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逆变器单元、马达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单元、马达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具有用于控制马达的逆变器和收纳逆变器的壳体的逆变器单元。在日本公开公报2003-199363号公报中,公开了考虑到紧凑性、组装性、制造性以及抗震性等而按照各部件的大小的顺序层叠固定的电动驱动装置单元(逆变器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2003-19936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连结逆变器单元和马达壳体的马达单元中,马达驱动时的振动传递到逆变器单元,因此,要求难以受到振动的影响的逆变器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逆变器单元,其能够安装于马达,其中,该逆变器单元具有:电源部,其包含逆变器电路;电容器,其与所述电源部连接;冷却部,其对所述电源部进行冷却;以及逆变器箱体,其收纳所述电源部、所述电容器和所述冷却部,所述逆变器箱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侧延伸的筒状的侧壁以及将所述底壁的下表面朝向马达固定的马达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单元,其能够安装于马达,其中,/n该逆变器单元具有:/n电源部,其包含逆变器电路;/n电容器,其与所述电源部连接;/n冷却部,其对所述电源部进行冷却;以及/n逆变器箱体,其收纳所述电源部、所述电容器和所述冷却部,/n所述逆变器箱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侧延伸的筒状的侧壁以及将所述底壁的下表面朝向马达固定的马达连接部,/n所述冷却部和所述电容器在沿着所述底壁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排列而配置在所述底壁上,/n所述电源部位于所述冷却部的上侧,/n所述电容器的下表面比所述冷却部的下表面靠下侧,/n所述电源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电容器的上表面沿着同一平面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4 JP 2018-1578071.一种逆变器单元,其能够安装于马达,其中,
该逆变器单元具有:
电源部,其包含逆变器电路;
电容器,其与所述电源部连接;
冷却部,其对所述电源部进行冷却;以及
逆变器箱体,其收纳所述电源部、所述电容器和所述冷却部,
所述逆变器箱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侧延伸的筒状的侧壁以及将所述底壁的下表面朝向马达固定的马达连接部,
所述冷却部和所述电容器在沿着所述底壁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排列而配置在所述底壁上,
所述电源部位于所述冷却部的上侧,
所述电容器的下表面比所述冷却部的下表面靠下侧,
所述电源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电容器的上表面沿着同一平面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该逆变器单元具有与所述电源部连接的控制基板,
所述控制基板位于所述电容器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电源部具有对电流进行转换的半导体模块和驱动所述半导体模块的电源基板,
所述半导体模块位于所述冷却部上,
所述电源基板位于所述半导体模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逆变器箱体具有收纳所述电源部的第1收纳室和收纳所述电容器的第2收纳室,
所述第2收纳室配置有连接从外部电源装置延伸的布线和所述电容器的电源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电源连接部具有第1固定部件,该第1固定部件连接从所述电容器延伸的电容器输入端子和位于所述布线的终端的布线端子,
所述逆变器箱体具有从上侧至少覆盖所述电源连接部的罩部件,
能够在拆下所述罩部件的状态下从上侧操作所述第1固定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上直记,斋藤恒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