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变换器。
技术介绍
例如,JP2014-121121A公开了一种电力变换器,该电力变换器包括功率半导体模块以及经由直流侧汇流条连接到该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电容器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图15是以简化方式示出JP2014-121121A中公开的电力变换器的结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在图15中所示的结构中,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正功率端子和负功率端子被设置在位于面对电容器元件的一侧上的模块表面上。此外,这些功率端子分别经由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被连接到电容器元件。在图15中所示的结构中,存在一个单行延伸段,在该延伸段中,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中的每一个汇流条独立地延伸。令人担忧的是,当这种单行延伸段较长时,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元件之间的电流路径的回路电感可能会增大。在图15中所示的结构中,为了缩短单行延伸段,需要尽可能地缩短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元件之间的距离。然而,该距离的缩短是有限的。此外,在电力变换器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单行延伸段而寻求缩短距离可能导致选择功率半导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变换器,包括:/n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被构造成使从电池供应的直流电压平滑;/n功率半导体模块,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半导体开关元件、正功率端子和负功率端子,并且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将来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以及/n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被形成为在所述电容器元件和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之间传输直流电力,其中:/n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功率端子布置表面,所述功率端子布置表面是不面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表面,/n所述正功率端子和所述负功率端子被布置成从所述功率端子布置表面突出,/n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中的至少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8 JP 2019-2033941.一种电力变换器,包括:
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被构造成使从电池供应的直流电压平滑;
功率半导体模块,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半导体开关元件、正功率端子和负功率端子,并且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将来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以及
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被形成为在所述电容器元件和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之间传输直流电力,其中:
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功率端子布置表面,所述功率端子布置表面是不面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表面,
所述正功率端子和所述负功率端子被布置成从所述功率端子布置表面突出,
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沿着所述电容器元件的非电极表面延伸之后,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彼此汇合,然后在汇流条平行延伸段中并排地延伸,
所述正极汇流条在所述汇流条平行延伸段中与所述负极汇流条平行地延伸,然后沿着所述正功率端子从所述正功率端子的近端延伸到所述正功率端子的远端,并且
所述负极汇流条在所述汇流条平行延伸段中与所述正极汇流条平行地延伸,然后沿着所述负功率端子从所述负功率端子的近端延伸到所述负功率端子的远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器,其中:
所述正极汇流条在所述汇流条平行延伸段中经由第一绝缘体与所述负极汇流条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器,其中:
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经由第二绝缘体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非电极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器,其中:
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面对电容器表面,所述面对电容器表面是面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表面,
所述功率端子布置表面位于与所述面对电容器表面相反的一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柳真介,岩田秀一,岸本直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