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53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上壳体、热缩套管、密封条以及卡块,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安装了模块主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密封条,所述下壳体的外部设有热缩套管。该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在该电机驱动模块采用FOC调制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空调服的BLDC调制方式使用时效率偏低,噪音偏大的问题,达到了降低了电机成本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使用时的可靠性;还简化了电价与驱动板的连线,使得电机制作工艺更简单;最后由于省去了碳刷,较好的避免了需要频繁的维护的工作,整体结构简单,并提高了运行效率,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
本技术涉及空调服电机驱动
,具体为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制冷空调服就是将制冷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电池模组、电控模块封装为一个背挂式制冷单元,这样在炎热天气下,就可将空调服内部温度快速调整至体感舒适温度。现市面上的空调服大多数都使用的是传统制冷压缩机BLDC调制方式,此方式效率偏低,噪音偏大,在空调服穿戴的过程中会对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时影响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空调服电机驱动模块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当受到外界的撞击或者外力影响时,容易出现驱动模块封装壳体出现缝隙的情况,其密封性能不强,使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空调服大多数都使用的是传统制冷压缩机BLDC调制方式,此方式效率偏低,噪音偏大,在空调服穿戴的过程中会对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时影响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空调服电机驱动模块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当受到外界的撞击或者外力影响时,容易出现驱动模块封装壳体出现缝隙的情况,其密封性能不强,使用时较为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上壳体、热缩套管、密封条以及卡块,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安装了模块主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密封条,所述下壳体的外部设有热缩套管。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密封圈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外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模块主体放置在限位块之间,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有卡块,所述模块主体嵌合在卡块的内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在该电机驱动模块采用FOC调制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空调服的BLDC调制方式使用时效率偏低,噪音偏大的问题,由于整体结构省去了传感器,达到了降低了电机成本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使用时的可靠性;还简化了电价与驱动板的连线,使得电机制作工艺更简单;最后由于省去了碳刷,较好的避免了需要频繁的维护的工作,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时配合专用电机大大降低了噪声,并提高了运行效率,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块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FOC驱动模块控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FOC驱动模块驱动示意图。图中,上壳体-1、下壳体-2、套筒-3、热缩套管-4、密封条-5、限位块-6、卡块-7、密封圈-8、模块主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上壳体1、热缩套管4、密封条5以及卡块7,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部安装了模块主体9,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部固定连接密封条5,所述下壳体2的外部设有热缩套管4。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圈8,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采用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密封圈8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部设有密封圈8,较好的提高了内部连接的密封性能。所述下壳体2的外部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外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热缩套管4,所述热缩套管4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在下壳体2的外部设有热缩套管4,可以对热缩套管4进行加热,使其收缩在连接线的外部,从而实现大幅度提高密封性能的目的,功能性较强。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限位块6,所述模块主体9放置在限位块6之间,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设有卡块7,所述模块主体9嵌合在卡块7的内部,通过设有的卡块7结合限位块6,可以较好的将模块主体9固定住,提高了使用时的稳定性能。工作原理:在应用该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时,模块主体9为了得到电机转子的位置、电机转速、电流大小等信息作为反馈,首先需要采集电机相电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变换和估算算法后得到解耦了的易用控制的反馈量,然后根据反馈量与目标值的误差进行动态调节,最终输出3相正弦波驱动电机转动,接着根据FOC的算法流程:1、获取Ia、Ib两相电流;2、通过Clarke变换将Ia、Ib、Ic三相电流转化为Ialpha、Ibeta两相电流;3、计算当前马达转子角度;4、获取当前马达转子角度下的SIN、COS;5、通过PARK变换将Ialpha、Ibeta两相电流转化为Iq、Id两轴电流;6、通过PID运算对Iq、Id两轴电流和设定值进行处理得到Vq、Vd两轴电压;7、限制最高值,防止PWM失控;8、通过Rev_Park变换将Vq、Vd两轴电压转化为Valpha、Vbeta两相电压;9、通过SVPWM处理将Valpha、Vbeta两相电压转换为Va、Vb、Vc。这样即可实现FOC调制技术的驱动模块运行时低噪声、高效率的目的,同时由于在模块主体9的外部采用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封装,首先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圈8,然后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部连接处热熔连接两条密封条5,从而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处密封死,最后在将热缩套管4加热使其收缩在连接线的外部实现全体密封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该驱动模块运行时的密封性能,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本技术的上壳体1、下壳体2、套筒3、热缩套管4、密封条5、限位块6、卡块7、密封圈8、模块主体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空调服大多数都使用的是传统制冷压缩机BLDC调制方式,此方式效率偏低,噪音偏大,在空调服穿戴的过程中会对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时影响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空调服电机驱动模块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当受到外界的撞击或者外力影响时,容易出现驱动模块封装壳体出现缝隙的情况,其密封性能不强,使用时较为麻烦等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该电机驱动模块采用FOC调制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空调服的BLDC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热缩套管(4)、密封条(5)以及卡块(7),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部安装了模块主体(9),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部固定连接密封条(5),所述下壳体(2)的外部设有热缩套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热缩套管(4)、密封条(5)以及卡块(7),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部安装了模块主体(9),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部固定连接密封条(5),所述下壳体(2)的外部设有热缩套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FOC空调服的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圈(8),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采用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密封圈(8)通过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贤新祁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智盈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