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41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阵列排布;多条触控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屏蔽层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设置,所述屏蔽层至少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避免了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的断点处,断点残留的触控信号线和屏蔽层之间产生较大电容量,无法准确检测出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之间是否存在断点及断点所在位置的现象,提高触控显示面板信号连接良率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为了避免显示信号对触控信号产生的噪声影响,通常在触控电极和显示面板之间增加整层的金属层作为屏蔽层,以屏蔽显示信号对于触控信号产生的噪声影响。然而,触控显示面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连接良率的检测,当触控电极和触控信号线之间存在断点(断路)时,正常检测时,该触控电极的电容量会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屏蔽层的存在,断点残留的触控信号线和屏蔽层之间形成电容量,使得电容量不会大幅下降,致使很多触控显示面板的断点检测不出来。尤其是,远离驱动芯片的触控电极,由于触控信号线较长、面积较大,与屏蔽层之间形成的电容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可以避免断点残留的触控信号线和屏蔽层之间产生较大电容量,影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良率的检测,提高良率检测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阵列排布;多条触控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屏蔽层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设置,所述屏蔽层至少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可选地,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分为多组,每组包括多条相邻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个所述镂空部对应一组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屏蔽层背离所述多个触控电极的一侧;每组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基板的投影与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基板的投影无重叠。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每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目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加,所述镂空部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分为多组,每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每组触控电极对应一组所述触控信号线,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可选地,所述屏蔽层为导体层。可选地,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屏蔽层背离所述触控电极的一侧。基于同样的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本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阵列排布;多条触控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屏蔽层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设置,所述屏蔽层至少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由此,本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避免了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的断点处,断点残留的触控信号线和屏蔽层之间产生较大电容量,无法准确检测出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之间是否存在断点及断点所在位置的现象,提高触控显示面板信号连接良率检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基板、触控电极及触控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基板、触控电极及触控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触控显示面板100是一种集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为一体的显示面板。触控屏大致分为红外线式、电阻式、表面声波式和电容式触控屏四种。电容式触控屏分为自容式触控屏和互容式触控屏。自容式触控屏是在玻璃表面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制成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这些横向与纵向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增加。互容式触控屏是用两种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组并列的电极图形。(同层或者不同层)。由于两电极之间距离很近,从而形成了电容。当手指触碰相应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电容发生变化。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多个触控电极30,多个触控电极30阵列排布于基板10的一侧;多条触控信号线50,一条触控信号线50电连接一个触控电极30;屏蔽层70,屏蔽层70与多个触控电极30异层设置,且位于基板10和触控电极30之间,屏蔽层70对应至少部分多个触控电极30设置,屏蔽层70至少与多条触控信号线50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71。可选地,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在玻璃基板上沉积聚酰亚胺(PI)柔性基板的基板等。请参见图3和图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3。请参见图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极30和触控信号线50同层设置。具体地,触控电极30和触控信号线50在同一制程中形成,由同一透明导电层经过图案化工艺得到。请参见图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极30和触控信号线50异层设置。触控电极30和触控信号线50在不同制程中形成,触控电极30和触控信号线50之间通过过孔电连接。本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100通过基板10和触控电极30之间设置屏蔽层70,在屏蔽层70至少与多条触控信号线50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71,其避免了触控信号线50与触控电极30的断点处,断点残留的触控信号线50和屏蔽层70之间产生较大电容量,无法准确检测出触控信号线50与触控电极30之间是否存在断点及断点所在位置的现象,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信号连接良率检测的准确性。请再次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触控信号线50分为多组,每组包括多条相邻的触控信号线50,镂空部71的数量为多个,一个镂空部71对应一组触控信号线50设置。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中,每组触控信号线50在基板10的投影与屏蔽层70在基板10的投影无重叠。更具体地,每组触控信号线50在基板10的正投影与屏蔽层70在基板10的正投影无重叠。当触控信号线50在基板10的投影与屏蔽层70在基板10的投影无重叠时,可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n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阵列排布;/n多条触控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所述触控电极;/n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屏蔽层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设置,所述屏蔽层至少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阵列排布;
多条触控信号线,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所述触控电极;
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屏蔽层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设置,所述屏蔽层至少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位置设有镂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分为多组,每组包括多条相邻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个所述镂空部对应一组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屏蔽层背离所述多个触控电极的一侧;每组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基板的投影与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基板的投影无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每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目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加,所述镂空部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