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69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刚性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具备:内齿轮(16),设置在外壳(22)上;外齿轮(14);偏心体(12a),使外齿轮(14)摆动;第1、第2轮架(18、20),配置在外齿轮(14)的轴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连结销(32、36),连结第1、第2轮架(18、20);第1主轴承(26),配置在外壳(22)与第1轮架(18)之间;及第2主轴承(28),配置在外壳与第2轮架之间,其中,第1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轴向荷载及力矩的轴承构成,第2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且承受力矩的能力低于第1主轴承的轴承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10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192109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具有彼此啮合的内齿轮及外齿轮的偏心摆动型减速机。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外壳内设置有输入轴、外齿轮、输出轴、轮架和内齿轮的差动减速机。该减速机具有:球轴承,支承输入轴;连结销,连结输出轴和轮架;滚针轴承,设置在输入轴的外周上并且支承外齿轮;及交叉滚子轴承,设置在外壳上并且支承输出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526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减速机构成为利用设置在外壳与输出轴之间的交叉滚子轴承来支承输出轴从而获得作为减速机的刚性。因此,若要通过该结构来提高刚性,则需要将交叉滚子轴承大型化,而减速机随着轴承的大型化而变大。由此,可以说以往的偏心摆动型减速机在提高减速机的刚性这一方面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刚性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具备:内齿轮,设置在外壳上;外齿轮;偏心体,使外齿轮摆动;第1轮架,配置在外齿轮的轴向上的一侧;第2轮架,配置在外齿轮的轴向上的另一侧;连结销,连结第1轮架和第2轮架;第1主轴承,配置在外壳与第1轮架之间;及第2主轴承,配置在外壳与第2轮架之间,其中,第1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轴向荷载及力矩的轴承构成,第2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且承受力矩的能力低于第1主轴承的轴承构成。另外,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现在方法、系统等之间互相替换的方式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刚性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中:12-曲轴,12a-偏心体,14-外齿轮,16-内齿轮,18-第1轮架,18f-外螺纹,20-第2轮架,20f-外螺纹,20j-嵌合部,22-外壳,26-第1主轴承,26j-锁扣部,26m-内螺纹,26n-内圈,28-第2主轴承,28j-锁扣部,28m-内螺纹,28n-内圈,32、36-连结销,100-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对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及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适当放大或缩小表示部件的尺寸。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了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并不重要的一部分部件。并且,包括第1、第2等编号的术语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件,但该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区别于其他构成要件的目的,该术语并不用于限定构成要件。[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的主视剖视图。在这些图中,省略了在说明中并不重要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构成为,通过使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进行摆动,从而使内齿轮及外齿轮中的一个齿轮自转,并将所产生的运动成分从输出部件输出至被驱动装置。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主要具备曲轴12、外齿轮14、内齿轮16、轮架18、20、外壳22、主轴承26、28、偏心体轴承30、连结销32、36及曲轴轴承3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销32、36,具备内销32和轮架销36。以下,将沿着内齿轮16的中心轴线La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该中心轴线L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及半径方向分别称为“周向”及“径向”。并且,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将轴向上的一侧(图中右侧)称为“输入侧”,将轴向上的另一侧(图中左侧)称为“输入相反侧”或“输出侧”。本实施方式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00为曲轴12的旋转中心线与内齿轮16的中心轴线La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中心曲柄式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曲轴12通过从驱动装置(未图示)输入的旋转动力而绕旋转中心线旋转。驱动装置例如为马达、齿轮马达、发动机等。曲轴12上结合有用于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结的空心筒状的联轴器38。联轴器38设置有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嵌入的凹部38c。并且,后述的第5外壳22f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装置的外壳嵌合的嵌合凹部22j。本实施方式的曲轴12为具有用于使外齿轮14摆动的多个偏心体12a的偏心体轴。偏心体12a可以与轴主体形成为一体,但在该例子中与轴主体分体形成并通过键压入而成为一体。曲轴12可以为空心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心轴。偏心体12a的轴心相对于曲轴12的旋转中心线偏心。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偏心体12a,相邻的偏心体12a的偏心相位彼此错开180°。在各偏心体12a的外周,经由偏心体轴承30组装有外齿轮14。本实施方式的偏心体轴承30具有球状的滚动体。作为偏心体轴承30的滚动体,除了可以采用球状的滚动体以外,还可以采用滚子(圆柱体)或锥体等公知的滚动体。各外齿轮14与内齿轮16内啮合。将外齿轮14组装成两列的意图在于,加大负载容量及通过错开偏心相位来实现低振动化、低噪音化。各列外齿轮14的结构除了偏心相位不同以外均相同。外齿轮14分别对应于各个偏心体12a而设置。外齿轮14经由偏心体轴承3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对应的偏心体12a。外齿轮14设置有供内销32贯穿的内销孔13、与偏心体轴承30抵接的中心孔15及供轮架销36贯穿的轮架销孔17。内销孔13和轮架销孔17设置在外齿轮14的从其中心偏移的位置上。内销孔13对应于后述的内销32而设置有多个。在该例子中,在周向上以60°间隔设置有六个内销孔13。轮架销孔17对应于后述的轮架销36而设置有多个。在该例子中,在周向上以120°间隔设置有三个轮架销孔17。中心孔15为设置在外齿轮14的中心且供偏心体12a插通的孔。如图1所示,外壳22整体呈筒状,在其内周部设置有内齿轮16。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2包括第1外壳22b、第2外壳22c、第3外壳22d、第4外壳22e及第5外壳22f,它们在轴向上从输入相反侧朝向输入侧依次连结。内齿轮16设置在第3外壳22d的内周部。第1~第5外壳22b~22f呈大致空心筒状,并且例如通过螺栓紧固而成为一体。在该例子中,第3外壳22d通过螺栓B1与第2外壳22c连结在一起。而且,第1~第5外壳22b~22f通过螺栓B2连结在一起。具体而言,第2外壳22c和第3外壳22d通过从第3外壳22d的输入侧插入并与第2外壳22c螺合的螺栓B1连结在一起。并且,第1~第5外壳22b~22f通过从第1外壳22b的输出侧插入并与第5外壳22f螺合的螺栓B2而紧固在一起。内齿轮16与外齿轮14啮合。本实施方式的内齿轮16具备与外壳22成为一体的内齿轮主体和旋转自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具备:内齿轮,设置在外壳上;外齿轮;偏心体,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第1轮架,配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的一侧;第2轮架,配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的另一侧;连结销,连结所述第1轮架和所述第2轮架;第1主轴承,配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第1轮架之间;及第2主轴承,配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第2轮架之间,所述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第1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轴向荷载及力矩的轴承构成,/n所述第2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且承受力矩的能力低于所述第1主轴承的轴承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1 JP 2019-1921091.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具备:内齿轮,设置在外壳上;外齿轮;偏心体,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第1轮架,配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的一侧;第2轮架,配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的另一侧;连结销,连结所述第1轮架和所述第2轮架;第1主轴承,配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第1轮架之间;及第2主轴承,配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第2轮架之间,所述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轴向荷载及力矩的轴承构成,
所述第2主轴承由可承受径向荷载且承受力矩的能力低于所述第1主轴承的轴承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光扩山中悌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