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04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容器元件,所述壳体顶面两侧均固定穿设有引脚,所述引脚底端延伸至壳体内,两个引脚分别与电容器元件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引脚外表面两侧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嵌入在壳体顶面内,所述引脚底端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通过螺纹与引脚旋合,所述定位环用于将引脚底端限制在壳体内,所述定位环顶面设置绝缘硅胶垫,所述定位环通过绝缘硅胶垫与壳体内壁紧密接触;通过在引脚底端加设定位环,直至转不动定位环时,定位环顶面通过绝缘硅胶垫紧紧与壳体连接,并将定位环底端牢牢的限制在壳体内,引脚多次插拔,也不会松动,保障了电容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特别是涉及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磁兼容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磁兼容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现有的电磁兼容电容器中引脚经多次插拔后,引脚松动,容易与电容器元件正负极分离,从而使电容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能解决现有的电磁兼容电容器中引脚经多次插拔后,引脚松动,容易与电容器元件正负极分离,从而使电容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容器元件,所述壳体顶面两侧均固定穿设有引脚,所述引脚底端延伸至壳体内,两个引脚分别与电容器元件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引脚外表面两侧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嵌入在壳体顶面内,所述引脚底端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通过螺纹与引脚旋合,所述定位环用于将引脚底端限制在壳体内,所述定位环顶面设置绝缘硅胶垫,所述定位环通过绝缘硅胶垫与壳体内壁紧密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容器元件负极喷镀有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为锡锑合金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环截面为倒L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环外表面开设竖向的防滑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前后表面均等距开设有散热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侧面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滑动连接有检修板,所述检修板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燕尾条,所述安装腔内两侧均开设有与燕尾条相适配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条与燕尾槽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修板一侧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注胶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修板内侧表面喷涂疏油层,所述疏油层长宽与安装腔长宽相匹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燕尾条长度与检修板长度相匹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修板外侧表面开设用于防滑的防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引脚底端加设定位环,当需安装引脚时,将引脚底端从壳体顶面插入壳体内,同时将定位块嵌入在壳体顶面内,然后将定位环对准定位块底端,当定位环内侧螺纹与引脚外侧螺纹接触,开始转动定位环,定位环在螺纹的作用下,不断上移,直至转不动定位环时,定位环顶面通过绝缘硅胶垫紧紧与壳体连接,并将定位环底端牢牢的限制在壳体内,引脚多次插拔,也不会松动,保障了电容器的正常运行;2、通过在检修板两侧加装燕尾条,当需对壳体内电容器元件检修时,用力滑动检修板,由检修板带动燕尾条逐渐远离燕尾槽内,同时检修板也在逐渐远离安装腔内,直至检修板完全离开安装腔内,完成对检修板的拆卸,然后将壳体内的导热硅胶清除,再将壳体内的电容器元件取出,方便了维护人员对电容器元件进行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定位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疏油层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11、散热槽;2、引脚;21、定位块;22、定位环;23、绝缘硅胶垫;3、检修板;31、注胶孔;32、疏油层;33、安装腔;34、燕尾条;35、燕尾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电容器元件(图中未示出),电容器元件负极喷镀有金属薄膜层(图中未示出),所述金属薄膜层为锡锑合金层,壳体1顶面两侧均固定穿设有引脚2,引脚2底端延伸至壳体1内,两个引脚2分别与电容器元件的正负极连接,引脚2外表面两侧固定有定位块21,定位块21嵌入在壳体1内,用于防止引脚2因转动导致的引脚2与壳体1松动,引脚2底端套设有定位环22,定位环22通过螺纹与引脚2旋合,定位环22用于将引脚2底端限制在壳体1内,定位环22截面为倒L型,同时在定位环22顶面设置绝缘硅胶垫23,定位环22通过绝缘硅胶垫23与壳体1内壁紧密接触,用于提升壳体1的绝缘性能,同时也提升了定位环22与壳体1的连接牢固度,为了更加方便的转动,在定位环22外表面开设竖向的防滑槽。请参阅图1所示,在壳体1前后表面均等距开设有散热槽11,散热槽11用于增加壳体1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以达到提升电容的散热效率。使用时,当需安装引脚2时,将引脚2底端从壳体1顶面插入壳体1内,同时将定位块21嵌入在壳体1顶面内,然后将定位环22对准定位块21底端,当定位环22内侧螺纹与引脚2外侧螺纹接触,开始转动定位环22,定位环22在螺纹的作用下,不断上移,直至转不动定位环22时,定位环22顶面通过绝缘硅胶垫23紧紧与壳体1连接,并将定位环22底端牢牢的限制在壳体1内,引脚2多次插拔,也不会松动。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壳体1侧面开设有安装腔33,安装腔33内滑动连接有检修板3,检修板3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燕尾条34,安装腔33内两侧均开设有与燕尾条34相适配的燕尾槽35,燕尾条34与燕尾槽35过盈配合,燕尾条34可在燕尾槽35内移动,为方便对壳体1内加注导热硅胶,在检修板3一侧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注胶孔31,为防止导热硅胶与检修板3粘结,给检修板3与壳体1的分离带来困难,在检修板3内侧表面喷涂疏油层32,疏油层32长宽与安装腔33长宽相匹配,燕尾条34长度与检修板3长度相匹配。请参阅图4所示,为方便滑动检修板3,在检修板3外侧表面开设用于防滑的防滑槽。使用时,当需对壳体1内电容器元件检修时,用力滑动检修板3,由检修板3带动燕尾条34逐渐远离燕尾槽35内,同时检修板3也在逐渐远离安装腔33内,直至检修板3完全离开安装腔33内,完成对检修板3的拆卸,然后将壳体1内的导热硅胶清除,再将壳体1内的电容器元件取出,方便了维护人员对电容器元件进行检修。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电容器元件,所述壳体(1)顶面两侧均固定穿设有引脚(2),所述引脚(2)底端延伸至壳体(1)内,两个引脚(2)分别与电容器元件的正负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外表面两侧固定有定位块(21),定位块(21)嵌入在壳体(1)顶面内,所述引脚(2)底端套设有定位环(22),所述定位环(22)通过螺纹与引脚(2)旋合,所述定位环(22)将引脚(2)底端限制在壳体(1)内,所述定位环(22)顶面设置绝缘硅胶垫(23),所述定位环(22)通过绝缘硅胶垫(23)与壳体(1)内壁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电容器元件,所述壳体(1)顶面两侧均固定穿设有引脚(2),所述引脚(2)底端延伸至壳体(1)内,两个引脚(2)分别与电容器元件的正负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外表面两侧固定有定位块(21),定位块(21)嵌入在壳体(1)顶面内,所述引脚(2)底端套设有定位环(22),所述定位环(22)通过螺纹与引脚(2)旋合,所述定位环(22)将引脚(2)底端限制在壳体(1)内,所述定位环(22)顶面设置绝缘硅胶垫(23),所述定位环(22)通过绝缘硅胶垫(23)与壳体(1)内壁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负极喷镀有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为锡锑合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22)截面为倒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兼容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22)外表面开设竖向的防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兼容的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铭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蒹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