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淑林专利>正文

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86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3
一种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第一步是制造一个共用后轮刹车把,在此增加牵引臂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第二步是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新增一块固定架;第三步是在电动车上安装一条牵引线;第四步是中支撑进行改制,扎起下面增设脚轮、阻尼器和通孔;第五步是通过三角绳将牵引线与中支撑的两条底腿相连成一体;牵引线和中支撑相连后与共用后轮刹车把形成联动机构,后轮急刹时,由共用后轮刹车把带动牵引臂通过牵引线、三角绳拉动中支撑向下做旋转后形成倾斜,中支撑的向下倾斜使得设置在中支撑下面的两个脚轮同步接地,接地的两个脚轮对车体急刹时的平衡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
一种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属于两轮电动车、摩托车技术改进的配套

技术介绍
我是从事多年电动车、摩托车修理工作的个体户,平时也经常骑两轮的电动车、摩托车;发现现有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行驶速度超过25公里后如果后轮急刹车(因为此时前轮是不能够进行刹车的,很容易造成车辆翻车的更大事故),很容易出现后轮横向打滑造成车身左右摆动的不稳现象,且车速越快,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越严重,给正常的骑车出行带来了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特别是送外卖的小哥,摔伤的事故屡见不鲜;对此,我认为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克服这种缺陷,由此产生了创新的灵感(动机),特提出一种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以此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急刹车时所带来的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改制的第一步是制造一个共用后轮刹车把,共用后轮刹车把是由在用的后轮刹车把改制而成的(因为使后轮刹车把有了两种作用,所以叫共用刹车把),共用后轮刹车把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上述在用后轮刹车把的外侧连接一段牵引臂(即摇臂),牵引臂是采用钢板做成的,牵引臂和在用钢制的后轮刹车把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牵引臂和在用后轮刹车把在同一平面上;在牵引臂的外端(靠近车把的一侧为内)制作有与刹车线的线绳端头相连的卡接槽,该卡接槽的结构用于牵引臂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中的线绳的接头一端相连接使用;改制后的牵引臂的长度能够满足在操作后轮急刹车时(捏紧刹车把时)牵引中支撑中的两个脚轮着地,以此克服电动车在后轮急刹时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在已有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上再连接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由上述鼓头定位板经切割(去掉固定在车把上的环形套部分,长度不够再增加长度)改制而成;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和已有的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的长度与牵引臂(摇臂)的长度相配套,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用于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一端鼓头使用;这样,车把上的刹车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把上的改制过程就做完了;改制的第二步是:对电动车的车体进行改制,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新增一块固定架,固定架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后轮刹车中的下固定定位板改制而成的,改制好的固定架的板体做成直角梯形,固定架和车体的中部大梁垂直焊接相连成一体;改制好的固定架供安装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下端使用;这样,电动车的车体所涉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体所涉及的改制部分就做完了;改制的第三步是:在电动车上安装另设的一条牵引线:另设的一条牵引线选用该车配套使用的刹车线(前后刹车线均可供改制后使用,只要长度够长就行了),安装方法是:将牵引线顺着后轮刹车线的一段路径敷设在车体上,牵引线的两端外皮管的鼓头(两端的鼓头形状不同)分别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固定架安装相连成一体;牵引线外皮管内的线绳的两端则分别和牵引臂中的卡接槽、三角绳的中部固接相连成一体;这样,一条另设的牵引线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安装作业就完成了;改制的第四步是:对车上配套的中支撑进行改制:改制的地方共有两处,其一是对于中支撑的底端进行改制,将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底部各截去一截(图中为了对比,只画出了一个脚轮),在截去的端面下分别安装脚轮,脚轮的脚轮架和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底部分别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脚轮后的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长度等于没有截去之前的底腿长度;以此保证中支撑原有的使用功能不变;在中支撑的两条底腿下面分别安装的脚轮,选用的是轮轴式结构的脚轮(即轮和轴是固定一体的脚轮,脚轮的轮轴能够在脚轮架上的轴孔内整体转动的那种脚轮),在两个脚轮架的内侧各连接有一个阻尼器,脚轮的轮轴一端插入到阻尼器的轴孔后相连成一体,阻尼器的外壳和脚轮架固定相连成一体;以此使脚轮和阻尼器安装相连成一体;安装好的阻尼器用于控制脚轮的灵活转动并为脚轮的转动制造阻力;以此防止中支撑在支起车体停车时脚轮因为地势不平而产生溜车现象;并在脚轮刹车着地时产生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脚轮在刹车时维持车身平衡的同时也帮助提高了刹车的制动效果;因此,脚轮上的阻尼器对于电动车的停放、刹车具有双重作用;其二是对于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另一处进行改制: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中支撑的两条底腿上分别对称的钻有一个通孔,通孔位于底腿的长度的中部位置之上;通孔用于穿入三角绳,并实现与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线绳连接;这样,在改制后的中支撑中就新增了脚轮、阻尼器、通孔的结构特征,中支撑的改制就完成了;改制的第五步是: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与中支撑的连接,连接方式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三角绳将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与中支撑的两条底腿相连成一体;三角绳采用的是一段刹车线的线绳制成,将三角绳的中部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中的线绳(即在刹车线的管皮内安装的内绳索)的底端打结相连成一体,然后再将三角绳的两端分别穿入中支撑的两条底腿上的通孔内,以此使其形成三点式结构(故称为三角绳);穿入的三角绳能够在通孔内灵活的来回抽动;根据中支撑由直立到平置的活动行程确定三角绳的预留长度(即活动形成),在中支撑处于平置状态时将三角绳的两端拉紧,此时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中的线绳被向外牵引伸出一段,其伸出一段的长度正好是操纵后轮刹车时能够带动中支撑向下倾斜致使两个脚轮接地的行程长度(此时的共用后轮刹车把是处于非刹车状态的);尔后将三角绳的两个端头用封头(线锤)封死,以此确保中支撑支起状态时不受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影响;这样,另设的一条牵引线和中支撑的联动结构就设置好了;通过上述的五项技术改制,使电动车在结构上形成了具有共用后轮刹车把,另设的一条牵引线,新增的牵引线的固定架和改制后的中支撑配套相连组成的新的结构特征;以上新增结构特征的作用过程是:该车在行驶中进行后轮的急刹时,由共用后轮刹车把带动牵引臂(摇臂)旋转一个角度,牵引臂的旋转将另设的一条牵引线内的线绳向外拉出一段距离,线绳的另一端(下端)则通过三角绳拉动中支撑向下做旋转运动后形成倾斜(即中支撑由平置状态向下形成倾斜),中支撑的向下倾斜使得两个脚轮同步接地,接地的两个脚轮对车体急刹时的平衡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解除后轮的刹车时,松开共用后轮刹车把,倾斜的中支撑在自身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复位到原有的平置状态,共用后轮刹车把完成一次后轮急刹时的保护动作过程;在停车需要将中支撑支起时,三角绳能够在通孔中灵活的滑动,只有在中支撑处于平置状态时三角绳才处于拉紧状态,因此,并不影响中支撑的正常停车撑起使用;这就是本申请的使用过程;本申请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案的改制充分的利用了车上在用的后轮刹车把,通过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与中支撑形成联动的结构特征,在后轮急刹时能够带动中支撑中的两个脚轮同步接地,由此实现了电动车后轮急刹与中支撑中的脚轮接地的同步动作;该联动结构的特征从根本上消除了电动车急刹时后轮横向打滑造成车身左右摆动的不稳现象;通过上述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的改制手段(即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提供一种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以此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急刹车时所带来的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其特征在于:/n改制的第一步是制造一个共用后轮刹车把(2),共用后轮刹车把(2)是由在用的后轮刹车把(5)改制而成的,共用后轮刹车把(2)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上述在用后轮刹车把(5)的外侧连接一段牵引臂(6),牵引臂(6)是采用钢板做成的,牵引臂(6)和在用钢制的后轮刹车把(5)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牵引臂(6)和在用后轮刹车把(5)在同一平面上;在牵引臂(6)的外端制作有与刹车线的线绳(17)的端头相连的卡接槽(7),该卡接槽(7)的结构用于牵引臂(6)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中的线绳(17)的接头一端相连接使用;改制后的牵引臂(6)的长度能够满足在操作后轮急刹车时牵引中支撑(1)中的两个脚轮(8)着地,以此克服电动车在后轮急刹时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n在已有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上再连接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是由上述鼓头定位板经切割改制而成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和已有的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的长度与牵引臂(6)的长度相配套,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用于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一端鼓头(10)使用;这样,车把上的刹车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把上的改制作业过程就做完了;/n改制的第二步是:对电动车的车体进行改制: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新增一块固定架(4),固定架(4)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后轮刹车中的下固定定位板改制而成的,改制好的固定架(4)的板体做成直角梯形,固定架(4)和车体的中部大梁垂直焊接相连成一体;改制好的固定架(4)供安装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下端使用;这样,电动车的车体所涉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体所涉及的改制部分就做完了;/n改制的第三步是:在电动车上安装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选用该车配套使用的刹车线,安装方法是:将牵引线(3)顺着后轮刹车线的一段路径敷设在车体上,牵引线(3)的两端外皮管的鼓头分别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固定架(4)安装相连成一体;牵引线(3)外皮管内的线绳(17)的两端则分别和牵引臂(6)中的卡接槽(7)、三角绳(12)的中部固接相连成一体;这样,一条另设的牵引线(3)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安装作业就完成了;/n改制的第四步是:对车上配套的中支撑(1)进行改制:改制的地方共有两处,其一是对于中支撑(1)的底端的改制,将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底部各截去一截,在截去的端面下分别安装脚轮(8),脚轮(8)的脚轮架(14)和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底部分别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脚轮(8)后的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长度等于没有截去之前的底腿长度;以此保证中支撑(1)原有的使用功能不变;/n在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的下面分别安装的脚轮(8),脚轮(8)选用的是轮轴式结构的脚轮,在两个脚轮架(14)的内侧各连接有一个阻尼器(15),脚轮(8)的轮轴一端插入到阻尼器(15)的轴孔后相连成一体,阻尼器(15)的外壳和脚轮架(14)固定相连成一体;以此使脚轮(8)和阻尼器(15)安装相连成一体;安装好的阻尼器(15)用于控制脚轮(8)的灵活转动并为脚轮(8)的转动制造阻力;以此防止中支撑(1)在支起车体停车时脚轮(8)因为地势不平而产生溜车现象;并在脚轮(8)刹车着地时产生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脚轮(8)在刹车时维持车身平衡的同时也帮助提高了刹车的制动效果;因此,脚轮上的阻尼器(15)对于电动车的停放、刹车具有双重作用;/n其二是对于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进行改制:采用的技术上手段是:在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上分别对称的钻有一个通孔(16),通孔(16)位于底腿(13)的长度的中部位置之上;通孔(16)用于穿入三角绳(12),并实现与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线绳(17)连接;这样,在改制后的中支撑(1)中就新增了脚轮(8)、阻尼器(15)、通孔(16)的结构特征,中支撑(1)的改制就完成了;/n改制的第五步是: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与中支撑(1)的连接,连接方式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三角绳(12)将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与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相连成一体;三角绳(12)采用的是一段刹车线的线绳(17)制成,将三角绳(12)的中部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中的线绳(17)的底端打结相连成一体,然后再将三角绳(12)的两端分别穿入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上的通孔(16)内,以此使其形成三点式结构;穿入的三角绳(12)能够在通孔内(16)灵活的来回抽动;根据中支撑(1)由...

【技术特征摘要】
1.提供一种由中支撑改制而成的防摔倒装置的改制方法,以此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急刹车时所带来的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其特征在于:
改制的第一步是制造一个共用后轮刹车把(2),共用后轮刹车把(2)是由在用的后轮刹车把(5)改制而成的,共用后轮刹车把(2)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上述在用后轮刹车把(5)的外侧连接一段牵引臂(6),牵引臂(6)是采用钢板做成的,牵引臂(6)和在用钢制的后轮刹车把(5)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牵引臂(6)和在用后轮刹车把(5)在同一平面上;在牵引臂(6)的外端制作有与刹车线的线绳(17)的端头相连的卡接槽(7),该卡接槽(7)的结构用于牵引臂(6)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中的线绳(17)的接头一端相连接使用;改制后的牵引臂(6)的长度能够满足在操作后轮急刹车时牵引中支撑(1)中的两个脚轮(8)着地,以此克服电动车在后轮急刹时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
在已有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上再连接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是由上述鼓头定位板经切割改制而成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和已有的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的长度与牵引臂(6)的长度相配套,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用于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一端鼓头(10)使用;这样,车把上的刹车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把上的改制作业过程就做完了;
改制的第二步是:对电动车的车体进行改制: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新增一块固定架(4),固定架(4)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后轮刹车中的下固定定位板改制而成的,改制好的固定架(4)的板体做成直角梯形,固定架(4)和车体的中部大梁垂直焊接相连成一体;改制好的固定架(4)供安装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下端使用;这样,电动车的车体所涉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体所涉及的改制部分就做完了;
改制的第三步是:在电动车上安装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选用该车配套使用的刹车线,安装方法是:将牵引线(3)顺着后轮刹车线的一段路径敷设在车体上,牵引线(3)的两端外皮管的鼓头分别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固定架(4)安装相连成一体;牵引线(3)外皮管内的线绳(17)的两端则分别和牵引臂(6)中的卡接槽(7)、三角绳(12)的中部固接相连成一体;这样,一条另设的牵引线(3)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安装作业就完成了;
改制的第四步是:对车上配套的中支撑(1)进行改制:改制的地方共有两处,其一是对于中支撑(1)的底端的改制,将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底部各截去一截,在截去的端面下分别安装脚轮(8),脚轮(8)的脚轮架(14)和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底部分别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脚轮(8)后的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长度等于没有截去之前的底腿长度;以此保证中支撑(1)原有的使用功能不变;
在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的下面分别安装的脚轮(8),脚轮(8)选用的是轮轴式结构的脚轮,在两个脚轮架(14)的内侧各连接有一个阻尼器(15),脚轮(8)的轮轴一端插入到阻尼器(15)的轴孔后相连成一体,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淑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