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红专利>正文

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66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1
为了提供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本方案包括包括充气头、薄膜气管导管;充气头包括通气管道、充气通道;薄膜气管导管包括外层薄膜、内层薄膜;外层薄膜末端与内层薄膜的末端相连接;通气管道末端连接内层薄膜的头端;充气通道外壁末端连接外层薄膜的头端;充气通道内壁末端连接内层薄膜的头端。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给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由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导管均为标准化气管导管,当碰到先天气道解剖变异或者其他疾病状态所致气道变异的患者,会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使气管插管时间延长甚至失败,很可能会导致病人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但如果使用较细气管导管,又会导致供氧不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如果使用较粗的气管导管又大大增加气管插管难度,延长插管时间,而且会严重压迫病人气管,为患者留下后遗症。专利号为CN201610395965.4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气管插管装置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这种方案太复杂,成本也会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可变直径的气管导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包括充气头、薄膜气管导管。充气头包括通气管道、充气通道。薄膜气管导管包括外层薄膜、内层薄膜。外层薄膜末端与内层薄膜的末端相连接。通气管道末端连接内层薄膜的头端。充气通道外壁末端连接外层薄膜的头端。充气通道内壁末端连接内层薄膜的头端。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的内层薄膜的通孔中包裹引导丝,引导丝末端从通气管道中通过。引导丝末端为弧面引导头。所述的外层薄膜靠近末端的位置设有封堵薄膜。封堵薄膜与外层薄膜连接在一起,并且封堵薄膜与外层薄膜之间有气流通道,封堵薄膜外径略大于患者气道直径。或者,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靠近末端位置设有封堵气囊,封堵气囊固定在外层薄膜外侧。封堵气囊上设有气囊充气装置。封堵气囊与普通的气管导管上的封堵气囊一样。气囊充气装置与普通的气管导管上的封堵气囊充气管路一样。封堵气囊在初始状态下未充气。所述的通气管道在充气通道里面,通气管道的侧壁与充气通道内壁贴合在一起。或者通气管道的侧壁充当充气通道的内壁。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由非弹性薄膜,或者是低弹性薄膜制成,如铝膜。所述的充气头中的通气管道头端为呼吸机接口。所述的充气头中的充气通道头端连接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充气设备可为打气筒,或者电动加压泵,充气设备上要有气压计或者安全阀或者压力控制装置。充气管路上要有充气开关、气压计或者安全阀或者压力控制装置。或者,所述的充气头中的充气通道头端为充气设备接口。所述的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中有压力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薄膜气管导管内的气压。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在初始状态下卷成一根细长条。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的形状可为非直线型,可根据患者气道形状做成弯曲形的气管导管。有益效果:一、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还能实现气管导管的直径可变。二、本技术采用中薄膜气管导管外层薄膜与内层薄膜都使用非弹性薄膜,或者是低弹性薄膜材料,使得薄膜气管导管在充气后能达到预期的形状,还能保持一定的硬度,起到打开患者气道的效果,而且外层薄膜上的封堵薄膜外径略大于患者气道直径,能起到隔断患者气道与食道的作用,起到阻止患者反流误吸的作用。三、本技术采用的封堵气囊能达到隔断患者气道与食道的作用,起到阻止患者反流误吸的作用。而且封堵气囊的材质能更柔软,不易压迫患者的气道,对于气道变异的患者来说,不易挤压气道中的脆弱部位,以免造成医疗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薄膜气管导管卷曲时候的形状;图4为本技术带封堵气囊的形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包括充气头1、薄膜气管导管2。充气头1包括通气管道1-1、充气通道1-2。薄膜气管导管2包括外层薄膜2-1、内层薄膜2-2。外层薄膜2-1末端与内层薄膜2-2的末端相连接。通气管道1-1末端连接内层薄膜2-2的头端。充气通道1-2外壁末端连接外层薄膜2-1的头端。充气通道1-2内壁末端连接内层薄膜2-2的头端。如图3所示,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的内层薄膜2-2的通孔中包裹引导丝3,引导丝3末端从通气管道1-1中通过。引导丝3末端为弧面引导头3-1。如图2所示,所述的外层薄膜2-1靠近末端的位置设有封堵薄膜2-3。封堵薄膜2-3与外层薄膜2-1连接在一起,并且封堵薄膜2-3与外层薄膜2-1之间有气流通道,封堵薄膜2-3外径略大于患者气道直径。或者,如图4所示,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靠近末端位置设有封堵气囊4,封堵气囊4固定在外层薄膜2-1外侧。封堵气囊4上设有气囊充气装置4-1。封堵气囊4与普通的气管导管上的封堵气囊一样。气囊充气装置4-1与普通的气管导管上的封堵气囊充气管路一样。封堵气囊4在初始状态下未充气。所述的通气管道1-1在充气通道1-2里面,通气管道1-1的侧壁与充气通道1-2内壁贴合在一起。或者通气管道1-1的侧壁充当充气通道1-2的内壁。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由非弹性薄膜,或者是低弹性薄膜制成,如铝膜。所述的充气头1中的通气管道1-1头端为呼吸机接口。所述的充气头1中的充气通道1-2头端连接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充气设备可为打气筒,或者电动加压泵,充气设备上要有气压计或者安全阀或者压力控制装置。充气管路上要有充气开关、气压计或者安全阀或者压力控制装置。或者,所述的充气头1中的充气通道1-2头端为充气设备接口。所述的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中有压力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薄膜气管导管2内的气压。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在初始状态下卷成一根细长条。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的形状可为非直线型,可根据患者气道形状做成弯曲形的气管导管。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实施例一,在使用前,先将充气通道1-2连接上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然后将卷成一根细长条的薄膜气管导管2插入患者气道。接下来对充气通道1-2进行充气,高压气体会经过充气通道1-2进入薄膜气管导管2,将卷成一根细长条的薄膜气管导管2充气并舒展。薄膜气管导管2内的气压继续升高后,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中的压力控制装置会控制薄膜气管导管2内的气压,使得薄膜气管导管2变硬后停止充气,此时内层薄膜2-2中心形成一个呼吸通道,用来为患者肺部供气。同时,高压气体也会通过封堵薄膜2-3与外层薄膜2-1之间的气流通道进入至封堵薄膜2-3内,使封堵薄膜2-3膨胀。封堵薄膜2-3膨胀后对患者气管进行封堵,防止患者反流误吸的情况发生。手术结束后,通过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对薄膜气管导管2放气,然后将变软变小的薄膜气管导管2从患者体内拔出。实施例二,在使用前,先将充气通道1-2连接上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然后将卷成一根细长条的薄膜气管导管2插入患者气道。接下来对充气通道1-2进行充气,高压气体会经过充气通道1-2进入薄膜气管导管2,将卷成一根细长条的薄膜气管导管2充气并舒展。薄膜气管导管2内的气压继续升高后,充气设备或者充气管路中有压力控制装置会控制薄膜气管导管2内的气压,使得薄膜气管导管2变硬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头(1)、薄膜气管导管(2);充气头(1)包括通气管道(1-1)、充气通道(1-2);薄膜气管导管(2)包括外层薄膜(2-1)、内层薄膜(2-2);外层薄膜(2-1)末端与内层薄膜(2-2)的末端相连接;通气管道(1-1)末端连接内层薄膜(2-2)的头端;充气通道(1-2)外壁末端连接外层薄膜(2-1)的头端;充气通道(1-2)内壁末端连接内层薄膜(2-2)的头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头(1)、薄膜气管导管(2);充气头(1)包括通气管道(1-1)、充气通道(1-2);薄膜气管导管(2)包括外层薄膜(2-1)、内层薄膜(2-2);外层薄膜(2-1)末端与内层薄膜(2-2)的末端相连接;通气管道(1-1)末端连接内层薄膜(2-2)的头端;充气通道(1-2)外壁末端连接外层薄膜(2-1)的头端;充气通道(1-2)内壁末端连接内层薄膜(2-2)的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中的内层薄膜(2-2)的通孔中包裹引导丝(3),引导丝(3)末端从通气管道(1-1)中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薄膜(2-1)靠近末端的位置设有封堵薄膜(2-3);封堵薄膜(2-3)与外层薄膜(2-1)连接在一起,并且封堵薄膜(2-3)与外层薄膜(2-1)之间有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气管导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凤程伟孙斌魏伟李明红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