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铅蓄电池极板技术

技术编号:283813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铅蓄电池极板。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制备湿铅膏并涂板;(2)涂板后所得极板进行淋酸或覆纸;(3)淋酸或覆纸后的极板进行表面干燥;(4)表面干燥后的极板进行固化干燥制备获得所述铅蓄电池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极板在硅溶胶液体中浸渍,极板经干燥后,极板中含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能够提升极板中物质的表观面积,增强极板中物质的争酸能力,提升铅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的能力及低温放电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铅蓄电池极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铅蓄电池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铅蓄电池极板。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且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近些年,电动车凭其较好的代步性能、较低的存放场地要求和出色的价格优势在我国迅猛发展,得益于此,蓄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铅蓄电池铅膏的配方和制作工艺直接影响着极板中物质的孔隙结构,而物质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电池的综合性能。铅蓄电池的三电极均为多孔材料,电解液贮存于各电极的孔隙中,电池在放电时,物质孔隙中的电解液先被消耗,然后隔板中吸附的电解液再进行补给。隔板中吸附的电解液一般先向孔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物质补给,一般来说,正极物质的孔径集中在0.8~1.5微米,负极物质的孔径集中在3~5微米,AGM隔板的平均孔径在6~8微米(压缩后在3~4微米),可以发现,负极孔径明显大于正极,其争酸能力则不及正极。在低倍率常温条件下放电时,电解液的供给速度能够满足正负极的放电需求,一般是正极限制了放电容量。而在高倍率或低温条件下放电时,正、负极放电对电解液的需求更为迫切,正极的争酸能力明显要强于负极的争酸能力,负极限制了铅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尤其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在低温条件下的扩散能力变差,负极的争酸能力更弱,导致铅蓄电池的低温问题更加突出。专利文献CN105470472A涉及铅酸蓄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淋酸方法,过程如下:将涂板后的铅酸蓄电池极板放于输送带上,淋酸通过淋酸管过量淋于压酸辊表面,当所述极板输送至压酸辊下时,压酸辊对极板进行滚压,淋酸液吸附于极板表面;其中,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为120-140片/分钟,铅酸蓄电池正极板的淋酸密度为1.07-1.20g/cm3,铅酸蓄电池负极板的淋酸液密度为1.10-1.30g/cm3。该专利技术公开的淋酸方法,能够增强铅酸蓄电池极板表面强度,降低粉尘脱落和极板报废率,从而确保生产人员的安全健康,并且还增强蓄电池的性能。专利文献CN105280888B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胶体极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生极板的正反两面喷淋、涂布二氧化硅胶体水溶液,静置,得到湿极板;所述的二氧化硅胶体水溶液的二氧化硅胶体浓度为0.2~0.5wt%;再将所述湿极板经过控温干燥后,得到二氧化硅胶体极板。该方法提高了极板表面的二氧化硅胶体的一致性,降低了酸液分层的现象,极板氧复合的效率,电池失水量减少,提高了电池使用效率。技术方案CN105470472A公开的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淋酸方法,通过改善极板制备过程中的淋酸工序,增强铅酸蓄电池极板表面的强度,降低极板报废率和粉尘脱落现象。技术方案CN105280888B公开的一种二氧化硅胶体极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对极板制备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极板表面的二氧化硅胶体的一致性,电池失水量减少,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但是上述两个方案均是将二氧化硅液体喷涂到极板表面,专利文献CN105470472A是将二氧化硅与硫酸制成的胶体溶液喷淋附着在极板表面。专利文献CN105280888B是将二氧化硅水溶液均匀喷淋、涂布在极板表面。这两种技术方案由于二氧化硅溶液的用量限制,难以深入浸润极板内部,均无法改变极板物质的内部孔隙结构,没有解决极板中物质的争酸能力问题,也没有解决电池的耐低温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在不改变现有极板铅膏配方的前提下,提升了极板中物质的表观面积,大幅度增强了极板中物质的争酸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铅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及低温放电性能。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极板包括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铅膏,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湿铅膏并涂板;(2)涂板后所得极板进行淋酸或覆纸;(3)淋酸或覆纸后的极板进行表面干燥;(4)表面干燥后的极板进行固化干燥制备获得所述铅蓄电池极板,在上述步骤(2)淋酸或覆纸后、步骤(3)表面干燥前对极板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或者步骤(3)表面干燥后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再经二次表面干燥,也或者在步骤(4)固化干燥后对极板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后再经干燥得到极板。现有的极板生产有浇铸和连冲两种模式,浇铸板栅在涂板后需要经淋酸,而连冲板栅在连冲栅带上涂板后不需要淋酸,而是覆纸,不影响浸泡硅溶胶液体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仅用浇铸板栅进行呈现。淋酸后极板物质的含水量一般在10%左右,表面干燥后极板物质的含水量一般在9.5%,固化干燥后极板物质的含水量一般在0.5%以下。极板中物质的含水量会影响浸泡硅溶胶液体的吸收程度或含量,在淋酸或表面干燥后进行浸泡硅溶胶溶液更为便捷,但是此时极板吸收硅溶胶液体的量相对要少。在固化干燥后再将极板浸泡硅溶胶液体,在相同的浸泡时间内,极板吸收的硅溶胶液体的量更多。为使极板中的物质快速的吸收硅溶胶液体,可在流转工序设置微负压等方式进行硅溶胶的补充与循环。硅溶胶液体是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获得的分散液,固体含量为5%~30%。硅溶胶液体中,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15nm,比表面积为600~1200㎡/g。极板在硅溶胶液体中浸泡的时间为5~60秒。不论是硅溶胶液体还是用气相二氧化硅分散于水中的分散液,与稀硫酸接触即会发生交代反应,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胶体,其胶体颗粒远大于极板孔径,就比如CN105470472A方案,其中的二氧化硅固体仅仅是附着在极板表面。而本专利技术方案是在淋酸后再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淋酸时,稀硫酸的硫酸根与极板表面物质发生硫酸盐化反应而被消耗,在极板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硫酸铅层,此时再将极板浸泡硅溶胶液体,不会发生胶体交代反应,硅溶胶液体可自由进入极板物质中。专利文献CN105280888B是将含量为0.2~0.5wt%二氧化硅水溶液均匀喷淋、涂布在极板表面,二氧化硅水溶液无法有效的向极板物质内部扩散,一是受限于没有充足的水溶液,二是受限于二氧化硅颗粒粒度,因此无法改变极板物质内部孔隙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硅溶胶液体中含有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很细,可自由浸入极板的物质中,经表面干燥和固化干燥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极板的物质中,增大了极板的物质的表观面积,并细化了极板表面的孔隙结构。与以往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极板在硅溶胶液体中浸渍后,使得硅溶胶液体中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被极板中的物质充分吸收,经表面干燥和固化干燥后,极板中的物质中均匀分布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细化了极板中物质的孔隙结构,有效提升了极板中物质的表观面积,大幅度增强了物质的争酸能力,从而提升了铅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及低温放电能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重量份计,将0.05份Sb2O3、0.1份SnSO4、0.1份石墨和0.1份聚酯纤维与100份铅粉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与8.8份密度为1.4g/cm3硫酸溶液、9.5份纯水混合,持续搅拌15min左右,过程中控制其温度不高于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极板包括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铅膏,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制备湿铅膏并涂板;/n(2)涂板后所得极板进行淋酸或覆纸;/n(3)淋酸或覆纸后的极板进行表面干燥;/n(4)表面干燥后的极板进行固化干燥制备获得所述铅蓄电池极板,/n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淋酸或覆纸后、步骤(3)表面干燥前对极板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或者步骤(3)表面干燥后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再经二次表面干燥,也或者在步骤(4)固化干燥后对极板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后再经干燥得到极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极板包括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铅膏,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湿铅膏并涂板;
(2)涂板后所得极板进行淋酸或覆纸;
(3)淋酸或覆纸后的极板进行表面干燥;
(4)表面干燥后的极板进行固化干燥制备获得所述铅蓄电池极板,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淋酸或覆纸后、步骤(3)表面干燥前对极板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或者步骤(3)表面干燥后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再经二次表面干燥,也或者在步骤(4)固化干燥后对极板进行浸泡硅溶胶液体处理后再经干燥得到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溶胶液体为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获得的分散液,其中固体含量为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发周贤机史凌俊陈勤忠田庆山张峰博邓成智刘玉郭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