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086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执行元件、至少两个电磁阀、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驱动件、调压阀和油箱,驱动件与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均驱动连接;第一液压泵的进口和第二液压泵的进口均与油箱相连通;至少两个执行元件与至少两个电磁阀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电磁阀的第一接口与相应的执行元件相连通,各个电磁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液压泵的出口和第二液压泵的出口均相连通;调压阀与第一液压泵相连通且位于第一液压泵和电磁阀之间,调压阀与油箱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系统控制多个执行元件运动时,电机以及液压泵选型较大造成系统成本较高、占地空间较大的问题。占地空间较大的问题。占地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液压系统中,涉及到控制多个液压执行元件同时运动时,需要根据要求选择流量大同时压力也合适的泵,此时就会导致电机功率选型需要非常大,造成系统成本的增加,占地空间也更大。
[0003]另外,普通的三相异步电机带动油泵工作时,电机恒速,系统流量与压力只能经过调节阀进行相应的调节,当油缸动作较频繁时,电机就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造成电能的浪费。此外,液压系统中三相异步电机运转过程中,噪音以及液压油压力损失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系统控制多个执行元件运动时,电机以及液压泵选型较大造成系统成本较高、占地空间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执行元件、至少两个电磁阀、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驱动件、调压阀和油箱,驱动件与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均驱动连接;第一液压泵的进口和第二液压泵的进口均与油箱相连通;至少两个执行元件与至少两个电磁阀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电磁阀的第一接口与相应的执行元件相连通,各个电磁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液压泵的出口和第二液压泵的出口均相连通;调压阀与第一液压泵相连通且位于第一液压泵和电磁阀之间,调压阀与油箱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第一液压泵的流量大于第二液压泵的流量。
[0007]进一步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0008]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第一端与油箱相连通,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各个第二接口均相连通;第一液压泵设置在第一支管上;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支管上且位于第一液压泵远离油箱的一侧。
[0009]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第一端与油箱相连通,第二支管的第二端与各个第二接口均相连通;第二液压泵设置在第二支管上;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支管上且位于第二液压泵远离油箱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总管,第一总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支管的第二端和第二支管的第二端均连接且相连通,第一总管的第二端与各个第二接口均连接且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总管上。
[0012]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支管连接且位于第一液压泵和第一单向阀之间,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油箱相连通;调压阀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
[0013]进一步地,执行元件为液压缸,液压缸具有加载腔和卸载腔;第一接口与加载腔相连通,电磁阀的第三接口与卸载腔相连通,电磁阀的第四接口与油箱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总管,第二总管的第一端与油箱相连通,第二总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液压泵的进口和第二液压泵的进口均相连通;过滤阀,设置在第二总管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执行元件、至少两个电磁阀、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驱动件、调压阀和油箱。液压系统开始运行后,当一个执行元件需要上升动作时,驱动件高速运转,利用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同时工作,短时间内可以补充大量流量,使得执行元件可快速运动,当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值时,此时,执行元件已经运动到位,调压阀打开,使第一液压泵经由调压阀卸载荷,可使油箱内的液压油循环,降低液压油温度;与此同时,驱动件的速度减小,控制第二液压泵持续给液压系统加压,让第一液压泵卸载荷,更加便于驱动件控制第二液压泵的流量,使得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控制更加精准;当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值时,控制与该执行元件的相对应的电磁阀断电,使该执行元件一直保持压力;完成了该执行元件的上升动作后,继续对至少两个执行元件中的其他执行元件重复上述动作,以实现所有的执行元件的上升动作。该液压系统通过设置驱动件带动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同时工作,相对于单泵工作而言,可降低泵的选型,同时可降低驱动件的功率,起到节约成本和降低能耗的作用,且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0、执行元件;11、加载腔;12、卸载腔;20、电磁阀;21、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23、第三接口;24、第四接口;30、第一液压泵;40、第二液压泵;50、驱动件;60、调压阀;70、油箱;80、第一支管;90、第一单向阀;100、第二支管;110、第二单向阀;120、第一总管;130、压力传感器;140、第一连接管;150、第二总管;160、过滤阀;170、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请参考图1,包括至少两个执行元件10、至少两个电磁阀20、第一液压泵30、第二液压泵40、驱动件50、调压阀60和油箱70,驱动件50与第一液压泵30和第二液压泵40均驱动连接;第一液压泵30的进口和第二液压泵40的进口均与油箱70
相连通;至少两个执行元件10与至少两个电磁阀2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电磁阀20的第一接口21与相应的执行元件10相连通,各个电磁阀20的第二接口22与第一液压泵30的出口和第二液压泵40的出口均相连通;调压阀60与第一液压泵30相连通且位于第一液压泵30和电磁阀20之间,调压阀60与油箱70相连通。
[0024]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执行元件10、至少两个电磁阀20、第一液压泵30、第二液压泵40、驱动件50、调压阀60和油箱70。液压系统开始运行后,当一个执行元件10需要上升动作时,驱动件50高速运转,利用第一液压泵30和第二液压泵40同时工作,短时间内可以补充大量流量,使得执行元件10可快速运动,当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值时,此时,执行元件10已经运动到位,调压阀60打开,使第一液压泵30经由调压阀60卸载荷,可使油箱70内的液压油循环,降低液压油温度;与此同时,驱动件50的速度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执行元件(10)、至少两个电磁阀(20)、第一液压泵(30)、第二液压泵(40)、驱动件(50)、调压阀(60)和油箱(70),所述驱动件(50)与所述第一液压泵(30)和所述第二液压泵(40)均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30)的进口和所述第二液压泵(40)的进口均与所述油箱(70)相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执行元件(10)与所述至少两个电磁阀(2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电磁阀(20)的第一接口(21)与相应的所述执行元件(10)相连通,各个所述电磁阀(20)的第二接口(22)与所述第一液压泵(30)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液压泵(40)的出口均相连通;所述调压阀(60)与所述第一液压泵(30)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压泵(30)和所述电磁阀(20)之间,所述调压阀(60)与所述油箱(7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泵(30)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液压泵(40)的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0)为伺服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支管(80),所述第一支管(80)的第一端与所述油箱(70)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80)的第二端与各个所述第二接口(22)均相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泵(3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80)上;第一单向阀(9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8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压泵(30)远离所述油箱(70)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支管(100),所述第二支管(100)的第一端与所述油箱(70)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100)的第二端与各个所述第二接口(22)均相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4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翼李日华何健樟晏雷红姚强张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