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97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承台;复合钢管桩,与承台固定连接,复合钢管桩包括钢管和部分包覆在钢管外表面的外包件;其中,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锚固钢筋,沿钢管的长度延伸方向部分设置于承台内,并与钢管的内壁面相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连接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部位的结构,涉及到钢混结合传力的有效性及耐久性,该部位是该类型基础的关键部位。相关的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设计,采用管桩一端与承台直接连接,并在管桩的一端设置锚固筋,该连接结构布置方式简单,钢管与承台混凝土的连接强度欠佳,且结构的耐久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以解决如何提高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耐久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承台;复合钢管桩,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复合钢管桩包括钢管和部分包覆在所述钢管外表面的外包件;其中,所述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锚固钢筋,沿所述钢管的长度延伸方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台内,并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面相邻。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筋,位于所述外包件的上方,沿所述钢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承台内,并与所述钢管连接;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包件内,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围合形成空腔;所述管体的外表面部分被所述外包件包覆;钢板,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钢板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其中,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第一连接筋均与所述钢板连接;端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位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端板与所述管体连接。进一步地,沿所述钢板的径向,所述钢板的内缘和外缘均开设有缺口槽,所述锚固钢筋的端部位于所述内缘的所述缺口槽内,所述第一连接筋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外缘的所述缺口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包括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关于所述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钢筋部分伸入所述承台内,并位于所述内缘的所述缺口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还包括第二钢筋,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端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端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钢筋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相对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钢筋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盖板,设置于所述端板上,用于封闭所述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用于放置填芯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剪力钉,设置于所述外包件内,所述第一剪力钉连接所述外包件和所述管体。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剪力钉,设置于所述空腔内,连接所述填芯混凝土和所述管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承台、复合钢管桩和锚固钢筋。通过将复合钢管桩与承台连接,锚固钢筋一部分设置在承台内,另一部分与复合钢管桩连接,通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结构连接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端板和锚固钢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钢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端板和锚固钢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钢板缺口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另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钢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复合钢管桩,11-钢管,111-管体,1111-空腔,112-钢板,1121-第一通孔,1122-缺口槽,1123-第二通孔,113-端板,1131-焊缝,1132-柔性封堵,1133-出气孔,114-盖板,12-外包件,13-箍筋,141-第一剪力钉,142-第二剪力钉,20-锚固钢筋,21-第一钢筋,22-第二钢筋,31-第一连接筋,32-第二连接筋,C-承台,O'-中心轴线,L1-外包件的上端面与管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二者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相邻”的含义是指对应的两部件相接触或者虽未接触但是两部件之间的间隙宽度远小于两部件中任一部件的宽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领域,其可作为连接部件连接桥梁的管桩和承台。还可以作为基础应用于码头或者港口等海工工程的建设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技术的连接结构产生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可以包括承台C、复合钢管桩10和锚固钢筋20。需要说明的是,承台C是桩体与柱体或墩体的联系部分,承台C可以承受、分布由墩身传递的荷载,承台C是在桩基顶部设置的联结各桩顶的钢筋混凝土平台。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承台C位于桥梁的桥墩下,连接复合钢管桩10和桥梁桥墩。复合钢管桩10与承台C固定连接。具体的,复合钢管桩10可以是长条形柱体,复合钢管桩10的上端与现浇的承台C形成一体,使复合钢管桩10与承台C形成连接。如图1所示,复合钢管桩10包括钢管11和部分包覆在钢管11外表面的外包件12。具体的,为加强钢管11和外包件12与承台C之间的连接,在现浇承台C的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浇筑于钢管11的上端和外包件12的上端形成承台C,也就是说,钢管11的上端和外包件12的上端均嵌入在现浇承台C中。因此,钢管11的上端面和外包件12的上端面均高出承台C的下端面一定距离。钢管11的数量任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根管可以采用首尾拼接的方式设置。钢管11的截面形状任意,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台;/n复合钢管桩,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复合钢管桩包括钢管和部分包覆在所述钢管外表面的外包件;其中,所述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n锚固钢筋,沿所述钢管的长度延伸方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台内,并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面相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台;
复合钢管桩,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复合钢管桩包括钢管和部分包覆在所述钢管外表面的外包件;其中,所述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
锚固钢筋,沿所述钢管的长度延伸方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台内,并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面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连接筋,位于所述外包件的上方,沿所述钢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承台内,并与所述钢管连接;
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包件内,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围合形成空腔;所述管体的外表面部分被所述外包件包覆;
钢板,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钢板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其中,所述锚固钢筋和所述第一连接筋均与所述钢板连接;
端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位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端板与所述管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钢板的径向,所述钢板的内缘和外缘均开设有缺口槽,所述锚固钢筋的端部位于所述内缘的所述缺口槽内,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文望青严爱国黄振胡方杰严定国王鹏宇张晓江张杰罗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