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和制造该发光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43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5
发光装置包括:基底;第一电极,布置在基底上,包括孔,并且具有沿着孔的外围形成的倾斜表面;第二电极,布置在基底上,并且分别位于第一电极的孔中;以及发光元件,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和制造该发光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发光二极管的装置和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是利用化合物半导体的特性将电信号转换为诸如红外线、可见光等的光的形式的元件,LED用在家用电器、远程控制器、电子板、各种类型的自动化装置等中,LED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此外,将LED应用于显示装置的尝试正在扩大。例如,这样的尝试正在扩大:将LED用作显示装置的背光,或者通过将LED小型化为能够显示图像的精细像素的单元来直接实现自发射显示装置。因此,为了减小LED的尺寸并且确保足够的亮度以用在各种类型的装置中,需要其中可以集成有多个LED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壁形成在发光二极管周围,反射电极形成在壁上以将从发光二极管的侧表面发射的光向前反射,从而增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然而,由于形成壁、形成反射电极等,制造发光装置的工艺可能复杂。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一种允许通过更简化的工艺制造的发光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提供一种制造具有改善的发光效率的发光装置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目的,通过下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目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发光装置包括:基底;第一电极,设置在基底上,包括孔,并且具有沿着孔的外围形成的倾斜表面;第二电极,设置在基底上,并且每个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孔中的一个中;以及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晶体管,电连接到第一电极;以及电源线,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电源线可以设置在基底下方,第二电极中的每个可以通过穿过基底以暴露电源线的通孔电连接到电源线。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金属结合层、设置在第一金属结合层上的金属导电层以及设置在金属导电层上的第二金属结合层,金属导电层可以具有比第一金属结合层的厚度大且比第二金属结合层的厚度大的厚度,倾斜表面可以形成在金属导电层上。金属导电层可以包括反射材料,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可以被金属导电层反射。由倾斜表面基于基底形成的倾斜角可以小于60度且大于20度。金属导电层的内侧壁的第一锥角可以与金属导电层的外侧壁的第二锥角不同,金属导电层的内侧壁可以与第二电极相邻。金属导电层的内侧壁可以通过与形成金属导电层的外侧壁的工艺不同的工艺形成。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像素壁,其中,第一像素壁可以包括与孔对应的堤孔。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中的每个上的第二像素壁。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可以包括中心部分、第一外围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第一外围部分与中心部分间隔开、沿着中心部分的边缘延伸、并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被构造为将中心部分连接到第一外围部分,第一电极可以包括主体部分、第二外围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孔,第二外围部分在中心部分与第一外围部分之间沿着中心部分的边缘延伸、并具有其间插置有第一连接部分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与第一外围部分的端部交叉以将第二外围部分连接到主体部分。中心部分可以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俯视图中,第一外围部分和第二外围部分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其中一部分被切割的环形状。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在发光元件下方;有机绝缘层,被构造为覆盖发光元件,并且暴露发光元件中的每个的两个端部;第一接触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极,设置在有机绝缘层上,并且与发光元件中的每个的第一端部接触;以及第二接触电极,电连接到第二电极,设置在有机绝缘层上,并且与发光元件中的每个的第二端部接触。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可以彼此面对并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并设置在其中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二接触电极间隔开的区域中。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可以设置为基本共面。发光元件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发光元件中的每个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绝缘层直接接触。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发光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底上形成电极层;将电极层图案化并且形成第一像素电极和未分离电极图案,第一像素电极彼此独立地设置,未分离电极图案围绕第一像素电极;在未分离电极图案和第一像素电极上布置发光元件;在未分离电极图案与第一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并且将发光元件对准;以及将未分离电极图案图案化并且形成第二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围绕第一像素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未分离电极图案可以具有网格结构。形成第一像素电极和未分离电极图案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形成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像素电极和未分离电极图案上、并设置在第一像素电极与未分离电极图案之间,发光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像素电极和未分离电极图案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像素壁,并且在俯视图中,第一像素壁可以与未分离电极图案叠置并围绕第一像素电极中的每个。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发光装置包括用作集成反射电极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因此,可以通过更简化的工艺制造发光装置。此外,第一电极设置为围绕第二电极,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因此,可以减小其中设置有发光元件的区域的布置面积,并且可以改善发光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制造发光装置的方法中,在将第一电极图案化之前使用未分离电极图案来形成电场,因此,可以改善发光元件的对准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效果不受以上例举的内容限制,在说明书中包括更多的各种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发光装置的示例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发光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的示例的视图。图4至图18是示出制造图1的发光装置的方法的视图。图19是示出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发光装置的示例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发光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2是图21的区域AA的放大图。图23是示出沿着图22的线III-III'截取的发光装置的示例的剖视图。图24是示出沿着图22的线III-III'截取的发光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图25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为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专利技术的范围。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n基底;/n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包括孔,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孔的外围形成的倾斜表面;/n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每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孔中的一个孔中;以及/n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01 KR 10-2018-01170611.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包括孔,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孔的外围形成的倾斜表面;
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每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孔中的一个孔中;以及
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
晶体管,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以及
电源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基底下方,并且
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通过穿过基底以暴露所述电源线的通孔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金属结合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结合层上的金属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电层上的第二金属结合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具有比所述第一金属结合层的厚度大且比所述第二金属结合层的厚度大的厚度,并且
所述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金属导电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导电层包括反射材料,并且
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被所述金属导电层反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由所述倾斜表面基于所述基底形成的倾斜角小于60度且大于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导电层的内侧壁的第一锥角与所述金属导电层的外侧壁的第二锥角不同,并且
所述金属导电层的所述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导电层的所述内侧壁通过与形成所述金属导电层的所述外侧壁的工艺不同的工艺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像素壁,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壁包括与所述孔对应的堤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上的第二像素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包括中心部分、第一外围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外围部分与所述中心部分间隔开、沿着所述中心部分的边缘延伸、并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被构造为将所述中心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外围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主体部分、第二外围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所述孔,所述第二外围部分在所述中心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围部分之间沿着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边缘延伸、并具有其间插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两个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锺哲金玄俊赵显敏金璟陪郑珉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