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73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3
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的型腔上设置有衬垫,衬垫下表面与下模型腔上表面相贴合,下模中设置有排气孔,衬垫覆盖在排气孔上,排气孔通过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下模与衬垫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排气孔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模具不仅无需脱模剂,保留了发泡料的粘合性,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小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脱模剂对一线操作工人身体的危害,更加环保,而且方便操作,减小了生产难度,避免了面料与产品粘合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发泡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内饰零件带注塑骨架一体式发泡模具的工作过程中,将注塑骨架定位在上模,为了开模时取出产品,需喷脱模剂至下模型腔,接着打发泡料至下模型腔,模具合模,注塑骨架密封边与下模本体直接接触,开始发泡,发泡完成,开模,取出产品。由于产品表面有脱模剂,在后期再包覆面料时,面料与产品的粘合性较差,增大了生产难度。另外,每生产一个产品就需要喷一次脱模剂,使得此种工艺投入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所述的这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料与产品的粘合性较差、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的型腔上设置有衬垫,衬垫下表面与下模型腔上表面相贴合,下模中设置有排气孔,衬垫覆盖在排气孔上,排气孔通过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下模与衬垫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排气孔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孔竖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衬垫呈薄片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模具不仅无需脱模剂,保留了发泡料的粘合性,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小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脱模剂对一线操作工人身体的危害,更加环保,而且方便操作,减小了生产难度,避免了面料与产品粘合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br>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包括下模3和上模6,下模3的型腔上设置有衬垫2,衬垫2下表面与下模3型腔上表面相贴合,下模中设置有排气孔1,衬垫2覆盖在排气孔1上,排气孔1通过管道(图中未示)与抽真空装置(图中未示)连接,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图中未示),下模3与衬垫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密封圈位于排气孔1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孔1竖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衬垫2呈薄片状。生产过程:首次生产使用时,将注塑骨架固定至上模6,将衬垫2固定在下模3型腔上,启动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将衬垫2与下模3之间的气体从排气槽1排出,使衬垫2贴合在下模3型腔上,接下来,往衬垫2上打料,将上模6与下模3合模,注塑骨架5密封边与衬垫2直接接触,无需喷脱模剂,发泡成形后开模,取出产品,此时衬垫2依然贴合在下模3型腔上。之后再使用时,可以直接往衬垫2上打料进行生产,就不需要有将衬垫2固定在下模3型腔上这一步。本模具的合模和开模等动作都是通过PLC程序控制。本模具在许多车型扶手发泡和嵌饰板发泡灯上成功使用。由于衬垫2具有柔韧性,密封性优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漏料,改善了产品的飞边问题。本模具不仅无需脱模剂,保留了发泡料的粘合性,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小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脱模剂对一线操作工人身体的危害,更加环保,而且方便操作,减小了生产难度,避免了面料与产品粘合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3)和上模(6),下模(3)的型腔上设置有衬垫(2),衬垫(2)下表面与下模(3)型腔上表面相贴合,下模中设置有排气孔(1),衬垫(2)覆盖在排气孔(1)上,排气孔(1)通过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下模(3)与衬垫(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排气孔(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衬垫的PU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3)和上模(6),下模(3)的型腔上设置有衬垫(2),衬垫(2)下表面与下模(3)型腔上表面相贴合,下模中设置有排气孔(1),衬垫(2)覆盖在排气孔(1)上,排气孔(1)通过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下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恒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古汉汽车饰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