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单面网格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25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材层与胶粘剂层复合成胶面层;通过第一压辊,对具有网格且贴合在所述第一压辊下方的离型膜进行辊压;通过第二压辊,对贴合于所述第二压辊上方的所述胶面层进行辊压;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辊压过程中,使所述胶面层和所述离型膜经过辊压复合,使所述离型膜具有网格的一面与所述胶面层贴合,其中,所述胶面层位于所述离型膜的下方。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胶面网格更加清晰,因此可提高排气性,改善贴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单面网格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带领域,尤其涉及超薄单面网格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网格胶带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粘结过程中无残胶,且保持力强,贴附性能优良,适用于电子电器的固定,应用范围广泛,因此市场超薄网格胶带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超薄类网格胶带,基材跟上胶厚度都比较薄,胶面比较难以压出清晰网格(如附图4所示),导致排气性比较差,使用中影响贴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材层与胶粘剂层复合成胶面层;通过第一压辊,对具有网格且贴合在所述第一压辊下方的离型膜进行辊压;通过第二压辊,对贴合于所述第二压辊上方的所述胶面层进行辊压;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辊压过程中,使所述胶面层和所述离型膜经过辊压复合,使所述离型膜具有网格的一面与所述胶面层贴合,其中,所述胶面层位于所述离型膜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辊为钢辊,所述第二压辊为橡胶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辊在所述第二压辊的正上方。进一步地,辊压贴合的压力为0.4~0.5MPa。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辊的直径,或所述第一压辊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辊的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压辊顺时针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胶面层和所述离型膜均经过导辊后再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辊压。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8-12μm,所述胶粘剂层的厚度为8-10μm,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75-80μ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由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进一步地,所述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总厚度为91-102μm,收卷张力为10-15kg。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使用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胶面网格更加清晰,因此可提高排气性,改善贴服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薄单面网格胶带中网格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超薄单面网格胶带中的网格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第一压辊-11;第二压辊-12;导辊-13;基材层-21;胶粘剂层-22;胶面层-2;离型膜-3;超薄单面网格胶带-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4的制备方法,结合附图1,包括以下步骤:将基材层21与胶粘剂层22复合成胶面层2;通过第一压辊11,对具有网格且贴合在第一压辊11下方的离型膜3进行辊压;通过第二压辊12,对贴合于第二压辊12上方的胶面层2进行辊压;在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辊压过程中,使胶面层2和离型膜3经过辊压复合,使离型膜3具有网格的一面与胶面层2贴合,其中,胶面层2位于离型膜3的下方。该制备方法中,离型膜3在胶面层2的上方,且离型膜3的网格贴合至胶面层2,因此离型膜3上的网格能够自上而下地辊压至胶面层2,能够在胶面层2上辊压形成清晰的网格。具体的,所述第一压辊11为钢辊,所述第二压辊12为橡胶辊。因此钢辊辊压离型膜3,相比于橡胶辊辊压的压力更大,更容易辊压成型清晰的网格;橡胶辊相对于钢辊辊压胶面层2能够保护胶面层2,也不会使胶面层2发生形变。第一压辊11位于第二压辊1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压辊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辊12的直径,或所述第一压辊11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辊12的压力。所述第一压辊11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压辊12顺时针转动。因此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能够在同一位置分别对胶面层2和离型膜3进行辊压,同时受到上下辊压的压力能够使得印压上的网格更加清晰。该制备方法中,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为8-12μm,所述胶粘剂层22的厚度为8-10μm,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75-80μm。辊压贴合的压力为0.4~0.5MPa。由于该胶带是超薄型的,因此需要控制好辊压的压力,既要辊压印出清晰地网格,又不能改变胶带的形态,使得胶面层2往四周散溢。另外,为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胶面层2和所述离型膜3均经过导辊13后再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辊压。如图2和3所示为使用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4的示意图。对照现有技术中的图4所示,该制备方法制得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4上的网格更加清晰,因此可提高排气性,改善贴服效果。本申请还包括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4,该胶带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该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总厚度为91-102μm,收卷张力为10-15kg。本专利技术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基材层与胶粘剂层复合成胶面层;/n通过第一压辊,对具有网格且贴合在所述第一压辊下方的离型膜进行辊压;/n通过第二压辊,对贴合于所述第二压辊上方的所述胶面层进行辊压;/n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辊压过程中,使所述胶面层和所述离型膜经过辊压复合,使所述离型膜具有网格的一面与所述胶面层贴合,其中,所述胶面层位于所述离型膜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基材层与胶粘剂层复合成胶面层;
通过第一压辊,对具有网格且贴合在所述第一压辊下方的离型膜进行辊压;
通过第二压辊,对贴合于所述第二压辊上方的所述胶面层进行辊压;
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辊压过程中,使所述胶面层和所述离型膜经过辊压复合,使所述离型膜具有网格的一面与所述胶面层贴合,其中,所述胶面层位于所述离型膜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为钢辊,所述第二压辊为橡胶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在所述第二压辊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辊压贴合的压力为0.4~0.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单面网格胶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彬杨慧达吕建国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