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995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13
本申请涉及公共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源、动力马达和开关门控制模块,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动力马达是否运行;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和所述动力马达之间设有运行电流检测模块和正反转控制模块,所述动力马达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三者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与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用于辅助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计算电路运行时的电流值。本申请能够改善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的可靠性低下的问题。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的可靠性低下的问题。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的可靠性低下的问题。

Anti pinch device for sensorless door of electric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公共交通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动公交车上通常都会设置车门防夹装置,该装置功能的实现通常使用传感器来实现,例如接近开关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大都是通过检测车门之间是否存在物体从而判断是否需要中断车门的关闭。
[0003]在上述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传感器要设置在公交车门的周围,长时间使用后易受到车门自身或者乘客外力的损坏而无法准确检测到车门关闭时运动方向的轨迹上是否存在物体,从而使得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的可靠性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的可靠性低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动力马达和开关门控制模块,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动力马达是否运行;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和所述动力马达之间设有运行电流检测模块和正反转控制模块,所述动力马达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三者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与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用于辅助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计算电路运行时的电流值。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硬件结构,便于电动公交车车门在关门夹到物体时,使得运行电流检测模块能够通过检测到流经电路的电流值的变化并将信号传输至开关门控制模块,开关门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先停止动力马达的运行并通过正反转控制模块控制车门反向开启,从而实现防夹的目的;相较于常规的传感器防夹装置,去除了传感器的设置,节省了硬件成本,且不易受到环境的干扰,使得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更为可靠。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和所述动力马达之间连有开关件,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为MCU,所述MCU与所述开关件连接,所述开关件用于控制电路的通路和断路。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件的设置,便于在公交车运行状态时MCU能够通过控制开关件使得电路断路,从而使得车门保持闭合状态。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开关件为第一继电器,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包括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一继电器均为
单路继电器模块,单路继电器模块包括COM端、NO端、NC端以及IN端接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端与所述动力马达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NO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NO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NC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NC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COM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NO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COM端与所述动力马达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NO端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NO端连接;所述MCU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内的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内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的设置,便于车门在切换关闭或者开启状态时,MCU能够控制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使得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完成对车门的控制。
[00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端和所述动力马达的输入端之间串接有运行指示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行指示灯的设置便于向乘客传递车门开启或者关闭的信号。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包括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的一端与所述MC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样电阻的设置,便于MCU根据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计算出流经采样电阻的电流值,从而根据电流值判断是否需要控制正反转控制模块运行从而开启防夹操作。
[00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之间连接的线路上串接有手动切断开关。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切断开关的设置便于在防夹装置无法迅速开启防夹操作时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手动切断第一电源,从而使得车门中断关闭。
[00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MCU的输出端连有示警电路,所述示警电路包括三极管、第二电源和报警灯,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MCU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报警灯的一端连接,所述报警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报警灯的设置便于防夹装置在开启防夹操作之后MCU能够开启报警灯,从而达到快速警示的效果。
[00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报警灯并联设置有蜂鸣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鸣器的设置便于防夹装置在开启防夹操作时MCU能够开启蜂鸣器,从而向司机和乘客发出警报声,起到警示的作用。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基于上述硬件结构,便于电动公交车车门在关门夹到物体时,使得运行电流检测模块能够通过检测到流经电路的电流值的变化并将信号传输至开关门控制模块,开关门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先停止动力马达的运行并通过正反转控制模块控制车门反向开启,从而实现防夹的目的;相较于常规的传感器防夹装置,能够尽可能地使得公交车的车门在夹到物体的第一时间中断关闭,从而使得电动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更为可靠;
[0024]2.通过采样电阻的设置,便于MCU根据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计算出流经采样电阻的电流值,从而根据电流值判断是否需要控制正反转控制模块运行从而开启防夹操作;
[0025]3.蜂鸣器的设置便于防夹装置在开启防夹操作时MCU能够开启蜂鸣器,从而向司机和乘客发出警报声,起到警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的逻辑框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的电路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00、开关门控制模块;200、运行电流检测模块;300、正反转控制模块;400、动力马达;500、车门运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目前的电动公交车常通过动力马达400驱动车门运动机构500运动从而完成对公交车车门开合的控制,动力马达400正转则控制公交车车门打开,动力马达400反转则控制公交车车门闭合。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参照图1,电动公交车无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动力马达(400)和开关门控制模块(100),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100)能够控制所述动力马达(400)是否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100)和所述动力马达(400)之间设有运行电流检测模块(200)和正反转控制模块(300),所述动力马达(400)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300)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300)、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200)以及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100)三者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300)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与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200)连接,所述运行电流检测模块(200)用于辅助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100)计算电路运行时的电流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300)和所述动力马达(400)之间连有开关件,所述开关门控制模块(100)为MCU,所述MCU与所述开关件连接,所述开关件用于控制电路的通路和断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公交车无传感器车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为第一继电器,所述正反转控制模块(300)包括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以及所述第一继电器均为单路继电器模块,单路继电器模块包括COM端、NO端、NC端以及IN端接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端与所述动力马达(4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NO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华陈宇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智盈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