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涩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25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卡涩阀门,包括阀体、阀笼、阀芯、阀杆和阀盖,阀体两侧面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阀盖设置在阀体上端,阀笼设置在阀体内部,阀芯设置在阀笼内部,阀杆顶端伸出阀盖,阀杆底端嵌设在阀芯中,阀杆带动阀芯与阀笼滑动配合,阀芯由上部和下部组成,上部和下部底部一周均设有与阀笼配合的密封面,上部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一,下部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二,阀芯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贯穿阀芯的阀芯平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减少介质对密封面直接冲刷,避免颗粒杂质造成的阀门划伤、卡涩以及维修困难,延长阀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卡涩阀门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卡涩阀门。
技术介绍
现有调节阀,其采用单座阀的阀体,在阀体内插入一个圆形套筒,根据不同需要的流量特性,在套筒上开不同形状的孔,开孔的套筒形状像笼,又称笼式调节阀。由阀体,套筒(阀笼),阀芯,阀杆,上阀盖,密封垫片,填料等零件组成。阀芯为圆筒式,在阀笼内上下动作,通过截通阀笼上开孔的有效面积来调节流量的大小,阀芯上设计压力平衡孔,能够有效消除作用在阀芯上下部分的轴向不平衡力。现有调节阀在高温介质场合通常采用笼式双座直通式结构,介质经过阀笼窗口或小孔、降噪阀座,进入阀后管道。笼式双座型结构阀门应用在含颗粒杂质介质中易产生卡涩、导向面划伤等问题,导致阀门调节失效,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防卡涩阀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卡涩阀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卡涩阀门,包括阀体、阀笼、阀芯、阀杆和阀盖,所述阀体两侧面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盖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端,所述阀笼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笼内部,所述阀杆顶端伸出所述阀盖,所述阀杆底端嵌设在所述阀芯中,所述阀杆带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笼滑动配合,所述阀芯由阀芯上部和阀芯下部组成,所述阀芯上部和阀芯下部底部一周均设有与所述阀笼配合的密封面,所述阀芯上部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一,所述阀芯下部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二,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一和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二分别一一对应,所述阀芯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贯穿阀芯的阀芯平衡孔,介质中的颗粒在所述介质进口、导流槽二、导流槽一、阀芯平衡孔和介质出口之间往返流动。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上部和阀芯下部均为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上部和阀芯下部底部一周均设为斜面。进一步地,所述阀笼包括阀笼上部、阀笼中部和阀笼下部,所述阀芯上部和阀芯下部分别与阀笼上部和阀笼下部密封配合,所述介质进口连通阀笼中部,所述介质出口连通阀笼下部,阀门关闭时,所述导流槽一位于所述阀笼上部,所述导流槽二位于所述阀笼中部,阀门打开时,所述导流槽二上移到所述阀笼上部和阀笼中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一为直槽,所述导流槽二为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与所述阀盖之间设有填料组件。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笼之间设有密封垫一,所述阀笼与所述阀盖之间设有密封垫二,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垫三。进一步地,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一沿所述阀芯上部的外圆均匀分布,所述导流槽一和导流槽二的数量均为2-6个,所述阀芯平衡孔的数量为4-8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阀芯两个导流槽以及与阀笼密封导向过度斜面的独特设计结构可有效减少介质对密封面直接冲刷,避免颗粒杂质造成的阀门划伤、卡涩以及维修困难,延长阀门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阀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阀芯上移介质中的颗粒流向示意图;图中:1-阀体,2-密封垫一,3-阀笼,4-阀芯,5-阀杆,6-密封垫二,7-密封垫三,8-阀盖,9-螺栓螺母,10-填料组件,11-阀芯上部,12-阀芯下部,13-斜面,14-导流槽一,15-导流槽二,16-阀芯平衡孔,17-介质进口,18-介质出口,301-阀笼上部,302-阀笼中部,303阀笼下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防卡涩阀门,包括阀体1、阀笼3、阀芯4、阀杆5和阀盖8,阀体1两侧面分别设有介质进口17和介质出口18,阀盖8设置在阀体1上端,阀盖8与阀体1通过螺栓螺母9可拆卸连接;阀笼3设置在阀体1内部,阀芯4设置在阀笼3内部,阀杆5顶端伸出阀盖8,阀杆5与阀盖8之间设有填料组件10,阀杆5底端嵌设在阀芯4中,阀杆5带动阀芯4与阀笼3滑动配合;阀芯4由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组成,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均为圆柱体,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底部一周均设为斜面13,斜面13为与阀笼3配合的密封面;沿阀芯上部11的外圆均匀分布4个导流槽一14,沿阀芯下部12的外圆均匀分布4个导流槽二15,4个导流槽一14和4个导流槽二15分别一一对应,导流槽一14为直槽,导流槽二15为凹槽;阀芯4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贯穿阀芯的阀芯平衡孔16;阀笼3包括阀笼上部301、阀笼中部302和阀笼下部303,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分别与阀笼上部301和阀笼下部303密封配合,介质进口17连通阀笼中部302,介质出口18连通阀笼下部303,阀门关闭时,导流槽一14位于阀笼上部301,导流槽二15位于阀笼中部302,阀门打开时,导流槽二15上移到阀笼上部301和阀笼中部302之间;阀体1与阀笼3之间设有密封垫一2,阀笼3与阀盖8之间设有密封垫二6,阀盖8与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垫三7。阀体1、阀笼3、密封垫一2、密封垫二6、密封垫三7组成腔体A,腔体A与阀前管道连通;阀体1、阀笼3、阀芯4组成腔体C,腔体C与阀后管道连通;阀笼3、阀芯4、密封垫三7、阀盖8组成腔体B,腔体B通过阀芯平衡孔16与腔体C连通;阀门在开启过程中(图4),腔体A、B、C连通,导流槽一14与导流槽二15连通,介质中颗粒杂质大部分由A腔直接进入C腔排入阀后管道,小部分颗粒杂质依次沿阀芯上导流槽二15、导流槽一14进入腔体B,再通过阀芯平衡孔16进入腔体C最终排入阀后管道,防止颗粒杂质滞留在阀笼3与阀芯4导向面造成卡涩。同理阀门在关闭过程中由于腔体B、C连通,滞留在腔体B内颗粒杂质沿着阀芯平衡孔16进入腔体C或依次沿着导流槽一14、导流槽二15进入腔体A,避免颗粒杂质进入导向面造成划伤、卡涩;阀门完全关闭后,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的底部斜面13将腔A、C隔断,完成密封功能。开、关及调节过程中无颗粒滞留死角,有效防止阀门划伤、卡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阀芯两个导流槽以及与阀笼密封导向过度斜面的独特设计结构可有效减少介质对密封面直接冲刷,避免颗粒杂质造成的阀门划伤、卡涩以及维修困难,延长阀门使用寿命。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卡涩阀门,包括阀体(1)、阀笼(3)、阀芯(4)、阀杆(5)和阀盖(8),所述阀体(1)两侧面分别设有介质进口(17)和介质出口(18),所述阀盖(8)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端,所述阀笼(3)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部,所述阀芯(4)设置在所述阀笼(3)内部,所述阀杆(5)顶端伸出所述阀盖(8),所述阀杆(5)底端嵌设在所述阀芯(4)中,所述阀杆(5)带动所述阀芯(4)与所述阀笼(3)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由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组成,所述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底部一周均设有与所述阀笼(3)配合的密封面,所述阀芯上部(11)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一(14),所述阀芯下部(12)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二(15),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一(14)和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二(15)分别一一对应,所述阀芯(4)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贯穿阀芯的阀芯平衡孔(16),介质中的颗粒在所述介质进口(17)、导流槽二(15)、导流槽一(14)、阀芯平衡孔(16)和介质出口(18)之间往返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卡涩阀门,包括阀体(1)、阀笼(3)、阀芯(4)、阀杆(5)和阀盖(8),所述阀体(1)两侧面分别设有介质进口(17)和介质出口(18),所述阀盖(8)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端,所述阀笼(3)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部,所述阀芯(4)设置在所述阀笼(3)内部,所述阀杆(5)顶端伸出所述阀盖(8),所述阀杆(5)底端嵌设在所述阀芯(4)中,所述阀杆(5)带动所述阀芯(4)与所述阀笼(3)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由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组成,所述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底部一周均设有与所述阀笼(3)配合的密封面,所述阀芯上部(11)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一(14),所述阀芯下部(12)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二(15),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一(14)和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二(15)分别一一对应,所述阀芯(4)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贯穿阀芯的阀芯平衡孔(16),介质中的颗粒在所述介质进口(17)、导流槽二(15)、导流槽一(14)、阀芯平衡孔(16)和介质出口(18)之间往返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涩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均为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涩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部(11)和阀芯下部(12)底部一周均设为斜面(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涩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笼(3)包括阀笼上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刘中高利利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