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到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现有的继电器壳体结构复杂,内部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导致连接稳定性不佳,而且还缺乏有效的隔离式构造,导致工作元件之间的距离接近,影响正常工作,还极易引起电弧重燃,使得继电器的通断性能不稳定,容易发生故障,降低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连接稳定可靠,隔离效果好,确保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变,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包括配合连接的顶壳与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所述底壳靠近电磁线圈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所述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包括配合连接的顶壳与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所述底壳靠近电磁线圈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所述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驱使接触组件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闭合或断开,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用于阻隔分开电磁线圈与接触组件,所述隔挡板设置有插接通道,所述隔挡板与插接通道垂直设置,所述插接通道将底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端子组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包括配合连接的顶壳与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片,所述底壳靠近电磁线圈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衔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转动,所述复位弹片用于驱动衔铁恢复原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吸引或排斥衔铁驱使接触组件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闭合或断开,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用于阻隔分开电磁线圈与接触组件,所述隔挡板设置有插接通道,所述隔挡板与插接通道垂直设置,所述插接通道将底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分别装设于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顶壳的内壁设置有插接脊板,所述接触组件设置有与插接脊板连接的定位凹槽,所述插接脊板穿过定位凹槽再插接挡止于插接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通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底壳包括第一横向侧壁、第二横向侧壁、第一纵向侧壁以及第二纵向侧壁,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隔挡板、第一隔板、第一横向侧壁以及第一纵向侧壁围合形成方形结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由隔挡板、第二隔板、第二横向侧壁以及第二纵向侧壁围合形成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间隔设置有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容置空间间隔设置有第三插接槽与第四插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置有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第一插接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插接孔与第二插接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有第三插接孔与第四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孔与第三插接槽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四插接孔与第四插接槽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横向侧壁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横向侧壁设置有第三导向槽、第四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