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65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5
一种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该输出结构设有由下箱体和上端盖对合形成的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有行星架,所述下箱体和上端盖之间设有内齿圈,在所述行星架上设有与内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架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输出花键,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将扭矩经行星架传递至输出花键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出花键一体成型于行星架内部,极大地减小了变桨减速器输出端结构尺寸及重量。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花键输出结构采用球轴承布置,减小了轴承放置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减小了减速器高度方向尺寸。此外,行星架与轴套为分体设置,降低了润滑油泄露风险,提高了润滑油清洁度,可延长减速器寿命。密封圈通过孔用挡圈进行限位固定,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输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重量小、可靠性高且便于检修的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
技术介绍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其中,风力发电以其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已由最初的1MW逐步发展到4~5MW,甚至有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可达到10MW。而随着风电机组大功率化,对风电变桨减速器有着更高的要求:高功率密度,高承载能力,低重量,低成本,占用空间小。现有变桨减速器的开式齿轮输出扭矩结构中,输出用开式齿轮轴采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撑,跨距较大,且为了预留出安装法兰螺栓拧入空间,下箱体高度尺寸增大,导致占用风机内部空间较大,且重量重。此外,现有的变桨减速器的密封结构设于减速器内部,密封失效检修难度大。因此,提供一种下箱体尺寸小、重量轻且便于检修的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就成为一种客观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大幅减小减速器下箱体高度,降低减速器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设有由下箱体(11)和上端盖(12)对合形成的容置腔(13),该容置腔(13)内设有行星架(31),所述下箱体(11)和上端盖(12)之间设有内齿圈(20),在所述行星架(31)上设有与内齿圈(20)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件(30),所述行星架(31)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输出花键(40),所述行星齿轮组件(30)将扭矩经行星架(31)传递至输出花键(40)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设有由下箱体(11)和上端盖(12)对合形成的容置腔(13),该容置腔(13)内设有行星架(31),所述下箱体(11)和上端盖(12)之间设有内齿圈(20),在所述行星架(31)上设有与内齿圈(20)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件(30),所述行星架(31)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输出花键(40),所述行星齿轮组件(30)将扭矩经行星架(31)传递至输出花键(40)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1)为中空环状体,所述下箱体(11)上端设有多个用于穿置螺栓(111)的第一通孔(112),所述下箱体(11)通过螺栓(111)分别与内齿圈(20)及上端盖(12)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2)呈圆环状,在所述上端盖(12)上设有多个用于穿置螺栓(111)的第二通孔(121),所述上端盖(12)上端设有凸缘(1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桨减速器的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30)包括太阳轮(32)、分别与太阳轮(32)及内齿圈(20)啮合的多个行星轮(33)及连接行星轮(33)与行星架(31)的行星轴(34),所述太阳轮(32)输出的扭矩经行星轮(33)传递至行星架(31),再经输出花键(40)输出。


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焱李想马海波任世文李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