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43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包括底座、定位板、夹板,所述底座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与均温板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一次性焊接多块均温板。定位板的设置能够使均温板与夹板实现初步对齐。均温板的两条相互垂直边能够轻松对齐模具侧壁和底板,基本杜绝因边缘不齐、定位不准产生的焊接质量不过关,导致后期的真空处理出现缺陷、漏液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芯片功能日益强大,发热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随着5G通信网络的发展,5G智能手机正朝着轻薄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设备的高集成度对手机材料的散热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散热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功率散热需求,目前来说,相对比较好的散热技术,可以说是均温板了,均温板就是一种热扩散热器,在工作中可以很快的就把热量带走,可以避免热量集中在热源上。均温板的结构大致为上下两块散热板体,盖合住内部的受热区和散热区。由于其内部需要抽真空,因此上下两块板体的焊接质量和密封质量至关重要,焊接过程通常为在上下两块板体的边缘设置焊料后,高温压制焊接而成,焊接过程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整块均温板的质量。行业普遍存在上下两片难以定位的难题,主要表现在焊接过程中,均温板的铜合金与焊接模具的石墨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在高温下不能同步,当均温板受热膨胀度大而受膨胀度小的石墨模具阻挡时,容易产生鼓包、变形,从而造成焊接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焊接质量好、效率高的均温板焊接模具。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包括底座、定位板、夹板,所述底座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与均温板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最外侧两块夹板之外,其厚度为8-12m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的厚度小于其两端插入的凹槽的宽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由两端细圆柱、中间粗圆柱构成的柱状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两个连接盲孔,所述连接柱的细圆柱轴径与连接盲孔的孔径一致,所述连接柱的粗圆柱轴径大于连接盲孔的孔径。本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由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如下结构构成:包括底座、定位板、夹板,所述底座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与均温板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它们的底座之间以首尾相接或背靠背相接的形式固定成一个整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由两端细圆柱、中间粗圆柱构成的柱状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两个连接盲孔,所述连接柱的细圆柱轴径与连接盲孔的孔径一致,所述连接柱的粗圆柱轴径大于连接盲孔的孔径。本技术工作时,将夹板和放置好焊料的均温板依次摆放进底座内,然后将两块压板放两次靠近侧板的位置,推动定位板,使待加工的夹板、均温板、压板被挤压在侧板上进行对齐,然后使用压紧螺栓从两侧板的螺纹通孔拧入,压紧在两块压板上,然后取出定位板后将整个模具置入高温炉内加热焊接即可。本技术还可以通过连接柱,上下层叠多套焊接磨具同时进行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一次性焊接多块均温板。定位板的设置能够使均温板与夹板实现初步对齐。均温板的两条相互垂直边能够轻松对齐模具侧壁和底板,基本杜绝因边缘不齐、定位不准产生的焊接质量不过关,导致后期的真空处理出现缺陷、漏液等情况发生。同时,均温板和模具置入高温炉加热时,均温板外侧的两条边均无阻挡,可自由膨胀,彻底解决了膨胀系数不一致带来的鼓包、变形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多套均温板的底座可以一体成型,再加上连接柱的设置,可以大大增加一次性焊接均温板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尺寸的改动和微小的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下层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定位板2、夹板3、均温板4、螺纹通孔5、压板6、连接盲孔7、连接柱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包括底座1、定位板2、夹板3,所述底座1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2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3与均温板4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还包括压板6,所述压板6设置在最外侧两块夹板3之外,其厚度为8-12mm。所述定位板2的厚度小于其两端插入的凹槽的宽度。实施例二。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由两端细圆柱、中间粗圆柱构成的柱状体,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两个连接盲孔7,所述连接柱的细圆柱轴径与连接盲孔7的孔径一致,所述连接柱的粗圆柱轴径大于连接盲孔7的孔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本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由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如下结构构成:包括底座1、定位板2、夹板3,所述底座1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2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3与均温板4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它们的底座1之间以首尾相接或背靠背相接的形式固定成一个整体。还包括压板6,所述压板6设置在最外侧两块夹板3之外,其厚度为8-12mm。所述定位板2的厚度小于其两端插入的凹槽的宽度。实施例四。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由两端细圆柱、中间粗圆柱构成的柱状体,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两个连接盲孔7,所述连接柱的细圆柱轴径与连接盲孔7的孔径一致,所述连接柱的粗圆柱轴径大于连接盲孔7的孔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包括底座(1)、定位板(2)、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2)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3)与均温板(4)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包括底座(1)、定位板(2)、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由矩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表面、呈“门”字形连接的侧板构成,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在它们远离第三块侧板的一侧,分别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板(2)的两端插入凹槽内,与三块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所述夹板(3)与均温板(4)间次竖立置入该方形空间内,所述底座(1)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块压板(6),所述压板(6)设置在最外侧两块夹板(3)之外,其厚度为8-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的厚度小于其两端插入的凹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均温板焊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为由两端细圆柱、中间粗圆柱构成的柱状体,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雨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坤远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