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红专利>正文

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41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由创可贴、外壳、压迫带、压迫垫、前滑槽、后滑槽构成。压迫带上的压板在外壳中时会接触到压迫垫产生挤压变形,从而提供压紧力,各个压板的长度不同从而使得压紧力可调。外壳可在使用后可从前滑槽、后滑槽中滑出,避免了用户在不需要压迫功能时重新更换创可贴带来的不便,改善用户感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成本低廉、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
本专利技术涉及创可贴,特别涉及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可自主调节压力。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创可贴主要由长形胶布及一小块浸过杀菌消炎的纱条构成,紧起到隔离伤口的作用。由于纱条没有粘力所以无法有效的包裹住伤口,即无法止血,通常还需要患者或者患者亲属对创口按压止血。或者在出血部位附着纱布或脱脂棉等并在外部缠绕弹力绷带来进行应急措施。但是,压迫绷带或布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较弱,且在他人的帮助下(需要由他人进行捆扎)才能进行完整的应急措施,并且,虽然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异,但是,止血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上,因此,患者或女性很难持续进行指压。并且,指压的强度极为重要,因此,消耗长时间进行止血并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谜底在于提供一种便宜而且便利的提供按压力的创可贴,使患者无需在长时间内持续按压出血部位,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包括创可贴、外壳、压迫带、压迫垫、前滑槽、后滑槽。前滑槽固定于创可贴前部,后滑槽固定于创可贴后部。外壳装配在前滑槽与后滑槽之间。外壳与创可贴之间设有压迫带与压迫垫,而且压迫带贴近外壳上部,压迫垫贴近创可贴。外壳由底板、M个U型架、2个尖钩构成。U型架截面为凹槽形。2个尖钩分别位于底板前端与后端,每个尖钩朝向底板外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内侧为矩形。M个U型架均匀直线排列在底板上侧。底板中部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前后两端在M个U型架的外侧,矩形通孔左右两侧壁与U型架内侧壁齐平。所述压迫带由薄带、N个压板、挡块构成。薄带为长条形薄片,而且前端为圆形。薄带宽度略小于U型架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N个压板设置在薄带下方中部与后部,每个压板都为向后端弯曲的圆弧薄片。挡块设置于薄带最后端。每个压板长度都不一样,压板的长度随着压板与挡块的距离增加而逐渐缩短,即远离挡块的压板长度最短,靠近挡块的压板长度最长。所述挡块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U型架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所述压迫垫放置在矩形通孔中间,并且压迫垫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略小于矩形通孔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压迫垫可嵌套在矩形通孔中。前滑槽呈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结构,前滑槽下部固定在创可贴无药棉面,前滑槽上部末端设有前滑槽尖钩,前滑槽尖钩朝向底板内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外侧为矩形。后滑槽呈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结构,后滑槽下部固定在创可贴无药棉面,后滑槽上部末端设有后滑槽尖钩,后滑槽尖钩朝向底板内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外侧为矩形。前滑槽与后滑槽在左右方向都无挡板,可使外壳在前滑槽与后滑槽的左右方向上自由滑动和滑出。前滑槽的内槽长度远大于外壳的尖钩长度,使得外壳的尖钩可在前滑槽内槽中前后滑动。前滑槽尖钩至前滑槽下部的距离略小于外壳中底板的厚度,使得底板与前滑槽具有适度的摩擦力。后滑槽的内槽长度略大于外壳的尖钩长度,使得外壳的尖钩不可在后滑槽内槽中前后滑动。后滑槽尖钩至后滑槽下部的距离略小于外壳中底板的厚度,使得底板与后滑槽具有适度的摩擦力。所述外壳、压迫带、前滑槽、后滑槽材料为无毒弹性塑料,如尼龙。所述压迫垫为弹性橡胶制品或者液囊。所述外壳、压迫带、压迫垫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弯曲。所述外壳、压迫带、压迫垫、前滑槽、后滑槽在初始状态下已固定在创可贴上,而且压迫带上只有最前侧的压板处在后滑槽之前。与其他已知的压迫止血的创可贴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还具有压迫力可方便调节的特点,具体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采用压迫带作为压迫力的主要来源,结构简单,而且压迫带上压板长度递增,可以使患者能根据使用情况自主调节压迫力,改善患者治疗感受。二、本技术采用压迫垫作为与压迫带与创可贴之间的缓冲物,压迫垫可以将迫带上的各个压板的集中力进行分散,能均匀的压迫患者创伤部位,防止压迫带上的各个压板对患者创伤部位的集中施力造成的患者不适。三、外壳采用多个U型架均匀排列形式,使得外壳能在一定范围内弯曲,而且前滑槽的内槽长度远大于外壳的尖钩长度,使得外壳的尖钩可在前滑槽内槽中前后滑动,从而使创可贴能更好的贴合受创部位。由于外壳、压迫带、压迫垫都可以弯曲,所以对于一些非平面的创口都有良好的压迫作用。四、外壳与创可贴之间采用前滑槽与后滑槽作为连接方式,使得外壳、压迫带、压迫垫在使完成止血功能后能通过左右方向的滑移取出,仅留前滑槽与后滑槽在创可贴上,避免了用户在不需要压迫功能时重新更换创可贴带来的不便,改善用户感受。五、压迫带上的压板向后弯曲能使压迫带卡在后滑槽上,防止压迫带向后滑动。压迫带上的挡块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U型架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能防止压迫带从外壳中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中结构剖视图;图4是外壳结构图;图5是压迫带结构图;图6是前滑槽和后滑槽结构图;1.创可贴、2.外壳、2-1.底板、2-2.U型架、2-3.尖钩、2-4.矩形通孔、3.压迫带、3-1.薄带、3-2.压板、3-3.挡块、4.压迫垫、5.前滑槽、5-1.前滑槽尖钩、6.后滑槽、6-1.后滑槽尖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包括创可贴1、外壳2、压迫带3、压迫垫4、前滑槽5、后滑槽6。前滑槽5固定于创可贴1前部,后滑槽6固定于创可贴1后部。外壳2装配在前滑槽5与后滑槽6之间。外壳2与创可贴1之间设有压迫带3与压迫垫4,而且压迫带3贴近外壳2上部,压迫垫4贴近创可贴1。外壳2由底板2-1、M个U型架2-2、2个尖钩2-3构成。U型架2-2截面为凹槽形。2个尖钩2-3分别位于底板2-1前端与后端,每个尖钩2-3朝向底板2-1外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2-1内侧为矩形。M个U型架2-2均匀直线排列在底板2-1上侧。底板2-1中部设有矩形通孔2-4,矩形通孔2-4前后两端在M个U型架2-2的外侧,矩形通孔2-4左右两侧壁与U型架2-2内侧壁齐平。所述压迫带3由薄带3-1、N个压板3-2、挡块3-3构成。薄带3-1为长条形薄片,而且前端为圆形。薄带3-1宽度略小于U型架2-2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N个压板3-2设置在薄带3-1下方中部与后部,每个压板3-2都为向后端弯曲的圆弧薄片。挡块3-3设置于薄带3-1最后端。每个压板3-2长度都不一样,压板3-2的长度随着压板3-2与挡块3-3的距离增加而逐渐缩短,即远离挡块3-3的压板3-2长度最短,靠近挡块3-3的压板3-2长度最长。所述挡块3-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U型架2-2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所述压迫垫4放置在矩形通孔2-4中间,并且压迫垫4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略小于矩形通孔2-4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压迫垫4可嵌套在矩形通孔2-4中。前滑槽5呈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结构,前滑槽5下部固定在创可贴1无药棉面,前滑槽5上部末端设有前滑槽尖钩5-1,前滑槽尖钩5-1朝向底板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创可贴(1)、外壳(2)、压迫带(3)、压迫垫(4)、前滑槽(5)、后滑槽(6);前滑槽(5)固定于创可贴(1)前部,后滑槽(6)固定于创可贴(1)后部;外壳(2)装配在前滑槽(5)与后滑槽(6)之间;外壳(2)与创可贴(1)之间设有压迫带(3)与压迫垫(4),而且压迫带(3)贴近外壳(2)上部,压迫垫(4)贴近创可贴(1);/n外壳(2)由底板(2-1)、M个U型架(2-2)、2个尖钩(2-3)构成;U型架(2-2)截面为凹槽形;2个尖钩(2-3)分别位于底板(2-1)前端与后端,每个尖钩(2-3)朝向底板(2-1)外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2-1)内侧为矩形;M个U型架(2-2)均匀直线排列在底板(2-1)上侧;底板(2-1)中部设有矩形通孔(2-4),矩形通孔(2-4)前后两端在M个U型架(2-2)的外侧,矩形通孔(2-4)左右两侧壁与U型架(2-2)内侧壁齐平;/n所述压迫带(3)由薄带(3-1)、N个压板(3-2)、挡块(3-3)构成;薄带(3-1)为长条形薄片,而且前端为圆形;薄带(3-1)宽度略小于U型架(2-2)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N个压板(3-2)设置在薄带(3-1)下方中部与后部,每个压板(3-2)都为向后端弯曲的圆弧薄片;挡块(3-3)设置于薄带(3-1)最后端;每个压板(3-2)长度都不一样,压板(3-2)的长度随着压板(3-2)与挡块(3-3)的距离增加而逐渐缩短,即远离挡块(3-3)的压板(3-2)长度最短,靠近挡块(3-3)的压板(3-2)长度最长;所述挡块(3-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U型架(2-2)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n所述压迫垫(4)放置在矩形通孔(2-4)中间,并且压迫垫(4)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略小于矩形通孔(2-4)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压迫垫(4)可嵌套在矩形通孔(2-4)中;/n前滑槽(5)呈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结构,前滑槽(5)下部固定在创可贴(1)无药棉面,前滑槽(5)上部末端设有前滑槽尖钩(5-1),前滑槽尖钩(5-1)朝向底板(2-1)内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2-1)外侧为矩形;后滑槽(6)呈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结构,后滑槽(6)下部固定在创可贴(1)无药棉面,后滑槽(6)上部末端设有后滑槽尖钩(6-1),后滑槽尖钩(6-1)朝向底板(2-1)内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2-1)外侧为矩形;前滑槽(5)与后滑槽(6)在左右方向都无挡板,可使外壳(2)在前滑槽(5)与后滑槽(6)的左右方向上自由滑动和滑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创可贴(1)、外壳(2)、压迫带(3)、压迫垫(4)、前滑槽(5)、后滑槽(6);前滑槽(5)固定于创可贴(1)前部,后滑槽(6)固定于创可贴(1)后部;外壳(2)装配在前滑槽(5)与后滑槽(6)之间;外壳(2)与创可贴(1)之间设有压迫带(3)与压迫垫(4),而且压迫带(3)贴近外壳(2)上部,压迫垫(4)贴近创可贴(1);
外壳(2)由底板(2-1)、M个U型架(2-2)、2个尖钩(2-3)构成;U型架(2-2)截面为凹槽形;2个尖钩(2-3)分别位于底板(2-1)前端与后端,每个尖钩(2-3)朝向底板(2-1)外侧为三角形,朝向底板(2-1)内侧为矩形;M个U型架(2-2)均匀直线排列在底板(2-1)上侧;底板(2-1)中部设有矩形通孔(2-4),矩形通孔(2-4)前后两端在M个U型架(2-2)的外侧,矩形通孔(2-4)左右两侧壁与U型架(2-2)内侧壁齐平;
所述压迫带(3)由薄带(3-1)、N个压板(3-2)、挡块(3-3)构成;薄带(3-1)为长条形薄片,而且前端为圆形;薄带(3-1)宽度略小于U型架(2-2)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N个压板(3-2)设置在薄带(3-1)下方中部与后部,每个压板(3-2)都为向后端弯曲的圆弧薄片;挡块(3-3)设置于薄带(3-1)最后端;每个压板(3-2)长度都不一样,压板(3-2)的长度随着压板(3-2)与挡块(3-3)的距离增加而逐渐缩短,即远离挡块(3-3)的压板(3-2)长度最短,靠近挡块(3-3)的压板(3-2)长度最长;所述挡块(3-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U型架(2-2)左右两内侧壁的宽度;
所述压迫垫(4)放置在矩形通孔(2-4)中间,并且压迫垫(4)在前后左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凤魏伟程伟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