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04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外侧表面覆盖固定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的外侧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端口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防护膜包括基膜层、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部覆盖固定有上护盖,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覆盖固定有下护盖,所述下护盖的端面贯穿开设有方孔,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端面贯穿方孔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的端部均圆环状突出于电容器本体;防护膜增大电容器本体表面摩擦阻力有利于拿取,上护盖与下护盖避免电容器本体被夹持过程中发生压损,防护膜有效屏蔽电容器本体与外界之间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自愈式电容器采用单层聚丙烯膜作为介质,表面蒸镀了一层薄金属作为导电电极,当施加过高的电压时,聚丙烯膜电弱点被击穿,击穿点阻抗明显降低,流过的电流密度急剧增大,使金属化镀层产生高热,击穿点周围的金属导体迅速蒸发逸散,形成金属镀层空白区,击穿点自动恢复绝缘,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电容器,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如目前电容器通常为柱体结构且外侧表面较为光滑,不利于拿取且容易发生滚动,但使用工具进行夹持则容易对电容器产生压损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防护膜增大电容器本体表面摩擦阻力有利于拿取,上护盖与下护盖避免电容器本体被夹持过程中发生压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外侧表面覆盖固定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的外侧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端口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防护膜包括基膜层、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部覆盖固定有上护盖,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覆盖固定有下护盖,所述下护盖的端面贯穿开设有方孔,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端面贯穿方孔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的端部均圆环状突出于电容器本体。优选的,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相邻于电容器本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贴,所述散热贴的内壁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丝。优选的,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的内壁均在散热贴的内侧开设有过风槽,所述过风槽之间纵横交错且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的侧面均环绕等距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端口与过风槽的内部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油墨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5~20μm。优选的,所述屏蔽层为金、银、铜、镍、铝、钛、铁、钴或碳纳米屏层、铁氧体屏蔽层、石墨烯屏蔽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防护膜增大电容器本体表面摩擦阻力有利于拿取;2、上护盖与下护盖避免电容器本体被夹持过程中发生压损;3、防护膜有效屏蔽电容器本体与外界之间的电磁干扰;4、散热贴有利于电容器本体长时间高效、稳定的运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护盖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护盖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膜剖视图。其中:1、引脚;2、透气孔;3、上护盖;4、通风口;5、加强筋;6、下护盖;7、电容器本体;8、防护膜;9、散热贴;10、过风槽;11、导热丝;12、方孔;13、基膜层;14、绝缘层;15、屏蔽层;1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7,电容器本体7的外侧表面覆盖固定有防护膜8,防护膜8的外侧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孔2,透气孔2的端口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5,防护膜8包括:基膜层13、绝缘层14、屏蔽层15和保护层16,绝缘层14为油墨绝缘层,绝缘层14的厚度为15~20μm,屏蔽层15为金、银、铜、镍、铝、钛、铁、钴或碳纳米屏层、铁氧体屏蔽层、石墨烯屏蔽层中的一种或几种,电容器本体7的顶部覆盖固定有上护盖3,电容器本体7的底部覆盖固定有下护盖6,下护盖6的端面贯穿开设有方孔12,电容器本体7的底部端面贯穿方孔12固定连接有引脚1,上护盖3与下护盖6的端部均圆环状突出于电容器本体7,防护膜8增大电容器本体7表面摩擦阻力有利于拿取;上护盖3与下护盖6避免电容器本体7被夹持过程中发生压损;防护膜8有效屏蔽电容器本体7与外界之间的电磁干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上护盖3与下护盖6相邻于电容器本体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贴9,散热贴9的内壁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丝11,上护盖3与下护盖6的内壁均在散热贴9的内侧开设有过风槽10,过风槽10之间纵横交错且相互连通,上护盖3与下护盖6的侧面均环绕等距开设有通风口4,通风口4的端口与过风槽10的内部相互连通,散热贴9有利于电容器本体7长时间高效、稳定的运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防护膜8增大电容器本体7表面摩擦阻力有利于拿取;上护盖3与下护盖6避免电容器本体7被夹持过程中发生压损;防护膜8有效屏蔽电容器本体7与外界之间的电磁干扰;散热贴9以导热丝11吸收电容器本体7运转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有利于电容器本体7长时间高效、稳定的运转。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外侧表面覆盖固定有防护膜(8),所述防护膜(8)的外侧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孔(2),所述透气孔(2)的端口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5),所述防护膜(8)包括:基膜层(13)、绝缘层(14)、屏蔽层(15)和保护层(16),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顶部覆盖固定有上护盖(3),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底部覆盖固定有下护盖(6),所述下护盖(6)的端面贯穿开设有方孔(12),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底部端面贯穿方孔(12)固定连接有引脚(1),所述上护盖(3)与下护盖(6)的端部均圆环状突出于电容器本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外侧表面覆盖固定有防护膜(8),所述防护膜(8)的外侧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孔(2),所述透气孔(2)的端口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5),所述防护膜(8)包括:基膜层(13)、绝缘层(14)、屏蔽层(15)和保护层(16),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顶部覆盖固定有上护盖(3),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底部覆盖固定有下护盖(6),所述下护盖(6)的端面贯穿开设有方孔(12),所述电容器本体(7)的底部端面贯穿方孔(12)固定连接有引脚(1),所述上护盖(3)与下护盖(6)的端部均圆环状突出于电容器本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愈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盖(3)与下护盖(6)相邻于电容器本体(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贴(9),所述散热贴(9)的内壁内部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铭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蒹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