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87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其中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玻璃层,电致变色层上设置凹槽,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玻璃层和电致变色层包裹第二透明导电层,由于电致变色层的上下层均透明,因此在不通电时电致变色玻璃盖板的颜色为电致变色层的颜色,通电后电致变色层中间部分在电场中被还原,形成中部透明视区,电致变色层四周因不在电场中,则保持氧化有色形态,形成有色边框。屏幕在不亮时保持显示区的全视角视觉一体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玻璃盖板的结构为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玻璃层。其中,电致变色层指材料的光线特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颜色变化的材料;透明导电层与玻璃基材一起形成透明导电玻璃,作为变色玻璃的上下透明电极,提供电场;离子存储层起到离子平衡作用,用于提供和存储变色所需的离子。为了使屏幕不点亮时达到油墨边框和显示区在视觉上的一体效果,如一体黑,会在油墨、触控屏和液晶屏上进行多次测试搭配。但因为贴合层之间的断差关系,使光线经过玻璃盖板反射后的角度亮暗不一,不能达到全角度视觉一体感。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玻璃盖板进行改进,使屏幕不点亮时达到油墨边框和显示区的全视角视觉一体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盖板的油墨边框和显示区在视觉上暗亮不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电致变色层上设置凹槽,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凹槽的尺寸;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高度相等。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正电极。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接负电极。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不通电时有颜色。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层通电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对应的位置透过率为80%~8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二氧化铱。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氧化镍。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对应的尺寸。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或上述方案所述的显示面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将电致变色层增大并设置为凹槽状,使上玻璃层和电致变色层包裹第二透明导电层,由于电致变色层的上下层均为透明层,因此在不通电时电致变色玻璃盖板的颜色为电致变色层的颜色,通电后,电致变色层中间部分在电场中被还原,形成中部透明视区,电致变色层四周因不在电场中,则保持氧化有色形态,形成有色边框。屏幕在不亮时保持显示区的全视角视觉一体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的在不通电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的在通电时的示意图。具体包括下述附图标记:第一玻璃层-10;第一透明导电层-20;离子存储层-30;电解质层-40;电致变色层-50;第二玻璃层-11;第二透明导电层-2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10、第一透明导电层20、离子存储层30、电解质层40、电致变色层50、第二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玻璃层11。电致变色层50上设置凹槽,第二透明导电层21置于凹槽内;第二玻璃层11的尺寸大于凹槽的尺寸;第二透明导电层21的厚度与凹槽的高度相等。第二玻璃层11能覆盖在第二透明导电层21的上表面。电致变色层50与第二玻璃层11能够形成密闭空间,用于包裹第二透明导电层21,由于电致变色层50的上下层均为透明层,因此在不通电时电致变色玻璃盖板的颜色为电致变色层50的颜色,通电后,电致变色层50中间部分在电场中被还原,形成中部透明视区,电致变色层50四周因不在电场中,则保持氧化有色形态,形成有色边框。屏幕在不亮时保持显示区的全视角视觉一体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第一透明导电层20接正电极;第二透明导电层21接负电极。电致变色层50不通电时有颜色。本实施例优选的,使用深色系颜色,如:二氧化铱、氧化镍。其中,二氧化铱的氧化态为蓝黑色,还原态透明,氧化镍的氧化态为深棕色,还原态透明。电致变色层50在通电时的单层透过率达到90%,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对应叠加后的透过率为80%~83%。盖板整体透明度高,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由于通电后电场将电致变色层50的氧化物还原形成透明区域,而未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对应的位置由于不在电场中,因此保持氧化状态,形成有色色框。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玻璃层10的尺寸等于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对应的电致变色层50的尺寸,由于电致变色层50通电后处于电场中的区域透明。因此将第一玻璃层10的尺寸设置与电致变色层50的透明区域相同,使显示区最大化。实施例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1中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还包括:液晶面板和上、下偏光片。实施例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或实施例2中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集成电路和晶体管。本技术将电致变色层增大并设置为凹槽状,使上玻璃层和电致变色层包裹第二透明导电层,由于电致变色层的上下层均为透明层,因此在不通电时电致变色玻璃盖板的颜色为电致变色层的颜色,通电后,电致变色层中间部分在电场中被还原,形成中部透明视区,电致变色层四周因不在电场中,则保持氧化有色形态,形成有色边框。屏幕在不亮时保持显示区的全视角视觉一体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玻璃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致变色层上设置凹槽,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n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凹槽的尺寸;/n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高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玻璃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上设置凹槽,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凹槽的尺寸;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高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正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接负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不通电时有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盖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大杭吴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