵电机1间设有单向节流阀33;前举升油缸31和后举升油缸32,进油口设有电磁球阀。回油系统包括回油过滤器5和连通三联油路块2与回油过滤器5、连通举升油路3和回油过滤器5间的回油管路;
[0024]油泵电机1将液压油沿工作液压油路,输送至三联油路块2,通过相应电磁换向阀(或电磁球阀),进入支腿油路21、摆线马达油路22、建压油路23以及举升油路3;控制支腿油缸213升降、前举升油缸31、后举升油缸32升降以及摆线马达223正反运动;液压油沿回油管
路,经回油过滤器5流回液压油箱。
[0025]其中,优选的,主溢流阀设定10

12MPA;油泵电机1为CFR油泵电机,采用80V锂电池供电。
[0026]本技术具有安全稳定、电液操作容易,维修简便的特点,由于结构简单稳定,液压油经油泵电机输送至支腿换向阀及摆线马达换向阀,其中支腿换向阀控制支腿油缸升降,摆线马达换向阀支持摆线马达正反转工作,其次本申请设有手动应急系统,当控制油泵电机的锂电池失效时,可采用手动应急泵进行支腿油缸收放作业;同时,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可通过顶针对应电磁球阀芯顶开,进行油缸卸油,使前举升油缸和后举升油缸实现泄荷放下,进行应急作业撤离装载机,同时在油泵电机前设有主溢流阀,保护整体油路,防止过载。
[0027]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散装货物载装机的全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液压系统和回油系统;所述工作液压系统包括油泵电机(1)、三联油路块(2)和举升油路(3);所述三联油路块(2)包括支腿油路(21)、摆线马达油路(22)和建压油路(23);所述支腿油路(21)包括支腿换向阀(211)、双向液压锁(212)和支腿油缸(213);所述摆线马达油路(22)包括摆线马达换向阀(221)、马达平衡阀(222)和摆线马达(223);所述举升油路(3)包括前举升油缸(31)和后举升油缸(32);所述回油系统包括回油过滤器(5)和连通所述三联油路块(2)与回油过滤器(5)、连通所述举升油路(3)和回油过滤器(5)间的回油管路;所述建压油路(23)包括建压电磁阀(231);所述油泵电机(1)将液压油沿工作液压油路,输送至三联油路块(2)的支腿油路(21)、摆线马达油路(22)和和建压油路(23)以及举升油路(3);控制所述支腿油缸(213)顶出、所述前举升油缸(31)、后举升油缸(32)顶出以及摆线马达(223)运动;所述液压油沿回油管路,经所述回油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岳廖毅飞汪强陈飞闫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全佳宇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