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01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电致变色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互补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的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第一三维微型结构,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互补的第二三维微型结构。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备效率,同时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制作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外加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外部离子在电致变色材料中注入或抽出,材料发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导致材料的光学属性发生变化,进而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如聚噻吩类、紫罗精类等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如三氧化钨、氧化镍等。电致变色在智能窗、防炫目后视镜、航天热控和飞机舷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传统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一般包含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或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或互补变色层和顶电极层五层结构。目前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质层通常采用含锂无机盐为电致变色材料提供变色离子,但电解质层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制备效率,另一方面使整个器件的内部电阻较大,降低离子传输效率从而使器件的响应速度变慢。采用液态或凝胶态电解质组装虽然可以降低器件的离子阻抗,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不易封装、漏液、起泡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在提高制备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面板,所述电致变色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互补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的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功能层均为固体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第一三维微型结构;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互补的第二三维微型结构。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表面平行排布的长方形沟槽。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表面阵列排布的盲孔。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盲孔为矩形孔或是圆形孔。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无机层或是有机层。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无机层为三氧化钨层或是氧化镍层;所述功能层为掺锂氧化镍层或掺锂氧化钛层;所述有机层为聚噻吩类层、聚噻吩类衍生物层、紫罗精类层、四硫富瓦烯层以及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层中的任一种。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含氟氧化锡层以及金属层中的任一种。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金属反射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优选的,在上述的电致变色装置中,所述电致变色面板为所述电致变色装置的外壳;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具有电路主板,所述电致变色面板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与所述电路主板连接;或,所述电致变色装置为智能窗。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中,电致变色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功能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基板,相对于传统电致变色器件,本申请在减少电解质层或离子传输层的同时,设置电致变色层和功能层二者相对的表面具有互补的三维微型结构,从而将电致变色层和功能层设计成啮合结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备效率,同时增大电致变色层和功能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电致变色面板的切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面板的切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模具制备电致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层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层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面板的切面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层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正如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外部离子在电致变色材料中注入或抽出,材料发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导致材料的光学属性(包括反射率、吸收率以及透射率等)发生变化,进而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和氧化镍,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以紫罗精类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电致变色在智能窗、防眩目后视镜、航天热控和飞机舷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参考图1,图1为传统电致变色面板的切面图。如图1所示,传统电致变色面板一般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电极层12、电致变色层13、电解质层14(或离子传输层)、离子存储层15(或互补变色层)、第二电极层16以及第二基板17。目前传统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采用含锂无机盐作为电解质层14提供变色离子,但电解质层14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制备效率,另一方面使整个器件的内部电阻较大,降低了离子传输效率,从而使器件的响应速度变慢。另外,采用液态或凝胶态电解质组装虽然可以降低器件的离子阻抗,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不易封装、漏液、起泡等缺陷。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及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电致变色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互补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的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功能层均为固体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第一三维微型结构;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互补的第二三维微型结构。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面板包括:/n第一基板;/n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层;/n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电致变色层;/n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互补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n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的第二电极层;/n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基板;/n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功能层均为固体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第一三维微型结构;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互补的第二三维微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电致变色层;
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互补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
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的第二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基板;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功能层均为固体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第一三维微型结构;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互补的第二三维微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表面平行排布的长方形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维微型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表面阵列排布的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为矩形孔或是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迅易伟华刘明礼侯大刚孙如成育凯周文志周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