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55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包括框架主体、竖直导杆、置物台、固定构件和弹簧,所述框架主体的正面依次设有空心框和第一开口,所述框架主体内水平设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的四个拐角处的侧边上安装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片和固定块,所述置物台与固定片连接,所述固定片与固定块贴合连接,所述固定块设有纵向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套接有竖直导杆,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主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固定块的顶端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框架主体的顶端,所述竖直导杆与弹簧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台车,可以自动升降,在整个搬运过程中,工人不需要弯腰工作,从而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设施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

技术介绍

[0002]物流台车源于生产运输需要,物流台车又叫载货台车或笼车,是一种安装有四只脚轮的运送与储存物料的单元移动集装设备。常用于大型超市的物流配送或工厂工序间的物流周转。
[0003]物流台车在运输物品过程中,需要人工将物品搬上和搬下台车,从而进行周转。目前工作人员在搬运台车低处的物品时,需要弯腰才能进行,这样不仅造成人员劳累,还会降低工作效率。
[0004]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使得整个搬运过程中,工人不需要弯腰工作,从而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台车在搬运低处的物品时,需要弯腰才能进行,从而造成人员劳累和降低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使得整个搬运过程中,工人不需要弯腰工作,从而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包括框架主体、竖直导杆、置物台、固定构件和弹簧,所述框架主体的正面依次设有空心框和第一开口,所述框架主体内水平设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的四个拐角处的侧边上安装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片和固定块,所述置物台与固定片连接,所述固定片与固定块贴合连接,所述固定块设有纵向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套接有竖直导杆,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主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固定块的顶端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框架主体的顶端,所述竖直导杆与弹簧平行,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的固定构件和竖直导杆均位于空心框内,所述空心框的高度与相邻的框架主体的侧面框架高度一致。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对面的固定构件分别安装于置物台的同一侧边两端,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的固定构件安装于框架主体侧面的置物台侧边上。此时工人从框架主体正面的第一开口取件,固定构件采用非对称方式安装,增大了第一开口的空间,从而增大了工人的取件范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设有空心框,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的固定构件和竖直导杆均位于所述空心框内,所述固定构件对称安装于置物台的四个拐角处的侧边上。此时固定构件采用对称方式安装,增强了置物台的平衡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4个,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固定构件上。
[0010]进一步的,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的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底端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高度与空心框一致。增加第二开口,是为了进一步增大工人的取件空间,此时工人从正面和侧面均可以取件。此时,所述弹簧的数量为3个,所述3个
弹簧分别位于第一开口的另一侧和对面两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设有竖直向上的衬条,所述衬条的数量不少于2个。衬条可以防止出现置物台继续下降而导致弹簧无法恢复原状的情况。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套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安装于框架主体上。固定圈可以防止竖直导杆在置物台升降过程中出现晃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与置物台焊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与固定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中,当所有物品放置在置物台上时,重力大于弹簧弹力,置物台处于台车最底端;当需要卸货时,工作人员逐渐搬走置物台上的物品,重力逐渐变小,置物台逐渐上升,工作人员无需弯腰即可搬走物品。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在使用台车运输物品时,工人不需要弯腰工作,从而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0018](2)该台车可以实现自动升降,不需依靠人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的主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的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框架主体,2.置物台,3.竖直导杆,4.固定构件,41.固定片,42.固定块,43通孔,5.弹簧,6.空心框, 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横板,10衬条,11.固定圈,12.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如附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包括框架主体1、竖直导杆3、置物台2、固定构件4和弹簧5,所述框架主体1的正面依次设有空心框6和第一开口7,所述框架主体1内水平设有置物台2,所述置物台2的四个拐角处的侧边上安装有固定构件4,所述固定构件4包括固定片41和固定块42,所述置物台2与固定片41连接,所述固定片41与固定块42贴合连接,所述固定块42设有纵向通孔43,所述通孔43内活动套接有竖直导杆3,所述竖直导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主体1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固定块42的顶端连接弹簧5的一端,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框架主体1的顶端,所述竖直导杆3与弹簧5平行,靠近所
述第一开口7的一侧的固定构件4和竖直导杆3均位于空心框6内,所述空心框6的高度与相邻的框架主体1的侧面框架高度一致。
[0030]所述第一开口7对面的固定构件4分别安装于置物台2的同一侧边两端,靠近所述第一开口7的另一侧的固定构件4安装于框架主体1侧面的置物台2侧边上。此时工人从框架主体1正面的第一开口7取件,固定构件4采用非对称方式安装,增大了第一开口7的空间,从而增大了工人的取件范围。
[0031]靠近第一开口7的一侧的所述框架主体1的侧面设有第二开口8,所述第二开口8的底端设有横杆9,所述横杆9的高度与空心框6一致。增加第二开口8,是为了进一步增大工人的取件空间,此时工人从正面和侧面均可以取件。
[0032]此时,所述弹簧5的数量为3个,所述3个弹簧分别位于第一开口7的另一侧和对面两侧。
[0033]所述框架主体1的底部设有竖直向上的衬条10,所述衬条10的数量不少于2个。衬条10可以防止出现置物台2继续下降而导致弹簧5无法恢复原状的情况。
[0034]所述竖直导杆3的两端套接有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的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竖直导杆、置物台、固定构件和弹簧,所述框架主体的正面依次设有空心框和第一开口,所述框架主体内水平设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的四个拐角处的侧边上安装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片和固定块,所述置物台与固定片连接,所述固定片与固定块贴合连接,所述固定块设有纵向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套接有竖直导杆,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主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固定块的顶端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框架主体的顶端,所述竖直导杆与弹簧平行,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的固定构件和竖直导杆均位于空心框内,所述空心框的高度与相邻的框架主体的侧面框架高度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对面的固定构件分别安装于置物台的同一侧边两端,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的固定构件安装于框架主体侧面的置物台侧边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设有空心框,靠近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光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粤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