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45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5
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布置在转子体的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内的绕组元件和沿轴向布置在转子体旁边的绕组端部,其中,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所述绕组元件沿轴向从所述凹槽伸出并且在凹槽的轴向端部的区域内沿轴向延伸,并且其中,每个绕组元件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具有四个弯曲部,并且其中,所述转子包括多个拉紧螺栓和绕组端部支架,其中,所述拉紧螺栓将所述绕组端部与绕组端部支架相连,其中,所述拉紧螺栓沿径向穿过所述绕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机的转子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尤其用于转子馈电的滑环转子式电机的转子,例如这种电机用于抽水蓄能电站的转速可调节的水力-电动机-发电机。文献DE102010020415A1公开了一种转子,其适用于转速可调节的水力-电动机-发电机。在该文献中公开的转子包括绕组元件,该绕组元件布置在转子体的轴向延伸的凹槽中,转子还包括绕组端部,该绕组端部沿轴线布置在转子体旁边,其中,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绕组元件沿轴向从凹槽伸出,随后与轴向成角度地延伸,随后在其轴向端部区域内还沿轴向延伸,并且与另外的绕组元件连接,并且绕组端部还包括绕组端部支架,该绕组端部支架沿径向布置在绕组端部内部,其中,绕组端部通过拉紧螺栓与绕组端部支架相连。在此已表明,针对非常快旋转的机器(大于每分钟550转),根据文献DE102010020415A1已知的绕组端部的固定的强度是不足够的。然而,如果技术人员出于其他原因考虑一个应用,例如为了提高一般的使用寿命或者为了增大在运行中的安全边际,则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不局限于非常快旋转的机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该转子的绕组端部(或称电机绕组外伸段)的固定具有比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更高的强度。所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的用于电机的转子解决。有利的实施方式由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各权利要求获得。以下结合附图阐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在附图中详细地:图1示出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图2示出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侧视图。图1示出在绕组端部的区域中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非常示意性的示图。所述转子包括用1标记的转子体。所述转子体1在此通过三个用阴影画出的矩形示出,这三个矩形示出转子体的相同数量的齿部,在这些齿部之间布置有转子体1的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在此,转子的轴向通过箭头示出。绕组端部沿轴线布置在转子体1的旁边。所述转子包括多个绕组元件,在图1中仅示出其中的两个绕组元件,并且用2标记绕组元件。通常,在每个凹槽中的前述类型的转子内沿观察方向前后依次布置两个绕组元件2(例如参见文献DE102010020415A1的图3和图2)。出于视线的原因,图1仅示出沿观察方向位于前方的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中,绕组元件2从凹槽沿轴向伸出。绕组元件2的端部沿轴向延伸。每个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中具有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其中,第一弯曲部用3标记,第二弯曲部用4标记。在此,第一弯曲部3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一平面上,并且第二弯曲部4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二平面内。所提到的平面在此通过相应的水平的虚线示出。第一平面比第二平面更靠近转子体1。所述转子包括多个拉紧螺栓和绕组端部支架(图1中未示出)。拉紧螺栓将绕组端部与绕组端部支架相连接,其中,所述拉紧螺栓沿径向穿过绕组端部。多个拉紧螺栓在图1中通过圆圈示出,其中一个圆圈用7标记出。多个拉紧螺栓7布置成,使得所述多个拉紧螺栓7的螺栓轴线沿转子的轴向布置在第二平面和绕组元件2的端部之间。螺栓轴线在图1中分别通过小十字示出。此外,每个绕组元件2还在绕组端部的区域中具有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其中,第三弯曲部用5标记,第四弯曲部用6标记。在此,第三弯曲部5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三平面上,并且第四弯曲部6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四平面内。第三和第四平面沿轴向位于第一和第二平面之间,其中,第三平面比第四平面更靠近第一平面。多个拉紧螺栓7布置成,使得多个拉紧螺栓7的螺栓轴线沿转子的轴向布置在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之间。可选地,多个拉紧螺栓7可以布置成,使得所述多个拉紧螺栓7的螺栓轴线沿转子的轴向布置在第一平面和转子体1之间。在此,只要是所提到的平面,针对螺栓轴线位置的所有提到的范围信息分别包含所述端点。绕组元件2与轴向成角度地在第一和第三平面之间延伸。绕组元件2与轴向成角度地在第四和第二平面之间延伸。在此,所提到的角度不必一定是相同的大小,尽管在图1是这种情况。绕组元件2沿轴向(如图1所示地)或者与轴向成角度地在第三和第四平面之间延伸,其中,该角度相应地小于在第一与第三平面之间延伸的绕组元件2所成的角度和在第四与第二平面之间延伸的绕组元件2所成的角度。拉紧螺栓7在绕组元件2上的连接和在绕组端部支架上的连接可以均以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式实现。在图2中示出可能的实施方式,其在拉紧螺栓7的连接方面以文献DE102010020415A1的技术教导实现,这可以实现绕组元件2的非常好的冷却。在此,图2以非常示意性的示图示出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剖面图,该剖视图使得能从侧面观察绕组元件2。水平的虚线表示垂直于轴向延伸的平面,绕组元件2的前述的弯曲部位于该平面上。在图2的侧视图中不能看到弯曲部。这些标记相应于图1中的标记。图2还示出绕组端部支架,该绕组端部支架用8标记。具体地,拉紧螺栓7在绕组元件2上的连接和在绕组端部支架8上的连接的细节引用文献DE102010020415A1。与现有技术相比,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具有两个附加的弯曲部。由此,绕组端部已获得更高的强度。可选地,可以通过附加的第三排拉紧螺栓7进一步提高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布置在转子体(1)的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内的绕组元件(2)和沿轴向布置在转子体(1)旁边的绕组端部,其中,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所述绕组元件(2)沿轴向从所述凹槽伸出并且在凹槽的轴向端部的区域内沿轴向延伸,其中,每个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和第二弯曲部(3、4),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3)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一平面上,并且第二弯曲部(4)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二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比更靠近所述转子体(1),并且其中,所述转子包括多个拉紧螺栓(7)和绕组端部支架(8),其中,所述拉紧螺栓(7)将所述绕组端部与绕组端部支架(8)相连,其中,所述拉紧螺栓(7)沿径向穿过所述绕组端部,并且其中,多个拉紧螺栓(7)布置成,使得所述多个拉紧螺栓(7)的螺栓轴线沿转子的轴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平面和绕组元件(2)的端部之间,/n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均具有第三和第四弯曲部(5、6),其中,所述第三弯曲部(5)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三平面上,并且所述第四弯曲部(6)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四平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平面沿轴向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平面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相比更靠近所述第一平面,并且其中,多个拉紧螺栓(7)布置成,使得所述多个拉紧螺栓(7)的螺栓轴线沿转子的轴向布置在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绕组元件(2)与轴向成角度地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平面之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绕组元件(2)与轴向成角度地在所述第四和第二平面之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绕组元件(2)与轴向成角度地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平面之间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平面之间延伸的绕组元件(2)与轴向所成的角度分别小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平面之间延伸的绕组元件(2)以及在第四和第二平面之间延伸的绕组元件(2)与轴向所成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DE 102018124011.21.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布置在转子体(1)的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内的绕组元件(2)和沿轴向布置在转子体(1)旁边的绕组端部,其中,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所述绕组元件(2)沿轴向从所述凹槽伸出并且在凹槽的轴向端部的区域内沿轴向延伸,其中,每个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和第二弯曲部(3、4),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3)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一平面上,并且第二弯曲部(4)相应地布置在垂直于轴向的第二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比更靠近所述转子体(1),并且其中,所述转子包括多个拉紧螺栓(7)和绕组端部支架(8),其中,所述拉紧螺栓(7)将所述绕组端部与绕组端部支架(8)相连,其中,所述拉紧螺栓(7)沿径向穿过所述绕组端部,并且其中,多个拉紧螺栓(7)布置成,使得所述多个拉紧螺栓(7)的螺栓轴线沿转子的轴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平面和绕组元件(2)的端部之间,
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组元件(2)在绕组端部的区域内均具有第三和第四弯曲部(5、6),其中,所述第三弯曲部(5)相应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希尔丁格L柯丁M韦克特S韦瑟S奥尔盖耶H亨宁P埃莱布雷赫特
申请(专利权)人: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