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04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车,包括底盘组件以及与底盘组件可拆卸连接的箱体组件,底盘组件包括底盘主体,箱体组件包括箱体及套设在箱体上的壳体,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支架,连接支架设于箱体与壳体之间且固定于箱体上,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由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箱体,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连接结构,箱体通过连接结构与底盘主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上述无人车,通过将箱体与底盘主件设计成可拆卸连接,替代了传统的一体式连接,使得箱体能够根据不同的配送量切换不同大小的箱体,用于匹配不同场景的运送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无人车不能适用多场景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车
本技术涉及无人车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车。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如今无人车在商品配送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无人车一般指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无人车一般由底盘和箱体组成。现有技术中,无人车的底盘和箱体一般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如果箱体设计过大,当需要配送少量商品时,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如果箱体设计过小,当需要配送大量商品时,又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造成现有无人车不能适用于多场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式无人车不能适用多场景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一种无人车,包括底盘组件以及与所述底盘组件可拆卸连接的箱体组件,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主体,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上的壳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底盘主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上述无人车,通过将箱体与底盘主件设计成可拆卸连接,替代了传统的一体式连接,使得箱体能够根据不同的配送量切换不同大小的箱体,用于匹配不同场景的运送需求,箱体与底盘主件采用连接支架连接,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无人车不能适用多场景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光滑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均匀分布在所述箱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箱体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安装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连接所述箱体。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主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结构一一对应设置的对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对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车门,所述车门设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门洞,所述车门开合所述门洞。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两个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箱体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箱体上,两所述显示屏分设于所述箱体异于所述车门的两侧,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屏嵌入在所述显示窗口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无人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第一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第二分解示意图;图4为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支架主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无人车,包括底盘组件200以及与所述底盘组件200可拆卸连接的箱体组件100,所述底盘组件200包括底盘主体210,所述箱体组件100包括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110上的壳体120,所述箱体110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支架150,所述连接支架150设于所述箱体110与所述壳体120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箱体110上,所述连接支架150包括第一连接部151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52,所述第一连接部151连接所述箱体110,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上设有连接结构153,所述箱体110通过所述连接结构153与所述底盘主体210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光滑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多个所述连接支架150均匀分布在所述箱体11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箱体110焊接连接。所述壳体120上设有多个安装结构,所述壳体120通过所述安装结构连接所述箱体110。所述底盘主体210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结构153一一对应设置的对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153连接所述对接结构。所述箱体组件100还包括车门130,所述车门130设于所述箱体110与所述壳体120之间,且固定在所述箱体110上,所述壳体120的一侧设有门洞,所述车门130开合所述门洞。所述箱体组件100还包括两个显示屏140,所述显示屏140设于所述壳体120与所述箱体110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箱体110上,两所述显示屏140分设于所述箱体110异于所述车门130的两侧,所述壳体120上还设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屏140嵌入在所述显示窗口内。作为一个具体事例,当无人车需要运送较大数量的商品时,所述箱体110可以选择安装双层箱体,双层箱体具有两层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商品;当无人车配送的商品数量较少时,所述箱体110可以选择安装单层箱体,因为单层箱体较比双层箱体体积小,重量轻,使得无人车在运送过程中,因为箱体110重量的降低可以减少无人车对动力的消耗,从而节约资源。使得本申请中的无人车能够根据不用数量的商品,匹配不同的箱体110,从而适用多场景的使用要求。在本申请中,所述无人车上还设有显示屏140,所述显示屏140分设在所述箱体110的两侧,所述显示屏140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显示不同的信息,以丰富所述无人车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53为连接孔,所述对接结构为对接孔,在具体安装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对接孔(图未示)一一对应,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对接孔,结合螺栓(图未示),实现所述箱体110与所述底盘主件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孔(图未示),所述壳体120通过所述安装孔结合螺栓固定在所述箱体110上,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壳体120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做出更换,比如,可以更换为不同色彩、花纹以及图案的壳体120,以装饰箱体110。具体的,所述连接支架150固定在所述箱体110的底部,属于水平面上,所述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以及与所述底盘组件可拆卸连接的箱体组件,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主体,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上的壳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底盘主体进行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以及与所述底盘组件可拆卸连接的箱体组件,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主体,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箱体及套设在所述箱体上的壳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底盘主体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光滑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均匀分布在所述箱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箱体焊接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寒冰周昕炜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乐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