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68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放置柱,所述下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下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放置柱与支撑板之间呈二十度夹角,将产品放置到放置柱之后,将卡塞卡接于放置柱的槽口内,可以避免产品运动时容易滑落,推动把手后万向轮开始运动,纱架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踩下脚刹,调整好支撑腿的高度后即可使纱架平稳的放置在平面上,便于纱架的移动和放置,分隔板与支柱皆可提高纱架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因载重过多而倒塌,用完之后可对分隔板进行拆卸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
本技术属于纱架
,具体涉及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对于生活中物质需求的提高,纺织行业中玻纤材料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玻纤材料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纱架为工厂日常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市面上大多数的纱架在日常使用中较为笨重,不便于移动,给操作者生产作业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放置柱,所述放置柱卡接有卡塞,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顶板,所述下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下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下底板与所述上顶板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板将所述下底板与所述上顶板进行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分隔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均设置卡扣,多个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穿透所述支柱。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板等距离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多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面均开设与所述分隔板的卡扣相对应的卡槽。优选的,所述支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柱等距离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柱均开设与所述分隔板相对应的槽口,所述把手为可活动把手。优选的,所述放置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柱等距离的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多个放置柱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呈二十度夹角,多个所述放置柱的一端面均开设与所述卡塞相对应的槽口。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共设置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均可调节高度,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连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万向轮均设置有脚刹,六个所述万向轮连接在所述下底板的下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放置柱与支撑板之间呈二十度夹角,将产品放置到放置柱之后,将卡塞卡接于放置柱的槽口内,可以避免产品运动时容易滑落,推动把手后万向轮开始运动,纱架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踩下脚刹,调整好支撑腿的高度后即可使纱架平稳的放置在平面上,便于纱架的移动和放置,分隔板与支柱皆可提高纱架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因载重过多而倒塌,与用完之后可对分隔板进行拆卸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下底板;2、支撑板;3、支柱;4、连接板;5、分隔板;6、放置柱;7、卡塞;8、上顶板;9、支撑腿;10、万向轮;1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包括下底板1,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3,支撑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固定连接有分隔板5,支撑板2固定连接有放置柱6,放置柱6卡接有卡塞7,支撑板2与支柱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顶板8,下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下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支柱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2位于下底板1与上顶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支撑板2将下底板1与上顶板8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板2与下底板1与上顶板8将整体框架搭建出来,为后续其他结构的放置提供空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隔板5设置有多个,多个分隔板5的一侧均设置卡扣,多个分隔板5的另一侧穿透支柱3,多个分隔板5可起到将每一层产品进行分隔同时增强纱架整体的强度,避免因载重过多而倒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板4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板4等距离的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的两侧,多个连接板4的一侧面均开设与分隔板5的卡扣相对应的卡槽,多个连接板4可起到连接支撑板2与多个分隔板5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柱3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柱3等距离固定连接在下底板1的上表面,支柱3均开设与分隔板5相对应的槽口,把手11为可活动把手,支柱3可以增强纱架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与强度,把手11在使用时可以提起来,不使用时可以放倒,节省空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放置柱6设置有多个,多个放置柱6等距离的连接在支撑板2的两侧,多个放置柱6与支撑板2之间呈二十度夹角,多个放置柱6的一端面均开设与卡塞7相对应的槽口,多个放置柱6与支撑板2之间呈二十度夹角可以避免产品放在多个放置柱6上时滑落,多个放置柱6与卡塞7搭配使用可将产品更好的固定在多个放置柱6上,避免移动过程中滑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腿9共设置四个,四个支撑腿9均可调节高度,四个支撑腿9的底部均连接有橡胶垫,四个支撑腿9可根据地面不同的高度来进行调节自身高度,橡胶垫可以增大纱架的摩擦力,提高纱架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万向轮10共设置有六个,六个万向轮10均设置有脚刹,六个万向轮10连接在下底板1的下表面,六个万向轮10可将纱架进行便捷的位置移动,脚刹可以更好的约束六个万向轮10的运动状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将多个万向轮10与多个支撑腿9连接在下底板1的下表面,将支撑板2固定连接在下底板1上表面中部位置,将上顶板8的下表面中部位置与支撑板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将多个连接板4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的两侧,将分隔板5的卡扣连接在连接板4的槽口内,将分隔板5的另一端穿入支柱3,将放置柱6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的两侧,放置柱6与支撑板2之间呈二十度夹角,将卡塞7卡接于放置柱6的槽口内,将把手11安装在两个支柱3的侧面上,将产品放置在放置柱6上后,扣上卡塞7,推动把手11后万向轮10开始运动,纱架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踩下脚刹,调整好支撑腿9的高度后即可使纱架平稳的放置在平面上,用完之后可对分隔板5进行拆卸清洗。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包括下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固定连接有分隔板(5),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有放置柱(6),所述放置柱(6)卡接有卡塞(7),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支柱(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顶板(8),所述下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所述下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支柱(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包括下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固定连接有分隔板(5),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有放置柱(6),所述放置柱(6)卡接有卡塞(7),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支柱(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顶板(8),所述下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所述下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支柱(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位于所述下底板(1)与所述上顶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板(2)将所述下底板(1)与所述上顶板(8)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5)的一侧均设置卡扣,多个所述分隔板(5)的另一侧穿透所述支柱(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生产用可移动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杰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