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传输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通信技术地迅猛发展下,使得一些信号传输线需要在一些比较严苛的温度环境下工作,比如低温环境下,而现有技术中常用低温同轴线缆。
[0003]在公开号为CN206471150U的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耐高温低温同轴电缆,其包括内导体、内绝缘层、屏蔽层、外绝缘层和外护套,其通过内导体和内绝缘层之间还设有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内绝缘层为中空纤维层;所述外绝缘层与外护套之间还设有一层云母带。该专利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层、中空纤维层和云母层的三者配合作用,既吸收了来自内导体内部由于通电所产生的热量,使得该热量无法传递给电缆的其他组成成分,大大降低了电缆自燃的可能性,又阻挡了外界环境温度对电缆的影响;同时具有很好的屏蔽性能、抗干扰性能和抗衰减性能。但低温同轴线缆采购周期长,热耗大,所占空间较大,而且柔韧度差和价格昂贵。
[0004]现有技术中也有以微带线或带状线作为结构的柔性传输线,其具有占用空间更小、柔韧度更好和价格更低等优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层(2)、第一导体层(1)和第二导体层(3);所述介质层(2)设有所述第一导体层(1)和所述第二导体层(3);所述第二导体层(3)设置于所述介质层(2)的表面;所述第二导体层(3)包括凹陷结构(4),所述凹陷结构(4)用于提高传输过程中所述传输线结构的谐振频率,其中,所述谐振频率高于最高工作频率;所述第二导体层(3)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4)位于投影区域(5)的外部;所述投影区域(5)为第一导体层(1)竖直投影于所述第二导体层(3)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层(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凹陷结构(4);所述凹陷结构(4)以所述第一导体层(1)为对称轴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4)为正方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凹槽的边长小于或者等于最高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书娜,李凌云,余慧勤,原蒲升,尤立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