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98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包括车轮、车轮支架、上部框架、支撑轴、平衡梁、同步连杆、横拉杆;车轮与所述车轮支架连接;车轮支架包括后部车轮支架与前部车轮支架;后部车轮支架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支撑轴下端与前部车轮支架连接,上端与上部框架连接,上部框架前侧与所述平衡梁铰接;支撑轴一端与所述平衡梁连接;同步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铰接;横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杆铰接,并可以沿左右方向平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结构简单,重量轻,整车稳定性高,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了跨运车的左右侧转向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
本技术涉及跨运车
,特别涉及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
技术介绍
跨运车具有机动灵活、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在集装箱和大件物料装卸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跨运车为保障整车的稳定性,一般设计为左(右)侧前后支撑点可浮动。常规跨运车的左右跨距一般较大,且跨度中需要保证集装箱或大件物料的通过性,所以跨运车的左右侧车轮转向同步很难通过常规的机械连杆式转向同步机构来实现,若通过电气或液压方式来实现转向同步则需要耗费较高成本,且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解决了该跨运车结构新颖简单,较常规跨运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且通过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跨运车的左右转向同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包括车轮、车轮支架、上部框架、支撑轴、平衡梁、同步连杆、横拉杆;所述车轮与所述车轮支架连接;所述车轮支架包括后部车轮支架与前部车轮支架;所述后部车轮支架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所述前部车轮支架两角设有上下贯穿穿孔,并且支撑轴分别设于穿孔内;所述支撑轴下端与前部车轮支架连接;所述上部框架后侧与后部车轮支架连接,前侧与所述平衡梁铰接;所述支撑轴一端与所述平衡梁连接;所述平衡梁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轴连接,中间与所述上部框架前侧铰接;所述同步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铰接;所述横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铰接,并可以沿左右方向平行移动。优选的,所述左侧车轮支架转向转动时,所述左侧车轮支架可带动所述左侧支撑轴同轴转动,所述左侧支撑轴上具有一个偏离所述左侧支撑轴轴心的铰点,该铰点与所述左侧同步连杆铰接,所述左侧同步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铰接,所述横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同步连杆铰接,所述右侧同步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右侧支撑轴上偏离所述右侧支撑轴轴心的铰点铰接,从而实现左右侧转向的同步。优选的,所述上部框架前侧中部设有铰点,与所述平衡梁铰接,后侧与后部的所述车轮支架连接,所述上部框架共三点支撑。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一端与所述车轮支架连接,并可以随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动作一起沿自身轴向转动,另一端与所述平衡梁连接;所述支撑轴上有偏离轴心的铰点,可以与所述同步连杆铰接,可沿自身轴向自由转动的所述支撑轴、两个所述同步连杆、一个所述横拉杆共同组成一套转向同步系统。优选的,所述平衡梁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轴连接,且保证所述支撑轴沿其自身轴向的转动自由;所述平衡梁中部设有一个铰点,与所述上部框架铰接,使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可以上下浮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结构简单,重量轻,整车稳定性高,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了跨运车的左右侧转向同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包括车轮1、车轮支架2、上部框架3、支撑轴4、平衡梁5、同步连杆6、横拉杆7;车轮1与所述车轮支架2连接,并可以自由转动,保证跨运车的移动行进动作;车轮支架2包括后部车轮支架与前部车轮支架;后部车轮支架2与上部框架3连接;前部车轮支架2两角设有上下贯穿穿孔,并且支撑轴分别设于穿孔内;支撑轴4下端与前部车轮支架2连接;上部框架3后侧与后部车轮支架2连接,前侧与所述平衡梁5铰接;支撑轴4一端与所述车轮支架2连接,并可以与所述车轮支架2一起沿自身轴向转动;支撑轴一端与所述平衡梁5连接;平衡梁5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轴4连接,中间与所述上部框架3前侧铰接;同步连杆6一端与所述支撑轴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7铰接;横拉杆7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6铰接,并可以沿左右方向平行移动。优选的,左侧车轮支架2转向转动时,所述左侧车轮支架2可带动所述左侧支撑轴4同轴转动,所述左侧支撑轴4上具有一个偏离所述左侧支撑轴4轴心的铰点,该铰点与所述左侧同步连杆6铰接,所述左侧同步连杆6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7铰接,所述横拉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同步连杆6铰接,所述右侧同步连杆6另一端与所述右侧支撑轴4上偏离所述右侧支撑轴4轴心的铰点铰接,从而实现左右侧转向的同步。优选的,上部框架3前侧中部设有铰点,与所述平衡梁5铰接,后侧与后部的所述车轮支架2连接,所述上部框架3共三点支撑。优选的,支撑轴4一端与所述车轮支架2连接,并可以随所述车轮支架2的转向动作一起沿自身轴向转动,另一端与所述平衡梁5连接;支撑轴4上有偏离轴心的铰点,可以与所述同步连杆6铰接,可沿自身轴向自由转动的所述支撑轴4、两个所述同步连杆6、一个所述横拉杆7共同组成一套转向同步系统。优选的,平衡梁5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轴4连接,且保证所述支撑轴4沿其自身轴向的转动自由;平衡梁5中部设有一个铰点,与所述上部框架3铰接,使所述平衡梁5的两端可以上下浮动;使用时:当跨运车经过地面不平整路段时,所述车轮1的颠簸通过所述车轮支架2、所述支撑轴4传递到所述平衡梁5,并通过所述平衡梁5左右侧的上下浮动来保障整机框架的稳定不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该结构新颖简单,较常规跨运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轻的重量。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车轮支架(2)、上部框架(3)、支撑轴(4)、平衡梁(5)、同步连杆(6)、横拉杆(7);/n所述车轮(1)与所述车轮支架(2)连接;/n所述车轮支架(2)包括后部车轮支架与前部车轮支架;/n所述后部车轮支架(2)与所述上部框架(3)连接;/n所述前部车轮支架(2)两角设有上下贯穿穿孔,并且支撑轴分别设于穿孔内;/n所述支撑轴(4)下端与前部车轮支架(2)连接;/n所述上部框架(3)后侧与后部车轮支架(2)连接,前侧与所述平衡梁(5)铰接;/n所述支撑轴(4)一端与所述平衡梁(5)连接;/n所述平衡梁(5)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轴(4)连接,中间与所述上部框架(3)前侧铰接;/n所述同步连杆(6)一端与所述支撑轴(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7)铰接;/n所述横拉杆(7)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6)铰接,并可以沿左右方向平行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车轮支架(2)、上部框架(3)、支撑轴(4)、平衡梁(5)、同步连杆(6)、横拉杆(7);
所述车轮(1)与所述车轮支架(2)连接;
所述车轮支架(2)包括后部车轮支架与前部车轮支架;
所述后部车轮支架(2)与所述上部框架(3)连接;
所述前部车轮支架(2)两角设有上下贯穿穿孔,并且支撑轴分别设于穿孔内;
所述支撑轴(4)下端与前部车轮支架(2)连接;
所述上部框架(3)后侧与后部车轮支架(2)连接,前侧与所述平衡梁(5)铰接;
所述支撑轴(4)一端与所述平衡梁(5)连接;
所述平衡梁(5)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轴(4)连接,中间与所述上部框架(3)前侧铰接;
所述同步连杆(6)一端与所述支撑轴(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7)铰接;
所述横拉杆(7)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6)铰接,并可以沿左右方向平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侧平衡式跨运车,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车轮支架(2)转向转动时,左侧所述车轮支架(2)可带动左侧所述支撑轴(4)同轴转动,左侧所述支撑轴(4)上具有一个偏离左侧所述支撑轴(4)轴心的铰点,该铰点与左侧所述同步连杆(6)铰接,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高雷斌姜育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汇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