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及引膜绳的穿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97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及引膜绳的穿引方法,其中,自动穿绳装置由与工艺液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穿绳单元构成,每个穿绳单元均由驱动装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转向链轮以及链条构成,每两个从动链轮对应一个传动辊筒,且分别位于传动辊筒的左右两侧,与对应传动辊筒为非同轴平行设置,均安装在支撑墙板上,链轮旋转灵活,避免对辊筒支撑轴承增加额外负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链轮发生损坏只需进行对应链轮的拆卸维修即可,无需进行辊筒的拆卸,维修方便;所述牵引方法使用上述穿绳装置,实现各个工艺液槽内引膜绳的各自同步穿引,该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及引膜绳的穿引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薄膜生产用辅助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及引膜绳的穿引方法。
技术介绍
薄膜生产过程,根据工艺不同,通常会涉及冷却定型、漂洗或印染等需经工艺液处理的特殊、关键生产环节。薄膜生产初期或过程中,不可避免涉及薄膜引膜绳的穿引工作。目前,对于引膜绳的穿引主要由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穿引,另一种是机器穿引。其中,由于工艺液槽内液面深、空间狭小,辊筒布置于工艺液面以下,不利于引膜绳穿引操作,手动穿引效率低下、错误机率大,且操作者劳动强度高;机械穿引主要是通过采用穿绳链轮驱动链条,实现引膜绳的穿引,然而穿绳链轮采用与辊筒同轴安装形式,即将穿绳链轮套装在辊筒的辊轴上,该种安装方式易对辊筒支撑轴承施加额外负载,造成辊筒轴承过渡偏载磨损,导致使用寿命低,而且更换损坏轴承时需拆卸辊筒,费时费力,导致维修方便。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自动穿绳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所述薄膜生产中依次设置有多个工艺液槽(1),每个所述工艺液槽(1)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墙板(11),在所述工艺液槽(1)的入口和出口均分别设置有传动辊筒(12),同时在所述工艺液槽(1)的上部和下部均分别间隔设置一排传动辊筒(12),且下部的传动辊筒(12)与上部的传动辊筒(12)错位设置,上述每个传动辊筒(12)的辊轴端部均与邻近的支撑墙板(11)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穿绳装置包括:多个穿绳单元(2),且所述穿绳单元(2)与所述工艺液槽(1)一一对应;/n每个所述穿绳单元(2)均包括:驱动装置(21)、主动链轮(22)、多个从动链轮(23)、多个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所述薄膜生产中依次设置有多个工艺液槽(1),每个所述工艺液槽(1)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墙板(11),在所述工艺液槽(1)的入口和出口均分别设置有传动辊筒(12),同时在所述工艺液槽(1)的上部和下部均分别间隔设置一排传动辊筒(12),且下部的传动辊筒(12)与上部的传动辊筒(12)错位设置,上述每个传动辊筒(12)的辊轴端部均与邻近的支撑墙板(11)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穿绳装置包括:多个穿绳单元(2),且所述穿绳单元(2)与所述工艺液槽(1)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穿绳单元(2)均包括:驱动装置(21)、主动链轮(22)、多个从动链轮(23)、多个转向链轮(24)以及链条(25);
所述主动链轮(22)位于所述工艺液槽(1)内,安装在所述支撑墙板(11)的上部,且所述主动链轮(22)位于上部的传动辊筒(12)的上方;
所述驱动装置(21)位于所述工艺液槽(1)的外部,所述驱动装置(21)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工艺液槽(1)的侧壁以及支撑墙板(11)与所述主动链轮(22)驱动连接;
每两个所述从动链轮(23)对应一个传动辊筒(12),且两个所述从动链轮(23)分别位于对应传动辊筒(12)的左右两侧,并安装在所述支撑墙板(11)上;
多个所述转向链轮(24)分别对称位于在所述工艺液槽(1)的入口和出口处,并安装在所述支撑墙板(11)上;
所述链条(25)传动套装在所述主动链轮(22)、从动链轮(23)以及转向链轮(24)的外部,且在所述链条(25)的侧面设置有穿绳链板(2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膜生产用自动穿绳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剑锐胡兴禄刘明达袁园王雯瑶李双坤冯中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大装膜技术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